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試論清代中央六部書吏

2013-04-11 07:55:29張晨
湖北社會科學 2013年6期

張晨

(武漢大學 歷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試論清代中央六部書吏

張晨

(武漢大學 歷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清代書吏是中央和地方衙門中,專門負責文書處理和檔案收存人員的總稱,是國家機關的正式雇員。稱謂因所屬衙門不同而有差別,在中央叫做“經承”、“供事”、“儒士”,地方則稱“承差”、“典吏”、“攢典”等。中央六部的書吏,在封建國家的日常政務中,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承擔了部院機構繁冗的文牘工作。其中小部分書吏,借官員不習吏事、部中律例繁多之機,獲得了實際行政權,并恃以為奸謀利,肆意侵吞國帑、把持政務,造成吏治敗壞的惡劣影響。清代歷朝政府都對書吏嚴格管理,不斷整飭,但此弊是封建社會的一項痼疾,故而難收其效。

清代;中央六部;吏治;書吏;整飭

在我國皇權社會的統治機構中,各級部門里除了正式官員外,還有大量的胥吏。吏,在《說文解字》中解作:“治人者也,從一,從史”。[1](p7)《禮記述注》又稱:“府史胥徒之屬,皆庶人之在官者”。[2](卷5)可見胥吏即為在官府為國君和長官們辦治民之事的人,由役轉化而來,其本身仍屬于“民”的范疇,在官的領導下,于具體事務中行使政府職能。論及吏治問題,人們往往矚目官員,但到了封建王朝末期的清代,胥吏的地位卻顯得尤為重要,這一群體雖位卑卻權重。正如清人郭嵩熹所言:“本朝則與胥吏共天下耳”。胡林翼更直言:“六部之胥,無異宰相之柄”。[3](p5250)因而論及清代吏治,胥吏尤為值得關注。

胥吏階層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執鞭墜蹬”、“供奔走驅使,勾攝公事”的外班,從事一些衙門雜務,如皂隸、長隨、弓兵、仵作、門子、庫子等;另一是在各級衙門各科房中主管繕寫文書、收貯檔案的書吏。前一種胥吏地位較低,后一種書吏因為有一定文化知識,地位較高,前文所說的與胥吏共天下,主要指的就是書吏。清代的中央六部書吏,在日常行政中,作用與地位更加凸顯。

一、書吏的分類及承充

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是清朝中央國家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秉承皇帝的旨意,承理國家政治、經濟、儀典、軍事、司法、工程等各方面的事務,分別行使管理國家行政的職責。

在中央的書吏,因供職衙門相異而各有不同的稱謂,其大致可分為三類:在宗人府、內閣、上諭館、文淵閣、翰林院、內廷各館及修書各館、各衙門則例館辦事的,叫做供事;在六部、都察院、理藩院、內務府等部門辦事的,統稱經承,按照不同的職役,具體有堂吏、門吏、都吏、書吏、知印、火房、獄典等稱,其中禮部于經承之外,另有儒士。由于承擔政務繁簡的差異,又分事繁書吏和事簡書吏。[4](卷12)書吏的承充方式主要有援納和召募兩種。清初,按照捐納銀數的多寡,分派書吏到各衙門辦事。自康熙二年(1663年)起,停止援納,改為召募,并由各衙門發給執照。康熙十四年(1675年),重新照舊例援納,只有在京及奉天各州縣衙門書吏,仍舊召募。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令愿充各部院書吏的人參加考試,選擇其中文理明通者,提交地方印結,抽簽赴各衙門著役,人員將補完時,再行考取。自此,書吏的承充方式召募與考試并舉。禮部儒士,由經承轉補。[5](卷15)清代對于召募書吏的素質,有著嚴格的要求。應試者必須熟悉大清律例,能寫會算,并且身家清白,取得地方官與同鄉的保證書,即寫明本人年貌、籍貫、身分、身家、無重役冒充等內容的履歷親結、同鄉甘結,并向地方政府注冊備案,以備考查。雍正元年(1723年)規定:“各部院考取書辦,于京城出示,召募各省流寓之人,有熟于律例工于寫算者,赴該衙門報名,取具同鄉甘結,定期考試,擇取撥補”。[5](卷15)若有假冒籍貫,詭名應考者,查出從重治罪。

