張 昆 ,李玲霞 ,王 軍
(1.中國聯通德州市分公司,山東德州 253009;2.海河水利委員會水利信息網絡中心,天津 300170;3.海河水利委員會漳衛南運河管理局,山東德州 253009)
漳衛南運河管理局(以下簡稱漳衛南局)實行3級管理體制,局機關駐地山東省德州市,下設14個正處級單位、35個正科級單位,分布于冀、魯、豫3省10市29個縣(市)。漳衛南運河是海河流域南系主要排洪入海河道,發源于太行山,流經晉、冀、魯、豫、津五?。ㄊ校?,流域面積 37 700 km2,河道干流總長814 km,堤防長l 536 km。漳衛南局經過多年的努力,水利信息化已具備一定的基礎。特別是“十一五”以來,漳衛南局按照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海委)“4+1”工作格局要求,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通過衛河、漳衛新河通信網、完善信息化系統等重點建設項目帶動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服務河道管理,以信息化促進水利現代化,初步形成了水利信息化綜合體系。但是,漳衛南運河流域地處北方,降水量相對較少,資源配置不均勻,水污染較為嚴重。因此,進一步加強水利信息化研究對推進漳衛南運河水利現代化建設以及流域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有重大意義。
我國水利信息化工作從“七五”期間起步,通過多年的不斷摸索,至今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從20世紀70年代末,水文信息化開始一些信息源的處理,20世紀90年代前后水利信息化逐步向以微機和網絡為平臺轉型。1998年洪水之后,我國加快了國家防汛指揮系統工程的構想進程。2001年,水利部黨組確立了“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的發展思路,將水利信息化建設命名為“金水工程”。2002年,國家確定了“十五”期間要建設的12個重點業務系統,“金水工程”位列其中。全國水利信息化的全面展開的標志是2003年正式出臺《全國水利信息化規劃》。
2011年,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在全國水利信息化工作會議上作了題為 “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 加快推進水利信息化新發展”的報告,報告闡明全國水利信息化工作從重點推進基礎設施和基本業務應用建設階段逐步進入到全面促進水利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新階段,掀開了水利信息化發展的嶄新篇章。2012年,水利部印發了《全國水利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規劃是“十二五”期間全國水利信息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和行動指南,理清了發展思路,明確了建設的總體目標,確定了建設的重點。這對于水利信息化事業的長遠發展,保障水利可持續發展,促進民生改善具有重大意義。
(1)通信系統:通信系統分為傳輸系統和語音交換系統兩大部分,目前建有52個通信站,基本覆蓋了全局所有基層單位。
(2)水行政資源管理系統:已建成局域網和辦公自動化系統,實現了局機關與局屬單位的內網互聯,初步實現了以網上公文流轉為主要內容的辦公自動化。初步建成與海委、局屬各單位相連的寬帶計算機廣域網,與上級及局屬單位具備了語音、數據、圖像傳輸等功能,初步實現了水利信息的網絡傳輸與共享。
(3)視頻信息系統:視頻會商系統已經基本覆蓋局屬2級單位,提高了防汛指揮和決策效率,同時為日常會議提供了新型手段,降低了行政成本。“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了漳河采砂視頻監控系統,視頻信息通過點對多點微波系統傳輸,實現了各站視頻信息的集中轉發、存儲及瀏覽查詢。
漳衛南局的水利信息化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水利信息化在適應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方面還存在一些必須克服的問題和困難,只有通過客觀的分析、采取有效的解決策略,構建與水利發展和改革相適應的水利信息化綜合體系,才能實現水利信息化全面發展。
隨著全社會信息化的發展,漳衛南局的信息化也得到了相應發展,通信鏈路基本覆蓋了局屬所有單位,如果離開了信息系統,各項工作將無法正常進行。但是,目前我們傳統的思想還沒有得到改變,對水利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對水利信息化的建設缺乏緊迫感。漳衛南局在2008年初步建立了信息系統管理體制,明確了局機關和局屬各單位在信息系統管理中的責任,同時確定了局屬各單位信息系統管理負責人和技術責任人,管理方面得到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各單位缺乏獨立的信息系統運行管理機構、局屬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對信息系統運行管理工作重視程度不夠、信息系統管理負責人和技術責任人變動頻繁等問題。
現有的信息系統存在諸多問題,如傳輸系統部分電路老化嚴重,容量、接口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由于機型較老,備品備件不易采購,設備維修周期長,部分單位的語音程控交換系統進入故障多發期;計算機網絡設備大部分為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產品,已經不能滿足現有網絡業務交換和共享的需要。水利信息化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必須建立長效的經費投入和使用機制,加大投資力度,配備、改進信息化建設硬件設施,進一步夯實信息化工作基礎,促進全局水利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提升。
