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屆各位同學,老師們、親友們、朋友們:
今天是個喜慶的日子,我們在這里隆重慶祝法學院2013屆同學畢業,歡送你們離開母校,奔赴大江南北,世界各地。請允許我代表法學院向2013屆各位同學圓滿完成學業表達最誠摯的祝賀!
2013年我們共有456名同學畢業,其中本科生105人,法學碩士75人,法律碩士205人,法學博士生28人。這里包括留學生42人,國防生9人。
今年需要就業的共計368名畢業生。到目前為止,進入教育科研單位的24人,進入國家機關(包括司法機關)及事業單位的102人,到國有企業工作的107人,到私有企業(含金融機構)的31人,到律師事務所的24人,國內讀研(博)的39人,出國讀研(博)的32人。其中,有65名同學選擇西部、基層就業。你們為清華、為法學院贏得了榮譽,我向你們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謝意!
在這個史上最難的就業季,大家取得了史上最好的就業成績,真為你們驕傲與自豪!而且,絕大部分畢業生都是靠自己的知識、智慧和本領找到工作。你們用行動再次證明,無論何時何地,社會終究都要給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留有空間!
幾年前你們帶著青澀,帶著憧憬,帶著夢想來到清華園,幾年過去了,你們帶著成熟,帶著理想,帶著果實走出校門。當年開學典禮上我講話的題目是“時代需要什么樣的法治人才”,提出我們要培養時代急需的領導型、攻堅型、國際型的一流法治人才。果然,我們的目的達到了。恭喜你們,也恭喜我們全體教職員工,謝謝大家幾年來的辛勞。也感謝各位家長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沒有你們的支持,我們難以取得這么好的成績。
感謝高之國大法官百忙中蒞臨今天的盛會,分享他的人生和事業經驗,對大家提出語重心長的勉勵和期許。感謝蔡程程校友返校參加畢業典禮,講述她在西部和基層工作的經驗和感受。也感謝常宇校友、董洪慶校友專門參加今天的儀式。
今年我們首次設立“鄭裕彤基層工作獎勵金”,資助到基層和西部工作的畢業生。香港周大福慈善基金會的藍女士和陳女士專程來京參加今天的儀式,謝謝你們。今年2月周大福慈善基金決定捐贈1億元人民幣給清華大學法學院,用于我院師資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這不僅是鄭裕彤、鄭家純家族對我們的慷慨支持,也表達了他們對中國法治堅定的承諾和支持,我們感動、感恩!我也感謝涌金公司對我們多年的支持,感謝曲舒心校友代表涌金出席今天的頒獎活動。
今年我們首次評選院長榮譽畢業生,獎勵那些術有專攻,學有所成,各方面表現優異或者某一方面表現極為突出的學生。我們收到30多份申請。聽完每個人的陳述,參加面試的老師們很為難:每一個都十分優秀,大家都非常喜歡,實在難以取舍!最終我們艱難地確定了10名一等榮譽畢業生和10名榮譽畢業生。我要說,清華法學院的每一個畢業生都是院長的榮譽畢業生,法學院的光榮與夢想要靠你們所有人去書寫!