召募書吏事宜,由各部院衙門的漢官負責。六部中書吏由漢右侍郎召募,若招收了冒籍替名人員,除該員革去職銜、杖一百外,不能稽查其弊的負責官員,照失察罪,罰六個月俸祿。雍正《大清會典》稱:“各衙門考取書辦,六部令漢右侍郎……專管稽查書辦……凡書役投充之初,務查該役本籍本姓,取具印甘保結,方準著役,若有冒籍冒名等弊,事發者,除本員革去職銜,照律杖一百外,其不能稽查之該管等官,俱照失察例,罰俸六個月”。[6](卷21)與官缺一樣,各部書吏也有經制額缺,不得擅自加增。清初,各部院分設都吏、通吏、典吏、攢典等職,以政事的繁簡為標準,召募額數不等的書吏。光緒《大清會典事例》規定:吏部,堂書9人、經承72人;戶部,堂書8人、經承185人、門吏2人、攢典29人;禮部,堂書10人、儒士20人、經承53人;兵部,堂書8人、經承63人、外郎2人;刑部,堂書8人、經承90人;工部,堂書10人、經承75人,其中戶部書吏人員最多。[7](卷147)

清初時書吏定額隨衙門事務增減,略有添裁,尚符合額設人數。后來更明文規定,不得擅自增加經制額數,違者重處。①光緒三年(1877年)規定:“各衙門正額書吏,原因該衙門事務繁簡,定其額數之多寡,不容擅自增益。若實不敷用,不妨于帖寫幫役中,擇其醇謹者,協同辦事。倘各官員于經制書役,擅自酌增額數,除將本人照例黜革外,該管官一并議處”。實際上六部書吏總體人數不斷增加,最后竟達到一個相當驚人的數量:“戶部書吏最盛,有千余之多,吏部、兵部次之”。[3](p5251)各部門書吏“多者輒以千計,少者不下數百”,[8](卷3)冗員現象嚴重。書吏的工作職責,六部中各有不同的側重,主要包括起草文書、造報冊籍、核算賬目、保存查閱檔案、登記掛號、牽涉刑名事務等,還負責收受呈詞,擬寫票稿詳文,安排過堂,錄寫親供等等。工作中,各部規定了書吏的具體職責,既有職,也就有了一定的權,書吏是官員的助手,沒有他們,政府機構就會運轉不靈,故書吏們雖地位卑下,但其作用卻是不可或缺的。

書吏的收入方面,“一吏一役,銀、米皆有定數”。[9](卷21)其收入等差由工作的性質確定,“有品級的吏員各按其品級支給俸祿,無品級的吏員一般是按未入流者給于俸祿。即歲支銀31.5兩”。[10](p597)按照規定,書吏有任職期限和考核制度。順治十四年(1657年)起,六部書吏的任職期限定為五年,每年底都要進行考核,并送吏部登記在案。五年役滿之后,考核無過犯者,可以照監生考職之例參加考試,按成績錄用為官,其余到期書吏在吏部榜示之后,令司坊官嚴催返回原籍,不得在京逗留。②康熙《大清會典》卷十五,《吏部·吏員》:“在京及督撫等衙門書吏,連閏月計算,著役五年,俱令起送。其余在外衙門,一年一次送部,轉撥各衙門辦事,通計五年役滿送考……各部院衙門考授職銜之吏員,一經吏部榜示,即令司坊官嚴催回籍。限一月內起行,取具印甘各結,一并報部。回籍后,再取本地方官到籍日期印結,申報該督撫報部。”

