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主筆_舒紓
正在回歸的匯文女子中學
本刊主筆_舒紓
據不完全統計,僅中國大陸地區,女校恢復蔚然成風,上海第三女子中學、無錫第一女中等歷史女校都先后恢復,鎮江的崇實女中,也將于2013年9月恢復女校辦學。南京,原民國著名的匯文女子中學已開始由點及面,在令人驚喜的嘗試后,即將全面回歸為女校。
為此,本刊記者來到了南京。
南京中山路178號,繁盛的梧桐樹蔭下,是南京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完全中學——南京人民中學。如今,很難從學校上個世紀70年代之后的建筑群中窺得這所學校的前身——“匯文女子中學”,民國時期的中國四大女子名校之一。
這所距離南京繁華中心地帶新街口不遠的中學,即將迎來126年歷史中的再一次變革。2013年9月開始,人民中學所有的教師和班級將被分流到南京市九中、二十中等四所學校過渡性上課和工作。人民中學將進行一次校舍的推倒和重建。2015年,隨著新校舍的落成,人民中學將改名為南京市匯文女子中學,正式恢復其闊別63年的稱號,同時,由男女混校恢復為女子中學。
盡管2015年才正式恢復為女中,但人民中學女校的一系列嘗試工作早已展開。
2012年9月,人民中學2012級中推行女子試點班,試點的范圍僅為高一(1)班和初一(4)班,同年級其他班級仍然為男女混班。這兩個女子班,擔負著人民中學恢復女校辦學的試水意義。
這年暑假,完成招生工作的人民中學決定在初一和高一分別組合一個女子班,由新生自愿報名。最終,初一女子班21人,高一女子班30人。當時,一個班正常的人數為40人。2012級的家長和學生對女生班這一新生事物大多持觀望態度,兩個女生班的成績與生源在整個年級中僅屬普通。盡管當時更多的聲音來自懷疑和保留,但女子班的試水開始了。
雖然為女子試點班,但所有的校園活動、教師配置上都與一墻之隔的男女混班無差異。稍有傾向的是,在班主任的選擇上,人民中學將女生班的重任交給了兩位較有經驗的女性教師。但和其他已成規模的女校教育不同,女子試點班無論是校服、教師,還是教材上都仍舊沿用著男女混校時的方式。
課程設置上出現了一些變動,除了與男女混班相同的國家級課程外,女子班每周一和周三的下午,設置了特色課程。這些課程由京韻水袖、扇子舞和武術構成。而在周一和周三晚,當其他男女混班的學生放學或自習時,女子班則加設了一堂由外教教學的英文課。
表面上的變動相對有限,更多的轉變在于女子班內學生的心理變化。“以前班級有什么大事,都是男生出面,女孩是往后退縮的狀態。這個班就沒有這種情況,包括從事體力活動,都是積極向前的。遇到什么問題,反而會站出來,承擔這個問題,會主動想辦法解決。實際上,社會對女性的要求也是如此。她們開始變得能夠獨擋一面。而且,全是女生在一起,反而變得更加開朗、外向,很多事情都自己承擔。”擔任人民中學高一女子班班主任的任蓉表示。
女生班學生身份的自我認同似乎更能說明問題。“逐漸的,所有女生班的學生都發覺了自己的與眾不同。她們覺得自己很優秀,女生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比其他男女合班強。男女合班中,學生對自己的認知一般只停留在成績上。成績不好就會自卑,但女生班的女生不會。”負責人民中學女子班籌劃與開展工作的校長辦公室副主任錢敏稱。
漸漸,女子班開始在學校的各類重大活動中脫穎而出。幾乎所有的文藝表演類活動中,都名列前茅,甚至屢奪第一。2012年12月,恰逢人民中學迎來125周年校慶,初一女子班的《水袖曼舞》、高一女子班的現代舞《動感地帶》都成為學校的出彩表演。
“其中的過程是相對曲折的,”任蓉回憶道,高一女生班的女生從11月就開始準備現代舞《動感地帶》,從編排、設計、曲目等無不花費心思。但最后節目的編排和校慶的整體演出時間安排上有了沖突。女生們主動與領導溝通,多方協調。最終尋找到了一個更好的方法,舞蹈時間僅被砍去小部分,節目得以保留原貌。“她們始終用理性的方式在處理這個問題。”
更多的性別差異凸顯出來。“女生在語文課上,對情感表達會更加敏感。比如在講授《我的地壇》時,學生的情緒會更融入,這些在男女合班的班級是很少見的。而女生在數理科目上,則需要更加用心。”同時擔任女生班語文教學的任蓉介紹。
按照慣例,數學課上,男生的思維比較快,一個問題出來,男生會搶答,老師容易被男生牽著走。而女生則相對慢,男生反應時間為5分鐘,女生可能需要10分鐘。不是說想不明白,而是需要時間去想。但課堂被男生推著走之后,女生就沒辦法有時間想明白。女子班試點之后,數學老師開始放慢進度,女生反而學得更扎實。