臨別之際,千言萬語,都無法表達我此時此刻的心情,有太多的話想與你們講,有太多的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今天,我只講一個觀點:信仰法治,堅守法治,勇敢面對中國新“法治時刻”的到來,處理好決定國家向法治轉型過程中的每一件事情,時刻準備為國家法治建設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任何一個國家建設法治,都有一些非常重要,甚至決定性的時間節點和大小事件,那些幸運或者不幸碰到這些事件的人們,他們一剎那間有意無意的一個選擇和作為,直接決定這個國家是否能夠完成向法治的轉型。我把這樣的時刻叫做這個國家的“法治時刻”。在這些關鍵時刻發生的關鍵事情,可以是大事,也可能是不起眼的小事,無論大事小事,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決定性的。
一個國家修改或者制定憲法和重大法律,無疑是這個國家重大的“法治時刻”,有幸參與的人當然對這個國家能否走向法治發揮關鍵的決定性作用。除此之外,還會有一些重要的“法治時刻”需要人們很好把握。法官、檢察官、律師、政府或者企業法律顧問,領導人或者民眾對那些重大的、里程碑式的案件如何處理,政府和民眾如何對待一件生效的法律文書,都可能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從而構成這個國家的“法治時刻”。
英國有一個著名的戲劇《公正的人》(A Man for All Seasons),講述16世紀英國最高法律和司法官員(Lord Chancellor)托馬斯·摩爾勛爵(Thomas More,1478-1535)的故事。他非常非常熱愛、忠誠于自己的國王亨利八世,愿意隨時為國王和國家赴湯蹈火,奉獻一切。他同時也非常忠于英國的法治和憲法體制,維護英國的法統。當國王提出他要離婚并很快再婚,要求自己忠誠的大臣摩爾勛爵宣誓同意的時候,摩爾堅守住了法治底線,拒絕宣誓,因為國王也不能高于法律,即便法律是國王制定的,但是一旦制定出來,對所有人都應該是平等的。這是法治的基本原則,不打折扣,不能妥協!后來的歷史證明,那是英國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法治時刻”,摩爾勛爵在那一時刻做出了正確選擇!正是由于英國人很好把握住了這一個又一個重要的“法治時刻”,英國最終才走向法治并逐步強大,引領世界數百年,英國最“輝煌”的時候占領了地球四分之一的陸地和幾乎所有重要的海洋通道。
1957年9月當美國最高法院的判決被阿肯色州政府拒絕執行,州長甚至采取暴力措施加以抵制,美國司法權威受到重大威脅!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迅速發布文告,宣布將使用憲法賦予總統的一切權力維護法律的權威,確保法院判決的執行。9月24日,他命令美國空軍空降1000多名士兵到阿肯色州府,保護黑人子弟平安就學,一直到州長讓步,主動執行法院的判決,取消公立學校的種族隔離制度為止。現在看來,動用軍隊執行法院判決的那一刻,也是美國重要的“法治時刻”!它表明了最高領導人捍衛法治和司法權威的決心,讓民眾和各級官員看到法律不是兒戲,法院判決不是可執行、可不執行,不是司法白條,任何拖延甚至想盡一切辦法不執行司法判決的幻想最終都是要破滅的!正是由于美國人在這一系列“法治時刻”來臨之時,做出了正確抉擇,表現出應有的果斷勇敢,才使得美國走上法治國家之路,造就了一個持續強大的美利堅合眾國。
相反,很多發展中國家常年內亂、失序乃至失控,始終無法完成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軌,就是因為這些國家的那些關鍵人物,包括領導者、法官、檢察官、律師乃至普通公務員和民眾在那些關鍵的時間節點上,沒有把握好、處理好那些關鍵的事情,“法治時刻”稍縱即逝,一再錯失歷史良機,不僅造成個人悲劇,而且造成國家無休無止的悲劇。
從1949年至1979年我們錯過了太多很好的“法治時刻”,總是貽誤時機,法治始終無法確立,給人民、給黨和國家帶來“文化大革命”那樣沉重的系列災難。比較古今中外盛衰成敗的經驗教訓,經過長時間的艱難摸索和求證,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終于認識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共產黨的長期執政、人民的幸福安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無不維系于一個字,那就是“法”字,建設法治國家已經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識。
終于,粉碎“四人幫”后,1979年又一重要“法治時刻”來臨。這一次我們把握住了,靠黨堅強有力的領導我們一口氣制定了7部法律,改變了在一些重要領域長期無法無天的局面,堅決把國家往法治方向去帶領。1980-1982年我們迎來了重新制定憲法的重要時刻,黨領導人民制定了一部好憲法,確保了國家幾十年的穩定發展。1997年、1999年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黨章和憲法,進一步明確了建設法治的戰略目標和戰略決心。2003年孫志剛案、2004年人權保障入憲、201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又是重要的“法治時刻”,國家法治進程不斷推進。
在此基礎上,黨的十八大在法治國家、法治政府之外,明確提出了“法治社會”的命題。我認為“法治社會”與小康社會是平行的概念,同等重要,甚至更為重要,都是我們必須實現的戰略目標。十八大還明確了建設法治國家的時間表,要求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同學們,還有七年時間!未來七年,是建設法治國家關鍵的時間節點!一定要把握住即將到來的新“法治時刻”,這次不容錯失!
