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明
(山東省交通工業集團總公司工會,山東濟南 250031)
工會要為實現“中國夢”聚集正能量
張旭明
(山東省交通工業集團總公司工會,山東濟南 250031)
實現“中國夢”是未來中國發展的新藍圖。工會組織要為實現“中國夢”聚集正能量,就要激勵廣大職工立足崗位、凝聚力量,自覺做中國道路的實踐者、中國精神的承載者、中國力量的主力軍,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努力奮斗。
工會組織;中國夢;勞動關系和諧企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深刻闡釋了實現中國夢的正確方向,強調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中華全國總工會于4月份開始,在全國開展“中國夢·勞動美”主題宣傳活動,目的在于激勵廣大職工立足崗位、凝聚力量,自覺做中國道路的實踐者、中國精神的承載者、中國力量的主力軍,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努力奮斗。
黨的十八大報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綱要。把黨的十八大精神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是凝聚廣大職工力量的根本保證。為此,工會組織要深入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使廣大職工牢牢把握“一條主線”,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一條道路”,即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不動搖;明確“一個目標”,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思想信念不動搖。同時,要緊密聯系工會工作實際和職工群眾的思想實際,做好三項工作:
(一)積極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教育活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只有在廣大職工中普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展廣泛的教育活動才能激勵職工實現中國夢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才能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發揚光大;才能使他們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中當好排頭兵。
(二)著力抓好企業文化和職工文化。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支柱,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工人階級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工會組織必須著力弘揚先進的企業文化和職工文化,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發揮重要作用。首先,要因企制宜鑄就企業精神,把企業精神轉化為職工愛企、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自覺行動。其次,要推進精神文明建設,開展文明企業、文明車間、文明班組創建活動。第三,要加強文化陣地建設,積極組織職工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陶冶職工情操。
(三)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會組織要按照評選制度化、服務系統化、管理規范化、宣傳常態化的要求做好勞模工作,在全社會形成學習勞模、爭當勞模、趕超勞模的氛圍。
在積極倡導勤奮勞動、誠實勞動、創新勞動,著力營造尊重勞動、鼓勵勞動、保護勞動良好環境的基礎上,要以創新勞動競賽為切入點,激發廣大職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一)創新勞動競賽的指導思想和思路。要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題,引導職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在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快發展新型產業、加速重點項目建設中開展競賽;在開發新技術、新材料、改造工業設備、推廣先進技術成果中開展競賽;在技術更新、技術改造、發明創造方面開展競賽,讓小發明發揮大作用,創造大價值;在增強節約意識和環保觀念、推進節能減排中開展競賽,促進經濟健康平穩持續發展。
(二)創新勞動競賽領域。勞動競賽活動要由過去的以國有企業為主向非公企業拓展,由過去的以工業企業為主向各行各業拓展。各行各業都要根據自身特點和需要,分別引導職工在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新產品開發、產品銷售、資金回籠、優質服務、增收節支等方面開展競賽。為了建立健全勞動競賽長效組織管理機制,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都要創建由企業行政、工會干部、車間主任、工程技術人員為成員的“職工創新工作室”,經常謀劃指導經濟技術創新和勞動競賽活動,從而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經濟發展內在動力,促進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的推廣轉化。
(三)創新勞動競賽激勵機制。對在勞動競賽和技術創新中取得優異成績、做出重大貢獻的職工,要大張旗鼓地進行表彰獎勵。各級工會組織和企業都應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在活動開展過程中評選一批立的穩、叫得響、推得開的先進典型,并作為各級勞動模范評選的推薦人選。并要加大各類先進職工先進事跡的宣傳力度,唱響“勞動光榮,工人偉大”主旋律,進一步凝聚廣大職工實現中國夢的力量。
為凝聚職工實現中國夢的力量,必須深入貫徹“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工會工作方針。
(一)加大基層工會組建工作力度。凝聚職工力量,“組織起來”是基礎,基層工會組織是基礎的基礎。必須按照全國總工會“廣普查、深組建、全覆蓋”的要求,堅持“黨建帶動工建、工建服務黨建、黨建工建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努力提高基層工會組建率和職工入會率,最大限度地把職工吸引到黨領導的工會中來,團結在黨的旗幟之下。加大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聯合會建設,不斷擴大小微型企業建會率。加大勞務派遣企業建會工作力度,實現勞動派遣企業普遍建會和勞務派遣工全部入會目標。
(二)積極推進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創建活動。企業和諧則社會和諧,職工隊伍穩定則社會穩定。只有推進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創建活動,才能達到“切實維權”的目標,只有實現“切實維權”,才能保持職工隊伍穩定。為此,工會組織一定要按照“職工得實惠、企業得效益、經濟得發展、社會得穩定”的基本原則,著力推進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創建活動。一要監督企業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保障職工的勞動權利。這是確立勞動關系的首要問題。尤其是非公企業工會,一定要監督企業執行《勞動合同法》,決不能隨意辭退或解聘職工。二要深化民主管理和廠務公開工作,保障職工參與企事業單位管理和監督的民主權利。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職工參與管理和監督的民主權利。”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職工的主人翁意識,把個人的生存發展與企業的生存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三要強力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工作,保障職工的核心利益。“深化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保護勞動者所得。”這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決策。各級工會組織必須狠抓落實,必須按照企業效益與職工工資同步增長的原則,建立起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四要做好勞動關系矛盾預防和調處工作。各類企業要普遍開展工會與企業行政溝通對話機制,及時化解勞動關系矛盾,要依托各級職工服務中心和企事業單位職工群眾工作室,強力推進職工信訪代理制度,抓好職工信訪工作。規模以上企業都要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加強與縣級以上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和地方法院的合作,不斷完善裁調對接、訴調對接機制,妥善處理勞動關系矛盾糾紛。
(三)建立“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長效機制,做好職工服務幫扶工作。縣級以上工會要建立服務中心,基層工會要建立職工服務站,從而形成融困難幫扶、互助保障、就業服務、職工信訪、爭議調處、法律援助、政策咨詢為一體的服務平臺,幫職工之所需,解職工之所難,使廣大職工切實享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及工會大家庭的溫暖,從而把個人的夢想轉化為實現中國夢的理想和信念,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同的非凡的貢獻。
(責任編輯:王友才)
D412.6
A
1008—6153(2013)03—0007—02
2013-04-04
張旭明(1963-),男,山東濟南人,大學學歷,山東省交通工業集團總公司工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