經過一系列的改動和磨合,盡管初一女生班和高一女生班在入學時,并不是生源最好的學生。但最終在兩次期末考試中,皆獲得年級第一的成績。女生在學習上的優勢被進一步放大。
對女子班的肯定同樣來自家長和其他合班學生。隨著高2012級女子班進入高二,文理分科成為一次分化。根據女子班大部分人的意愿,女子班被定為文科+歷史、地理班。同時,10個名額被放出來,針對高2012級的所有女生。而這次,與新生入學時的情況大相徑庭,報名人數超出了學校的預期。
“女生班的效果,大家都能看到。無論是學生的成績,還是性格的培養,都相當明顯。”錢敏表示。
基于2012級女子班的良好效果,2013年度的女子班招生工作同樣展開。而這一次,女子班僅在高中部進行,同時由于校舍修建的原因,人民中學2013級女子班將在一街之隔的金陵中學教學。更大的藍圖正在勾勒,2015年,當新校舍建成時,人民中學將恢復女子中學的身份,改名為匯文女子中學,而這也將是目前南京第一所女子中學。
為了正式恢復女校,除女子試點班之外,一個涉及課程、理論、校舍、校服、校訓等諸多方面的女校體系開始構建。
早在2013年3月,人民中學校級領導已前往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臺中新竹女中、高雄女中參觀考察。而即將到來的8月,錢敏、任蓉及來自2012級初高中女子班的28位學生將前往臺灣的臺南女子中學參觀交流。同時,一個針對人民中學教師的女性教育研修班即將在8月5日開始,南京師范大學金陵女子學院的相關研究人員和老師將提供這方面的培訓。培訓主要從理論的高度給予人民中學女性教育以指導。
“雖然人民中學有較長的女校歷史,但1968年之后,就一直是男女合校。現在的老師都從未接觸過女性教育,我們希望培訓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未來幾年,我們的計劃是在2015年之前,讓學校的所有老師都參加女性教育的培訓。從理論上對女性教育進行指導。”錢敏稱。
理論指導之外,女校的課程搭建也在改進。未來的課程將按照國家課程+校本課程進行。校本課程中,更多的特色課程將一一呈現。在題為“南京市匯文女子中學”的宣傳冊上,人民中學轉變為女子中學后,女性特色課程將分為三類進行:女性修養類、女性智慧類和女性才藝類。“少女審美、少女課堂、成才女性、女子形體、琴棋書畫、茶道插花、書法篆刻”等課程將成為女校的必修、選修課。時間設置上,必修課為每周一節,一學期18節課。自選課則依據課程本身,長課程以一年為一周期,短課程為9周。短課程學完之后,仍可自選其他短課程學習。
“目前的課程主要是借鑒北京華夏女中,我們也在進一步研修之中。即將入學的高2013級女子班將開始實踐這些課程,高一的特色課程是英語口語、成才女性和國際理解。”錢敏介紹。
由于目前人民中學仍為男女混校,且校舍正在修建,學生、老師被分流到四個校區過渡。但未來,恢復女校之后,將使用體現女生風格和喜好的校服。而即將修建的新校舍,也將體現女校的特點。
盡管初一女生班和高一女生班在入學時,并不是生源最好的學生。但最終在兩次期末考試中,皆獲得年級第一的成績。女生在學習上的優勢被進一步放大。
之所以恢復女校,錢敏表示,人民中學有悠久的女校歷史。在現在的社會背景下,因材施教的一方面要求就是因性施教。同時,根據2012級兩個女子班的試點,無論是學生的心理狀況還是學習成績,都有了突出的成效。恢復女校,也是特色辦學的一種。
但在人民中學的設想中,恢復女校,并不等同于去培養局限于家庭生活的女性。“社會上,更多的人認為,我們辦女校是想培養傳統觀念中的婦女。實際上,我們并沒有這樣的想法。現在任何學校培養學生都應該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我們想培養不受限制的全方面人才。最好的教育,是你需要什么,我給你什么。女校中,家政方面也會有,形體、禮儀這些方面也要有,但同時,智慧類的課程也需要。經過女校的培養,有領導力的女生更好地走向自己的崗位;但如果你想做淑女你也有了基本的技能。學生走出校門,一定要有全方位適應社會的能力。臺灣女校在這方面就做得很成功。”錢敏介紹。
現實的情況的確如此。有“名女人搖籃”之稱的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也就是北一女中,以培養各領域女性精英的重鎮而聞名于臺灣、乃至海外華人社會。北一女中所強調的學科及術科、文科及理科的均衡發展,臺灣“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之女連詠心、臺灣“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的女兒馬唯中、馬元中都曾在該校就讀。