考核由吏部文選、考功二司堂官負責。試期定于每年八月,各部管理官員出具印結文書,保送事簡書吏赴部考試,如有假冒頂替者,查出后該書吏與頂替者一并從重治罪。考試內容為告示、申文各一道,以文義優劣評定等級。順治十五年(1658年)規定:吏員出身止于九品以下雜職,職銜分為五等,一等授正九品、二等授從九品、三等授一等雜職、四等授二等雜職、五等授三等雜職。[7](卷146)康熙三年(1664年),“吏員考職分為四等,一等以正八品經歷用,二等以正九品主簿用,三等以從九品用,四等以未入流雜職用”。[5](卷15)由于考核人數太多,錄取比例規定,京吏不超過十分之七。事繁書吏可以免考,掣簽授從九品未入流職。若吏員因故未能考試,次年仍準補考,兩考不到者除名。考試不過者,其姓名亦送吏部存案,以杜絕重考之弊。[4](卷12)此考職之例,至宣統三年(1911年)停止。[11]

二、書吏在六部中的地位及其流弊

自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罷丞相后,權歸六部。清沿明制,百司庶政,咸在六部,各有不同的職掌:吏部“掌中外文職銓敘勛階黜陟之政,飭官常以贊邦治焉”;[9](卷80)戶部“掌天下戶口土田之藉,一切經費出入悉統理”;禮部“掌五禮之秩序,學校貢舉之法”;兵部“掌中外武職銓敘,簡核軍實,凡蔭襲鎮戍、軍功、郵傳之政令,咸督理焉”;刑部“掌帖寫刑名獄斷之政,凡官吏軍民麗于法者,權其大小之比,以定獄。其有收贖、寬侐、赦令諸事,皆掌焉”;工部“掌天下工虞器用,辦物庀材,其有陵寢、宮府、城垣、倉庫諸大事,各率所司分督監理”。[9](卷81)

六部文牘事務不斷加增,承理文檔的書吏人數也不斷增長。部中事無巨細,都由書吏經手辦理,漸漸成為可主宰部務的重要勢力,官和吏的關系甚至主從倒置。如顧炎武所言:“今奪百官之權,而一切歸之吏胥,是所謂百官者虛名,而柄國者吏胥而已”。[12](p485)一方面,書吏承擔了繁重的政府工作,收入極低,即便役滿通過吏部的考試,想要獲得實職依然非常困難,多數只能在銓選中充任不入流的雜職,難以仕進;另一方面,部分書吏朋比為奸、上下其手,工作中或援例假公濟私,或偽造、竄改、抽換、毀壞文書檔案,導致聲名極差,時人動輒稱之奸胥、蠹吏,奸猾之輩,書吏弄權亂政,更被視作清代政治的一大痼疾。

中央六部書吏的流弊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是把持政務營私舞弊。六部書吏得以把持政務,與清代官員多不習吏事相關,也與清代六部循“例、案”的文牘主義辦事制度緊密相連。凡事都以成例、舊案為憑,案牘事務由書吏主理,例案漸積漸厚,官員即便想從中搜檢亦不可得。書吏身居文檔重地,甚至世代以此為業,抱案牘,備繕寫,極易營私舞弊,借此挾制司官,從中漁利。正如時人所稱:“曹司不習吏事,案牘書吏主之,每檢一案,必以屬書吏。朝以習常為治,事必援例,必檢成案,自開國以來二百余年,各部例案,高與屋齊,非窟其中者,未從得一紙。書吏皆世其業,一額出,爭以重金謀得之,蟠踞窟穴,牢不可拔。書吏執例以制司官,司官未如之何,吏遂藉例以售其奸欺。”[13](p259)更有甚者:“書吏稱司官曰某老爺,司官稱書吏曰某先生。至司堂,侍立白事,司官輒起而與言,雖偶怒,亦必不敢開罪于書吏,懼掣肘也。”[3](p5251)馮桂芬稱:“后世權勢又莫貴于吏,至今日而駕于公卿矣。州縣曰可,吏曰不可,斯不可矣;督撫曰可,部吏曰不可,斯不可矣;天子曰可,部吏曰不可,其不可者亦半焉。”[14](p99)咸豐十一年(1861年)上諭稱:“近來該書吏等舞弊營私,無所不至,索詐未遂,則刻意苛求,賄屬已行,則曲為庇附。甚至私買缺底盤踞,把持外省官員之升降、款項之報銷,以及委解官物,請領文批,無不需索。各省視為固然,名為打點部費,實堪痛恨。”[11](卷89)