越是接近目標,任務越艱巨,面臨的“法治時刻”越難以把握取舍,法與不法、法與非法,有時涇渭分明,有時又似乎真假難辨。能不能把握好這些“法治時刻”,在關鍵的時間節點、在關鍵的事情上,做出正確的抉擇,考驗你們的法政智慧和毅力。知道什么是正確的選擇,這需要智慧;不僅知道什么是正確的選擇,還能夠堅決果斷,持之以恒付諸實施,這需要毅力。相信你們這一代有這樣的智慧和毅力。恭喜你們,攤上事了,攤上大事了!
建設法治,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法治絕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需要有人每天努力去推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長期持續的努力,需要每一個人從身邊的每一件事情做起。今天能做的事情,這一代人能做的事情,就絕不找借口推到明天,不要等幾十年后、一百年后,讓下一代、下下一代去做。有些事情留給后人解決是明智的,事緩則圓;有些事情留給后人去解決,可能是不對的,因為一旦錯過歷史良機,就可能永遠失去了解決某個問題的最佳時機,隨著時空轉變,問題會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難以解決,甚至根本就無法解決了。我們必須改變中國人不講原則,得過且過,文過飾非,推諉卸責的不良習慣。我讀法學院的時候,長輩們常常告訴我們:“我們不行了,建設法治就靠你們年輕人了”。現在,我們再對你們講同樣的話。我不希望若干年之后,你們再對你們的下一代年輕人也這樣講!
應該說,三十多年來,我們的前輩已經完成了他們的歷史任務,我們這一代正在完成我們的歷史任務,現在接力棒傳到你們手中。希望你們面對新的“法治時刻”,利用學到的法學智慧和知識技能,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善于拿捏,果敢冷靜,及時發力,毫不含糊,分毫不差,臨門一腳,破門而入,做出對黨和國家、對人民、對歷史負責的正確抉擇,把法治事業推到新的歷史制高點,實現法治建設質的飛躍,在你們這一代人手中最終完成這個歷史宏業,實現中華民族建設法治國家的偉大夢想!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清華法律人不僅不應該缺席,而且應該當仁不讓,擔當大任。你們是十八大法治建設再提速后畢業的第一屆法科學生,特別是本科生,是第一屆以九零后為主的本科畢業生群體,可以說是“新新法律人”。四年前,你們一入學,立即參加國慶大閱兵,經受住了“八天七夜”、“4A方陣”的嚴峻考驗;四年來作為第一屆“國際班”學生,你們也交出了滿意的答卷。你們當之無愧地是國家法治建設新的生力軍、主力軍。最近我收到一位工作幾年的校友來信,在信中他說,作為一名清華校友,他時刻都會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工作取得突出成績,人家會說這是應該的。但是如果犯了同樣的錯誤或者失誤,人家會說,清華畢業生也無非如此罷了!的確,你的一生一旦與清華結緣,注定要變得與眾不同。四年前開學典禮上我引述了1924年6月2日《清華周刊》發表的梁啟超談話《清華底成敗與中國底安危》,今天在畢業典禮上我想再次送給你們共勉,他說,“往后中國底世界,簡直可說是清華底世界。……將來中國弄底好,固然是清華學生底功勞,弄不好也就是清華學生底罪孽。清華與國家有極密切連帶關系。”梁啟超先生盡管沒有專門學習過法律,但是他卻也知道“連帶關系”、“連帶責任”這樣的法律術語。
也許你說,我只是個小人物,我能發揮什么作用?建設法治,人人有責,不僅是大人物的事情,也是“小人物”的事情,是全民的事情。你可以不是領導,但是應該像領導那樣去思考問題,以主人翁的態度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如果你知道要去哪里,并堅定朝那個方向走,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會為你讓路!同學們,大膽往前走吧!
離別,是為了更好地回來。我們在這里關注著你們,為你們祝福,為你們祈禱,等待你們更好地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