在人民中學的設想中,女校并不是培養女子應對社會專門技能的地方。“正如北一女中,同樣開設了家政課及一些女性類課程。不是說培養一個部長,這個部長就不會掃地、不會做飯,不會縫補。女校應該是將學生作為完整的人來培養,而不是把某一方面突出了或有所偏向。南京也有女子職業學校,專門培養技能。事實上,我們不想辦這樣的學校。我們希望我們的課程不要受任何的限制,能夠視野開闊。所以課程設置上方方面面都有涉及。”錢敏稱。
目前,人民中學正嘗試著發掘女校的優勢以在未來吸引更多的生源。“大部分優秀的重點中學,都是以國家高考為衡量標準,即使學生的生源非常好,但學校仍無法提供一些特殊或特色課程。但女校在這方面就有天然的優勢。”
而在課堂上,老師的因性施教也會更明顯。錢敏介紹,由于課堂上,全是女生,老師會更耐心些,這樣教學也能更貼近學生。同時,對于處于青春期的女生來說,早戀是普遍的現象。身邊沒有男生干擾,可以更專注地學習。
對于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對女校可能影響女性未來人際交往的言論,人民中學表示,社會已足夠開放,女校并不等同于象牙塔,女生也會走出去的。臺灣的成功模式已經很多,并不會存在這些問題。單性學校的存在已相當正常。
據不完全統計,僅大陸地區,女校恢復已漸成風氣,上海第三女子中學、無錫第一女中等歷史女校都先后恢復女子學校,而位于鎮江的崇實女中,也將于2013年9月恢復女校辦學。
附:南京匯文女子中學的前世今生
如果不是在學校一隅見到這棟建于1887年的民國建筑,已很難將眼前的人民中學與民國時期四大女校之一的匯文女子中學相聯系。如今,位于南京市中心的人民中學內,僅有這棟被稱為“匯文樓”的舊有建筑可供追憶。盡管,這棟據說是匯文女校長民國期間的寓所,在2007年經過了修復,但內部墻垣仍舊起皮、脫落。在過去的幾年中,這棟兩層樓高的建筑被用作音體美教研室、體育用品保管室和學生處。
盡管對校史頗有研究的錢敏,說起學校126年前的創始人美國傳教士沙德納,也僅能簡單說上兩句,且大多為已知事實。“文革期間,學校因為在解放前曾是貴族學校,受到了比較大的沖擊。很多建筑被燒毀,甚至諸多資料也遺失了。”
時間回到公元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美國傳教士沙德納女士從蕪湖攜6名幼女,在干河沿(今匯文里)置地建房,創立了南京最早的“洋學堂”之一——沙小姐學堂,用西方的觀點和方式教育中國學生,是一所接受美國基督教衛理公會津貼的教會學校。不久,學堂改稱女布道學堂,規模甚小,僅學生6名,校長1名。
這幾乎是現在人民中學所有的關于沙小姐學堂時期的資料了,由于年代久遠,沙德納當時的照片也沒有保留下來。至于那六個學生,據錢敏推測,可能有沙德納的孩子,也可能有她朋友的孩子。
到1899年,學堂正式設置初中部,1902年學堂正式更名為匯文女中。其后曾辦過師范科大學部,并增設附小一所,歷時甚短,至1915年該大學部并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學。
1927年學校開始首聘中國校長劉芬資。為樹立良好的校風,劉校長告誡學生牢記“誠”,做“治學立身的根本”,提出“有毅力”、“勇猛精進是青年的好精神”,并且“業精于勤荒于嬉”、“學生為知識階級,猶應崇高簡樸”,從此“誠毅勤樸”的校訓延續至今。
1930年學校開始在教育部正式立案。其時,學制、機構、課程設置比較穩定,教學設備、規章制度日臻完善,有一支具有規定資格的師資隊伍,成為具備一定規模的完全女子中學,不過體制上仍屬教會,學校領導人聽命于衛理公會及其董事會。
從僅存的一些資料可以看到,當時匯文女中無論是課程設置、畢業去向、學生生源上,都是當時女校的典范。課程涵蓋英文、家事、圖畫手工、音樂、商業常識、國文、家政學、宗教教育等課程。而生源來自全國各地,江蘇、安徽、山東、四川等地,甚至朝鮮半島亦有學生前往學習。在匯文女中畢業之后,大多進入金陵女子大學、金陵大學或中央大學學習,或直接成為教員。
一份匯文女中的會議記錄保留了當時女中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勞動觀點——在校園內種菜,注重培養學生的組織觀念——由學生會組織,注重培養學生的互助互濟品質——出發街頭勸募……”