二是恃權索賄侵吞國帑。書吏難以仕進,本身收入又極其有限,因而多逐利之輩。各部不法書吏多相當富有,所謂“以吏起家者恒富”,當時都中有東富西貴之諺,因為部吏多住在正陽門東與崇文門外,擁有許多華宅,而司官則住在西邊宣武門外。[13](p259)從時人春聯中,亦可見得部吏之富:“戶吏堆金寶,房科積玉財。”[3](p5256)

六部書吏生財之道之突出者,名為索取“部費”。部費是中央各部書吏,恃權向前來辦事的地方官員索取的額外費用。給予部費,則凡事都能又快又好地順利辦理,若不予部費,則百般延遲刁難。地方官員受其挾制,往往只得奉上費用。嘉慶四年(1799年)上諭云:“內外衙門書吏積慣舞弊,最為惡習。外省各官遇有題升、調補、議敘、議處、報銷各項,并刑名案件,每向部中書吏賄囑,書吏乘機舞弊,設法撞騙是其常技。至運京餉、銅、顏料各項,解員尤受其累。自投文以至批回,稍不滿欲,多方勒掯,任意需索,動至累百盈千,名曰部費。”[11](卷27)尤以吏、戶、兵、工四部最甚。吏部、兵部文武官員補缺,要等候部中批文,缺有肥瘠之分,書吏就借此索賄,賄至,則為其優先安排,“故外吏得缺者有到部打點之說”。[13](p259)戶部之權在于各省核銷與軍費報銷,書吏挾此謀利,若不給部費,核銷事件就借故駁回,甚者拖延幾年都不能報銷。地方督撫深知此慣例,因而赴部辦理核銷時,會刻意留出打點費用,如軍費報銷時,部費少的幾萬兩,多者甚至達到幾十萬兩,連封疆大吏都不能免除。①《清稗類鈔·胥役·部吏索賄于福文襄》記載:“文襄王福康安平西藏還,以奏銷屬部吏,吏索萬金。福怒曰:汝敢索我賄耶?吏曰:非敢索賄,為中堂計耳。中堂大功告成,圣衷悅豫,奏章速上,立邀諭旨。部書才十數人,非二年不辦,彼時交部核議,則事未可知矣,誠不如速上。欲速上,必多備寫人,多備寫人,需款必甚鉅,職事之故,惟中堂圖之。福立予萬金,越旬日,奏聞依議”。

兵部書吏,例如職方司,掌管武員銓選、軍政升降處分事項,借機索賄:“蠹書夤緣為奸,黠吏揉縱在手。凡副、參以下卓異調動以及俸滿并軍功,千總來京引見,未曾到部,先謁經承,每員必勒索多金,稍不遂意,則百計推延,多方提駁。將弁忍氣吞聲,傾囊倒篋,必飽其欲而后止。”[15]工部書吏憑借歲修河工,以及各大工程的機會,在核減奏銷中亦大獲其利。禮部書吏借會試或大婚、喪典禮之機,大肆謀利。刑部書吏也在外省發生大案要案時,借審理之便,謀取私利。部費數額巨大,馮桂芬云:“嘗與一紹興人擬議,吏部四司,歲約三百萬,兵部官少而費更巨,戶部有監漕,工部有河工,計四部歲不下千萬。”[14](p99)

三是舞文弄弊妨害公務。所謂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六部不法書吏為人辦事以謀利,自然不講部例與應有原則。吏、兵二部在官員銓選中,該當補缺的官員難以任職,而遞上打點費用的,不論能力如何,都能占據重要職位。昏庸貪婪的文官將會危害一方百姓,而武官中的無能之輩,戰時可能導致毀滅性后果,甚至危及國家安全。