水利信息化建設最基礎、最核心的工作是建立完善的數據庫系統。由于水利信息化還處于起步階段,各種信息基礎設施與共享機制仍不配套。目前,漳衛南局已有10類數據支撐各種應用系統的查詢,并為全局提供數據共享服務。但是,現有各類數據分散管理,數據庫服務器在不同地點運行,分別由不同部門維護,機房環境及管理能力不一,數據綜合利用的價值低,各數據庫之間缺乏信息共享機制與手段,數據庫呈現條塊分割的特征,一些重要數據分散在不同部門,無法被充分共享使用,從而產生信息孤島,阻礙信息交流。因此,應建立數據中心,將這些數據及數據庫服務器進行統一管理,實現對各類信息的總控、協調、交換和數據備份。
漳衛南局屬各單位從事信息系統管理工作的人員少并且專業能力不足,現有的信息化人員大部分都是水利專業人員轉過去的,計算機專業水平較低;而很多學計算機的人員的水利專業知識比較薄弱,從頭學習存在一定的困難。同時,各單位對信息化系統運行、管理工作缺乏主觀能動性,對上級部門的依賴性過重。
標準化是全面推進水利信息化的技術支撐和重要基礎,標準化的有效運用可使建設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遵循國家信息化標準和規范,按照水利部出版的《水利信息化標準指南》,結合漳衛南局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全局水利信息化標準體系,對必要性不強的予以調整,對內容相近的要合理歸并,配合海委建設完成漳衛南局數據中心。
從投入、監督及引導角度進一步完善水利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造和完善通信系統 ,建設統一的信息機房管理標準和規范,改造漳衛新河一點多址系統,提高傳輸容量,建設沿河大堤光纜,為大堤信息采集提供通道;改造現有的語音交換系統,融合語音、數據、互聯網系統的綜合業務交換平臺;改造和完善計算機網絡系統和信息安全,實現3級單位計算機網絡全覆蓋;改造現有信息采集系統,建設工程視頻監控系統,推廣電子政務系統和其他應用系統,最終通過現代信息技術預測水雨風情,達到防汛減災的目的。
推進水利信息化工作,不能沿襲傳統的思路和做法,應遵循信息化建設的客觀規律,大膽探索,開拓創新,努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的與水利信息化建設相適應的工作模式和運行機制。根據信息化建設的需要,漳衛南局在2010年新“三定”方案中調增了信息中心公益事業人員編制,增設了內設機構,細化了職責分工。針對局屬各單位沒有固定機構的現狀,在“三定”方案中設置了機構,核定了人員編制,明確了職責。通過以上工作,優化了管理模式,明晰了管理程序。
水利信息化建設及管理,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精通信息技術和掌握現代水利知識的復合型專業人員。近年來,漳衛南局結合實際情況,通過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從水利院校招聘了具有信息技術專長、計算機應用水平較高的專業人才,并將這些高素質人員充實到基層單位。同時,在局屬各單位信息管理機構人員編制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漳衛南局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按照局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的要求,通過探索和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形成規模的培訓工作,構建具有單位特色的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的組織管理機制與培訓保障,從而提高了信息化保障與運維管理能力。
在水利事業中水利信息化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它是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環境保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撐。我們要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有效的對策和措施,解決水利信息化建設中的主要問題,通過改善信息基礎設施,全面提升信息支撐能力,提高信息安全技術水平;進一步完善信息系統管理體制,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設步伐,以水利信息化推進漳衛南局水利現代化的發展。
[1]劉海濤,姚景輝,李麗娟.水利信息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0(4).
[2]任冬梅,任群燕,任寒英.淺析水利信息管理的不足及完善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0(1).
[3]曾峰.我國水利信息化建設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4]寇繼虹.我國水利信息化建設現狀及趨勢[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
[5]鄭敏,劉新剛.山東萊蕪市水利信息化建設工作現狀[J].中國防汛抗旱,20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