正是獨到的教育理念、課程設置和師資,難以計數的名媛從匯文女中走入歷史的舞臺,成為海內外享譽盛名的學者政要。城市氣候學家周淑貞教授,藥物學專家劉席珍教授,應用催延技術使菊花四季開放的園林工程師倪月荷,英語詞學專家林福美,中央研究院院士趙如蘭,橋梁專家高訓銓,果樹專家郭兆年,原海政話劇團副政委戴金鳳等都是匯文女中的畢業生。這一時期,可稱匯文女中的輝煌歲月。
1937年抗戰爆發,學校一度遷往上海,與其他教會學校合并為“聯合中學”,1939年遷返南京。1941年太平洋戰爭起,學校停辦,1942年汪偽政權在此設立“同倫女子中學”,1945年抗戰勝利,匯文女中復校。
1949年南京解放,中共南京市委學區委員會,在確定任務時指出“較大的私立學校、教會……有黨員在內工作”,7月,南京市文教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關于處理接受美帝津貼的學校的決定”,學校與教會完全脫離了關系,成為政府管轄的一所私立學校。1952年10月,南京市文教局奉華東教育部通知接辦匯文女子中學,并改名為南京市第四女子中學。
1968年,文化大革命興起。由于當時的第四女子中學的前身為教會學校,且在解放前為貴族私立學校,當時國民黨諸多高官女子曾在此學習,學校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同時,第四女子中學隨門口中山路改名為人民路而更名為南京市人民中學,同年8月,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通知“女校男、女兼收”。至此,人民中學開始轉變為男女同校的完全中學。
在沿海地區,為順應時代的需求,近年來新興的女子中學層出不窮,如本刊2012年7月報道的珠海女子中學。辦校僅短短兩年,其女性修養課程已形成自己的特色——
現代家政與傳統修養
珠海女子中學,創建于2011年9月,是建國以來第一所民辦完全女子中學。學校位于珠海縱橫線中心位置,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校園建筑是經典的歐式學院風格,由珠海市恒隆集團有限公司投資興趣。
與有著“女校”歷史,現正試圖回歸的匯文女中不同,珠海女子中學完全是一所“平地拔起”的全新學校。副校長張華偉認為,男女分校,體現的是一個教育的差異化和高端化趨勢。如果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好,父母就不需要她們通過奮斗謀取一個好職業、好出路。父母只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知書達禮,有禮儀美、心靈美。因此,女子中學,是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對教育的一個更高層次的需求。
為了滿足家長對女校的需求,珠海女子中學在課程設置上頗具特色。
在文化課方面,女中按照國家新課標規定學習文化知識,課本與其他學校一樣,也要進行全市聯考,不同的是,在文化課之外,女中學生還要花大量時間修習女性修養課程。女性修養課程分為五個科目:現代家教、形體禮儀、國學修養、思品與哲學、外國語。
家政課有五個模塊,學校的老師自己編訂教材,從初一一直到高三。比如第一個模塊,生活計劃與管理,讓學生們從學習制訂計劃表開始,一天的計劃、一周的計劃、假期的計劃、外出旅行的計劃,到自己的人生計劃,然后是學習整理、管理自己的東西,像收拾衣物、整理廚房這樣的收納技巧,后面很大一部分內容則是學習存款、股票、基金、黃金、房地產這些東西。整個第一模塊的目的在于告訴女孩們生活在于管理。另外四個模塊分別是營養與膳食、家庭與婚姻、生活小竅門、疾病預防與家庭醫護,都著眼于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注重培養他們生活技能。像性教育、產期護理等課程,也都包含在現代家政的范疇里。
此外四大科目,形體禮儀包括形體訓練(瑜伽、健美操等)與禮儀常識,國學修養分為國學(《論語》《道德經》《弟子規》等)和書法,思品與哲學要學習公民素養、哲學思想研究、杰出女性研究,外國語包括口語交際、戲劇表演和第二外語。
四大科目從內在與外在兩個方面保證女生們能夠具備“知書達禮”與“秀外慧中”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