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5月16日,2013上海市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舉行。62家單位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七家滬上知名企業的老總親自上臺作履行社會責任演講。參會的上海市副市長周波認為,在這個會上企業不做廣告、不做秀,只講履行社會責任,效果比做廣告和做秀更加激動人心、更好。周副市長的評價直指社會責任的核心問題,社會責任究竟是企業的立身立基、行動之本,還是一場吸引眼球的責任秀、公關秀?要識別這個問題,關鍵還是看企業的實際行動和達成的績效。
首先,能夠站出來公開發布自己的責任報告,將自己的履責情況置于社會輿論和大眾的監督之下,如果是作秀的話,這份勇氣實屬可貴。從這62份報告來看,金融危機以來一些企業的經濟效益大幅下降,但其履行社會責任的質量不但沒有下降,反而還在不斷提高。
其次,有人可能會認為社會責任報告是企業有意識篩選的成果,只呈現企業“光鮮”的一面。確實,市面上有這類炮制的報告存在,還不少。但此次發布會的62份報告基本上是按照上海市經濟團體聯合會制定的《企業社會責任 指南》編寫的,內容必須涵蓋科學發展、公平運營、環保節約、安全生產、顧客與消費者權益、合作共贏、和諧勞動關系、社區參與和發展等八個方面,缺一不可,從制度上杜絕了人為“設計”的可能。
再次,這62份報告充分體現了數據說話的風格。對于社會責任,不僅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最重要的是還要“見其效”。以下數字可以使我們管窺62家單位的責任績效:八個方面社會責任績效內容平均指標覆蓋率達到了95%,納稅總額2342.32億元,減少三廢排放213.94萬噸,安全生產投入19.4億元,合同履約率99.84%,員工平均滿意度86.16,顧客平均滿意度89.26……
最后,可能會有人認為這是企業自說自話,誰能保證報告中的內容真實有效?上海市經濟團體聯合會從報告發布制度上直接給出了保障——邀請上海質量體系審核中心等第三方中立機構開展社會責任報告評價,給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報告。
一個不做廣告、不作秀的發布會,效果比做廣告和做秀更加激動人心、更好,靠的是什么?就是靠企業的自覺履責意識、扎實的履責行為、顯著的履責效果、透明的發布制度。有了這四點作保障,秀或不秀,有何區別?即使秀秀,又有何妨?無需作秀的秀,才是最美的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