戶部核銷錢糧出入,“各省奏銷錢糧,除地方正項及軍需外,其余奏銷項內,積弊甚大。若無部費,雖冊檔分明,亦以本內數字互異,或因銀數幾兩不符,往來駁詰,一有部費,即靡費錢糧百萬,亦準奏銷。或將無關緊要之處駁回,以存駁詰之名,掩飾耳目,咨覆到日,旋即議準”,[16](卷3)如此辦事耗費國家多少錢糧。禮部辦理國家重大典禮,貪瀆書吏亦會虛耗國帑,科考中罔顧公平。刑部掌理刑名案件,刑部書吏舞弊為奸,則會妨害司法公正,干擾審判結果,甚至造成冤假錯案。針對其弊端,雍正皇帝發布上諭,要求刑部與三法司衙門會同審案,分刑部之權,以防書吏上下其手。①《清世宗實錄》卷七,雍正元年庚寅上諭:“是以部中奸猾胥役得以操縱其事,暗地招搖。有部費者,則為援引輕例,且有竟將咨文,沉匿日久潛消者,如無部費,雖督撫聲明在所可寬,不準邀免,欺隱朦混,事同議異。”工部掌國家各項工程,核減奏銷,不肖書吏不僅會靡費國家巨額錢糧,更會影響工程質量。

為了達到長期把持例案、挾制司官的目的,書吏甚至將部中文檔私藏家中,令官員無從查閱,只得對其惟命是從。咸豐十一年,御史富稼奏稱:“在京大小各衙門書吏,暗將堂稿藏匿私寓,以致堂司各官后來者,無從得悉,惟吏是聽……各部院衙門稿案,例應收存公所,豈容蠹吏藏匿私室。著各該堂官督飭司員,勒令全數交出。如敢于此次嚴諭之后,仍延不交出者,即將該書吏送交刑部加等治罪”。[11](卷27)

三、書吏之害的原因及其整飭

書吏歸根究底是政府的雇傭人員,為何竟能手握之權,甚至挾制司官,原因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官員多不習繁雜的政務。清沿明例,六部官員通過科舉考試而產生。科舉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典,官員起家文史,因而對實際的政務處理相當陌生。馮桂芬舉例稱,即便冊簿放在官員眼前,都不知其所云:“即如蘇松重賦,數倍于他郡,二三十倍于他省,未嘗不載于賦役全書,而賦役全書具在,驟閱之,但見款項之繁多,名目之猥瑣,分合雜糅之離奇,非老于此事者,無從得其每畝征稅之數。尚書侍郎起家文史,不習會計,雖遍閱全書,亦不能知其數倍、二三十倍者安在”。[14](p96)因而官員常把部務交給更加熟悉公事的書吏,逐漸放權,對許多具體事務不聞不問,任由書吏辦理,因此書吏日漸權重。顧炎武曰:“大抵官不留意政事,一切付之胥曹,而胥曹之所奉行者,不過以往之舊牘,歷年之成規,不敢分毫逾越。而上之人既以是責下,則下之人亦不得不以故事虛文應之。一有不應,則上之胥曹又乘隙而繩以法矣。”[12](p485)后來官員令部中滿筆帖式學習部務,以分書吏之權,但未有收效:“部有筆帖式……實則學習部務,以備司員之選,分吏胥之權也……乃法久弊生,堂官視為微員,不任以公事,筆帖式亦自甘廢棄,不復問公事,而公事之權,乃仍在吏胥矣。”[3](p1310)實際工作流程為:“各部司官,不習吏事,堂官無論已,一切案牘皆書吏主之。故每辦一案,堂官委之司官。司官委之書吏,書吏檢閱成案比照律,呈之司官。司官略加潤色,呈之堂官,堂官若不駁斥,則此案定矣。”[3](p5251)

