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聞
(中國石化洛陽分公司動力生產管理部,河南 洛陽 471012)
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思考
杜新聞
(中國石化洛陽分公司動力生產管理部,河南 洛陽 471012)
隨著我國的經濟體制、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革以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群眾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思想不斷出現。要做好新時期下的群眾工作,就要認識新時期群眾工作的特點,端正工作態度,全心全意為群眾說話辦事。
群眾工作;以人為本;群眾路線;民主管理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這深刻揭示了我們黨群眾路線的遵循原則,是新形勢下加強群眾工作的重要依據和保證。在改革開放日益深入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前進的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既要繼承傳統和以往的成功經驗,也必須正視新情況新問題,創新觀念,創新方式。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我們黨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黨,我們的各項工作都是為人民服務而做的。我黨幾十年來的執政實踐證明,正是因為始終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我們黨才能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奮斗,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成就。因此,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權益,推動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群眾利益協調發展,這是我們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政治主張的核心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強調,我們要適應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新特點新要求,深入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工作,虛心向群眾學習,誠心接受群眾監督,始終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要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作決策、定政策充分考慮群眾利益和承受能力,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切實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必須切實健全黨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健全群眾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因此,群眾工作體現了黨的宗旨,更是黨在新時期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具體化、顯性化和目標化。就實質而言,群眾工作從根本上表現出來的是如何對待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等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群眾工作就是黨的工作的主體,也就是說任何事情、任何措施、任何決策、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要以群眾為本,從群眾出發,把群眾放在一切工作的第一位,為群眾著想,服務好群眾,讓職工群眾滿意和高興。
當前,我國改革發展已進入關鍵時期,具體體現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以及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群眾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思想不斷出現。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矛盾,直接反映了黨組織工作的質量,體現了黨對人民群眾的態度。
當前,群眾工作呈現出了三個方面的新特點:
一是“多”。就是群眾利益訴求多,不同群體有不同的利益訴求,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特點和不同的利益要求,而滿足這些訴求必須系統分析,綜合考慮,統籌兼顧,著眼長遠。
二是“難”。就是維護群眾利益難度加大,特別是從根本上解決職工群眾的困難增加,從源頭上解決職工群眾憂慮的難度加大。因為解決群眾之難,必須體現社會的公平和公正,而要實現真正的公平和公正卻存在困難。
三是“急”。群眾許多要求和困難都是現實的、眼前的,處理不慎重就會造成錯誤的后果,影響職工群眾的現實生活,嚴重的還會造成不利的社會影響,從而影響黨群和干群關系,甚至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只有設身處地地站在群眾的位置思考問題,急群眾之所急,憂群眾之所憂,才能從根本上緩解群眾之“急”,也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要努力克服機關化、行政化傾向,尊重職工群眾的首創精神,最大限度地激發職工群眾的參與熱情和創造活力,既要堅持和繼承傳統,又要堅持開拓創新,更要重點把握“正”、“真”、“好”、“沉”四個方面。
“正”,就是對待群眾的態度要端正。態度不僅是思想問題,也是品質問題,說到底是感情問題。要帶著“心為民所系”的深厚感情去做群眾工作。要善于聽取群眾意見,做到“呼聲怨聲指責聲,聲聲入耳;好事難事熱點事,事事關心”,做到憂群眾之所憂、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做群眾之所需。只有這樣,才能走進職工群眾,成為朋友,掌握實情,做好工作。態度端正了,與職工群眾的感情就會加深了,群眾的問題也就摸清了,意見也就聽充分了,怨氣也就消除了,矛盾就能化解了,隊伍就穩定了。只要我們切實擺正自己與群眾的位置,就能真正走進職工群眾的心里。
“真”,就是要真心實意地為群眾、想群眾、幫群眾。群眾是最講求實際的,是最重視效果的。做群眾工作不能走馬觀花,不能虛情假意,不能淺嘗輒止,不能浮光掠影。要深入職工群眾,走進群眾心中,成為職工群眾的真心朋友。要想方設法解決職工群眾反映強烈的急事、難事、大事,多辦關系職工群眾利益的好事、實事。特別是在日常工作中及實際操作中,要勇于維護職工群眾合法權益,竭誠為職工群眾做事,這樣才能真正使工會組織成為職工群眾參政議政的民主表達基地、困難職工的幫扶中心、反映訴求的信息港灣。
“好”,就是要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和困難,讓職工群眾心里高興和滿意。群眾是評判我們工作成敗的尺度和標準。這種標準就是看職工群眾是否滿意和高興。解決好群眾心中的問題和難事,要堅持科學發展的意識,就是要以人為本,就是任何事任何時候都要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要依法辦事,教育引導群眾學法、懂法、用法,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要大力發展民主,保證群眾當家作主,暢通民意表達渠道,使群眾心情舒暢。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現場,走進困難、走進矛盾、走進實際,掌握實情,回答問題,解決矛盾,促進和諧。這樣,才能把群眾工作做好。
“沉”,就是要沉下身子,走進基層,走進群眾,與群眾心交心、手拉手、面對面。基層是群眾的聚集地,是黨的方針政策最終落實的陣地。黨的正確的方針政策只有被群眾理解、為群眾接受,才能變成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力量。我們的方針政策再正確,如果不被群眾理解,也難以貫徹執行。通過走進和深入基層,既能了解群眾真實情況、真實生活、真實思想,又能通過自己的言行將黨的方針政策向群眾宣傳,支持基層干部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幫助基層干部分擔責任、共渡難關。
綜上所述,群眾工作不是小事,群眾工作也不是易事,群眾工作卻是實實在在的事。正如習近平在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后在第一次記者見面會上所說:“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群眾工作是我們各項工作的檢驗者,是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各級黨組織要切實樹立群眾觀念,進一步增強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風,以作風帶動政風促進民風,這樣才能真正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責任編輯:曹木易)
D252
A
1008—6153(2013)05—0085—02
2013-08-07
杜新聞(1964-),男,河南三門峽人,大學學歷,中國石化洛陽分公司動力生產管理部黨委副書記,政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