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110 YEARS OF ENGLISH LEARNING IN PRLMARY AND MIDDLE SCHOOL
中小學英語開課110年
THE 110 YEARS OF ENGLISH LEARNING IN PRLMARY AND MIDDLE SCHOOL
1904年,《奏定中學堂章程》把“外國語”列為中學堂科目。
1912年,教育部公布了《小學校令》,在《教科及編制》一章中提及可加設英語或別種外國語。外國語安排在高小第三學年,每周3小時,教學“讀法、書法、作法、語法”。同年,教育部公布《中學校令施行規則》,規定外國語以英語為主。
1916年,教育部公布《高等小學校令施行細則》,在高小開設兩個學年的外語,每周2小時,要旨“在使兒童略識外國語文以供實用”。
1923年,制訂了《新學制課程綱要初級中學外國語課程綱要(暫以英文為例)》。同年,頒布《新學制課程綱要高級中學公共必修的外國語課程綱要》。
1932年,教育部推出了正式的《初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和《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此次的課程標準與1929年的暫行課程標準基本相同,只是有所簡化。
1941年,教育部根據第三次全國教育會議作出的“設六年制中學,不分初高中”的決議,于9月公布了《六年制中學英語課程標準草案》;12月,公布了《修正初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和《修正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
1951年公布《普通中學英語科課程標準草案》,它包括初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草案和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草案。
1954年,教育部為減輕學生負擔,決定初中停開外語,下發《關于初中不設外國語科的說明的通知》。
1956年,教育部頒布了新中國第一部《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草案)》。
1959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在中學加強和開設外國語的通知》,其中指出中學設置各種外國語的比例,“大體上可以規定約有三分之一的學校教俄語,三分之二的學校教英語及其他外國語”。
1962年,教育部就小學開設外國語課的有關問題,提出了具體意見,同意在小學高年級開設外國語課,但未頒發教學大綱。
1963年,制訂并頒發了《全日制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草案)》。這是建國以來規定教學要求最高、教學內容最多、課時也最多的一部大綱。
1978年,教育部制訂頒發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英語教學大綱(試行草案)》。這部大綱是我國唯一的一部包括小學和中學兩個學段的教學大綱。
1980年,該大綱修訂為第2版,基本內容未變。
1985年,教育部批準《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通知中指出:“重點院校一般應達到基礎階段四級教學要求,非重點院校應達到的級別由各校自定。”“凡執行本大綱的學校,教育部將……對結束四、六級學習的學生進行統一的標準測試”。大學英語四級和六級考試就是根據上述規定設計的。
1986年,國家教委制訂頒發了《全日制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大綱后附詞匯表,這在我國是首次。
1990年,國家教委頒發了《全日制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修訂了1986年頒發的《全日制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后,大綱的教學要求適當降低,教學內容適當減少。在高中階段,一、二年級英語為必修課,三年級為選修課。
1993年,制訂了《全日制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初審稿)》,1996年編訂為《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供試驗用)》。
2000年,頒發了中小學英語課程標準。
2012年,頒行修訂版《英語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