第二、奉行文牘例案繁冗。“六部為天下總會之區……六部所奉者,旨意也;督撫所奉者,部文也……凡一切案件施行之處,自應遵照部文,不得增減只字片語,違者例有處分。”[17]如引文中所言,一切公務奉行部文,而部文多由書吏所擬,留下了很大的權力操作空間。人治社會的法律條文不過是原則,具體處理時,往往尋找前代的相近案例。所謂:吏者,例也,權也。清代條例發展極為迅速,“大抵每一衙門,皆有則例,有五年一修、十年一修、二十年一修不等。”[18](p31)馮桂芬更一語言中關鍵:“今天下有大弊三:吏也、例也、利也。任吏挾例以牟利,而天下大亂,于乎盡之矣。夫例何以設?曰為治天下也。例之大綱,尚不失治天下宗旨,至于條目,愈勘愈細……不知所云……吏之病根安在?在例案太繁而已。”[14](p95)道光年間,徐繼畬亦言:“六部則例日增,律不足,求之例,例不足,求之案,陳陳相因,棼亂如絲。論者謂六部之權,全歸書吏,非書吏之有權,條例之繁多使然也。”[19](p12183)胡林翼云:“大清律易遵,例難盡悉,吏部處分律難盡悉,此不過專為吏部生財耳,于實政無絲毫之益。夫疆吏殫竭血誠以辦事,而部吏得持其短長,豈不令英雄短氣乎?”[3](p5252)咸豐十一年清廷頒布諭旨:“至各衙門近來辦事,往往舍例就案,遂至日久舊案紛歧,書吏得以上下其手,吏兵戶刑等部此弊尤甚。”[11](卷27)據以上引文可見,清人已經意識到例案過細過繁帶來的弊害,官員于例非常生疏。則例和舊案,除了為部中書吏利用外,并不能給行政帶來多大幫助,但政府也難以改變因循律例的工作方式,這一問題,始終未有解決之道。

第三、官員監管不力,瞻徇包庇。清代六部書吏實際人數,遠超部中官員的數量。管官雖有心消除吏弊,但無奈難以遍察。另外,如前所述,自雍正四年起,書吏由本部門自行管理,日久生弊,該司官或包庇或瞻徇,甚至與本部書吏相勾結共同謀利,也使監管難奏實效,形同虛設。

另外各部堂司官經常調動,很少長期在一部任職,而書吏積弊極深,短時間內,官員也難以有效監管。書吏雖有役滿退卯之制,但是屢屢更名改姓,逗留京師,改換部門,重新充役,官員無從稽考。甚至即便本人不再充役,但更換的仍舊是其子侄或弟子,繼續謀利。部中書吏由于長期盤踞,因同鄉或朋友等等關系,結黨把持部務,形成一股龐大的勢力,正所謂“今天下官無封建,而吏有封建。州縣之敝,吏胥窟穴其中,父以是傳子,兄以是傳弟,而其尤桀黠者,則進而為院司之書吏,以掣州縣之權……國朝立法太嚴,如戶部官不許蘇、松、浙江人為之,以其地多賦稅,恐飛詭為奸也。然弊孔蠹竇,皆由吏胥,堂司官遷轉不常,任知之有地方結黨把持,今戶部十三司胥算皆紹興人,可謂目察秋毫,而不見其睫者矣”。[12](p485)

清政府非常重視治理書吏弄權之弊。采取了種種措施進行整飭,不僅嚴格典制規章,歷朝都不斷曉諭,以杜積弊。首先,限制書吏的服役期限。以5年為滿役,到期必須退役回籍,不準逗留在京,若有重役者,照例嚴懲,部門職役另換新人,防止“積久弊生”。同時所有書吏,“無論已滿未滿,概不準其改籍歸宗,更名復姓,以杜弊端”。[5](卷15)每到年終,所在本官要對其差辦事務進行考核,發現違法亂紀,欺官害民者,依法治罪,為了給眾多書吏有仕途出路,5年役滿后,經察核無過犯者,可照監生考職之例參加校試。其次,要求各部官員加強熟悉例律。將諳習律例定為官員考查內容,必須熟習以便工作中不再依賴書吏。同治五年(1866年)上諭:“內外臣工講求律例,以資整頓。律例有關政治,庶司百職平日均應加意講求,精思熟習。乃近來內外臣工于律例漫不經心,以致劣幕奸胥得以把持蒙蔽……著令各部堂官于學習人員奏留時,考以本部則例。條對詳明者方準奏留,如不能諳習,或咨回吏部或再留學習三年,由該堂官隨時酌定……內外大臣務須通飭所屬各員,平日講明律例,于公事詳細剖決,毋得假手胥吏幕友,任意顛倒,以除積弊而整頓紀綱”。[20]最后,重新改定則例,歧案一律銷毀,力圖消除例案繁冗之弊。咸豐十一年頒布上諭:“即著各該衙門堂官督同司員,于今年新纂刪改增修各例,詳細酌定,務令字解句讀不能牽混,如例有未備者,將舊案酌中核定附入見行條例之后,其余歧出之案一槪銷毀,以歸簡易而杜流弊”。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下令銷毀所有舊案,要求各部官員事必躬親,親自處理政事,不再倚靠書吏:“詔各部署,案卷一并銷毀,責成各部堂官,督率司員,躬親部務”。[11](卷89)

清代的胥吏問題,此前許多學者都非常關注,大多都集中于批判其弊害方面。胥吏弄權確為清代的一大政治痼疾,對吏治造成了負面的影響。不過需要指出,不法胥吏畢竟只是一小部分,多數吏役依然承擔了繁重的日常工作,維持著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僅靠微薄的收入維持生活,是處于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應適當區別看待。清代中央六部書吏,非常具有代表性。清朝是我國封建集權達到頂峰的時代,六部是國家權力聚集的核心部門,書吏身處其中事繁權重,其一旦為害也與地方書吏不同,會造成更深重的惡果。六部書吏的擅權既因為他們本身的貪瀆,也與部門官員的包庇瞻徇,甚至放任、相互勾結相關,還與清代行政過于依賴條例,凡事奉行部文,造成往來文牘繁冗,工作程序復雜有關。書吏從而得掌大權,部分更形成職業化傾向,世代盤踞部中恃文牘為害。清政府始終對中央各衙門書吏非常重視,不斷曉諭整飭,但此弊是封建社會官僚制度日暮窮途的必然后果,因而最終難有收效。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2]李光地.禮記述注[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徐珂.清稗類鈔[M].北京:中華書局,2010.

[4]光緒.大清會典[C].臺北:臺灣文海出版社,1994.

[5]康熙.大清會典[C].臺北:臺灣文海出版社,1992.

[6]雍正.大清會典[C].臺北:臺灣文海出版社,1994.

[7]光緒.大清會典事例[C].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

[8]魏象樞.易蠹安民疏[A].皇清奏議[C].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2004.

[9]清朝文獻通考[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10]黃惠賢,陳鋒.中國俸祿制度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11]清朝續文獻通考[Z].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12]顧炎武.日知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3]羅惇曧.賓退隨筆[M].臺北:文海出版社,1987.

[14]馮桂芬.校邠廬抗議[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5]哈恩中.乾隆年間整飭書吏史料·乾隆十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江南道監察御史歐堪善為請嚴禁六部書役積弊事奏折[J].檔案研究.2000,(6).

[16]清世宗實錄·雍正元年正月甲午諭內閣[C].北京:中華書局,1986—1987.

[17]哈恩中.乾隆年間整飭書吏史料·乾隆元年翰林院侍讀學士簿海為嚴禁書吏舞弊事奏折[J].檔案研究.2000,(6).

[18]王鐘翰.清史補考[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4.

[19]趙爾巽.清史稿·徐繼畬傳[M].北京:中華書局,1998.

[20]同治五年三月十九日上諭內閣[A].咸豐同治兩朝上諭檔[C].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 高思新

K249

:A

:1003-8477(2013)06-0112-05

張晨(1984—),女,武漢大學歷史學院2010級博士研究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网站| 亚洲AV一二三区无码AV蜜桃|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亚洲91在线精品| 国产va视频|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高h视频在线| 在线精品自拍| 国产在线日本| 不卡午夜视频| 高清色本在线www|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日韩第一页在线|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亚洲精品老司机| 久草视频一区| 亚洲性影院| 国产精品视频999|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97狠狠操|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亚洲日韩第九十九页|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99视频|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色婷婷久久| 在线一级毛片|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9966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看不卡|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另类专区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亚洲一区网站| 成人在线第一页| 一级全黄毛片| www.av男人.com|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成人高清无码|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午夜毛片福利|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