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保玲,矯曉慶
(青島理工大學商學院,山東 青島 266520)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調查研究
——以地方理工科院校為例
胡保玲,矯曉慶
(青島理工大學商學院,山東 青島 266520)
課程設置是研究生培養模式的主要構成要素之一。文章以地方理工科院校為例,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課程結構等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訪談。訪談結果顯示:課程目標定位不清晰,缺少職業指向性;課程內容老套且偏重理論,少應用訓練;課程結構嚴重失衡。要解決這些問題,地方理工科院校必須創新課程設置理念,同時采取切實有力的創新對策。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地方理工科院校
2009年以來,地方院校根據教育部有關指導性文件,結合各校的發展特色,進行了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并從培養目標、專業實踐、指導教師等培養模式構成要素視角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雖然課程設置是多數研究者認可的培養模式構成要素之一,但是專門探討課程設置這一研究生培養模式構成要素的文獻并不豐富。
國內外學者對專業學位課程設置的研究,從內容上大致分為兩方面:一是介紹了國外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和國內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的一般要求;二是探討了課程結構,提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課程設置理論化傾向明顯。這些文章幾乎全是理論思考,少有調查分析,不能提供針對性更強的優化創新措施。為了彌補現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將采用深度訪談法,對地方理工科院校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設置進行調查,發現課程設置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課程設置創新思路與創新對策。
(一)研究問題與方法
深度訪談法鼓勵被調查者對某種感興趣的問題自由地表達他們的看法與觀點,其所獲得的信息質量更高、更有價值。因此,本研究運用深度訪談法了解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對課程設置這一構成要素的看法與認識。依據現有文獻,本研究將課程設置細分為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課程結構三種更加具體、詳細的子要素。
以方便為原則選取50名訪談對象,他們來自青島市兩所地方理工科院校的2011級與2012級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涉及工程碩士、會計碩士、資產評估碩士等3種專業學位類別。訪談對象中男生占26%,女生占74%。訪談過程中,調研人員并不主要依靠直接提問來獲得信息,而是以最少的直接提問,鼓勵訪談對象表達對本專業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課程結構的態度與觀點,獲得最有用的資料。
(二)調查結論與分析
1、課程目標定位不清晰,缺少職業指向性
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一定要突出職業性指向,而課程是實現研究生培養目標的中介和橋梁,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目標更應該強調職業指向性,因為應屆本科畢業生缺乏工作經驗。然而,訪談結果顯示,地方理工科院校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目標定位不清晰,缺少職業指向性,與專業學位人才培養目標相脫節。訪談對象感覺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與學術型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沒有多大差別,并且還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復;同時還指出,多數課程未能很好地體現專業學位的專業性、實踐性等特點,并且多門課程是與學術型研究生同堂聽課的。
2、課程內容老套且偏重理論,少應用訓練
課程內容是指各學科中特定的事實、原理與問題,以及處理它們的方式。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應該圍繞課程目標展開。職業指向性課程目標要求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內容注意理論密切聯系實際,注重實踐和案例教學,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過訪談結果顯示,地方理工科院校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內容老套且偏重理論,少應用訓練。訪談對象指出,課程內容基本上以教材為主,內容與學術型學位研究生一樣,偏重介紹事實與原理,未能點出企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有效處理他們的方式;主要是課堂理論講授,理論與現實結合不夠,這導致他們對課程內容不感興趣,課堂參與度很不夠。
3、課程結構嚴重失衡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應注意理論課與實踐課、必修課與選修課之間配比關系的平衡,即課程結構的平衡。因為結構功能主義認為,事物的結構決定功能,合理的結構具有促進事物發展的正功能,失衡的結構會導致功能的失調。從這個意義上說,課程結構失衡將不利于專業學位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訪談結果顯示,地方理工科院校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結構嚴重失衡,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理論課與實踐課比例失調,實踐性課程嚴重不足;二是公共必修課與專業選修課比例失衡,選修課程選修余地較小;三是不夠重視專業職業技能和方法類課程,這不利于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和研究手段與方法的掌握。由于在上述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大多數訪談對象認為,本專業所開設課程不利于實踐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課程設置是研究生培養模式的關鍵構成要素之一,訪談結果顯示地方理工科院校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課程結構三方面存在影響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達成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地方理工科院校必須創新課程設置理念,同時采取切實有力的創新對策。
(一)創新理念
地方理工科院校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創新要堅持三個理念:一是課程目標以職業為導向的理念。在綜合考慮行業、職業需求與個人發展特點基礎上,確定旨在使學生形成所需的專業實踐能力的課程目標。二是課程內容以應用性為核心的理念。基礎理論課內容選擇以寬廣性、實用性、前沿性為原則;專業類課程內容讓學生掌握與職業緊密相關的實踐知識與技能;選修課程設計要考慮到綜合性、可操作性、可選擇性和具體針對性,盡量體現真實的實踐情景。三是課程結構以實踐知識為主體的理念。地方理工科院校要打破在學術導向下課程的構成比例與結構,減少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的理論化傾向,強調實踐性、應用性課程的主體地位。
(二)創新對策
地方理工科院校要主動聯系企業等用人單位,打通產學溝通渠道,讓用人單位參與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設計;同時要定期組織校內導師與專業學位研究生管理人員深入到企業或實踐基地考察調研,明確企業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要求,據此完善課程體系設置,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課程設置緊密結合培養目標,實行模塊化課程設置,建議將原有課程設置框架整合成基礎理論模塊、專業職業技能模塊、拓展擴充模塊與實踐模塊等四大模塊;第二,課程設置堅持以需求為導向的原則,即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設置具有突出地域和行業特點的培養方向,開設具有針對性的應用性課程;第三,科學設置課程結構,重置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比重。具體而言,地方理工科院校可采取“一減二增”的措施,“一減”即減少基礎理論課程的設置,“二增”即增加與重置專業職業技能類課程和增大選修課程比重。
[1]唐艷平,張燦龍,仇洪冰.地方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J].高教論壇,2012,(12):112-115.
[2]潘建波,李安萍,郭登峰,地方院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機遇、挑戰、出路[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12): 35-38.
[3]楊震.國內外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比較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2):93-97.
[4]王俊,劉若冰.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以武漢七所[211工程]高校為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7):18-22.
[5]白云.構建主義知識論視域中的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J].當代教育科學,2011,(17):58.
[6]李占華,羅英姿.全日制獸醫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開發理念和改進策略[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11): 22-27.
(責任編輯:馬銀華)
本文系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課題編號:SDYC1104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G643
A
1008—6153(2013)06—0116—02
2013-09-17
胡保玲(1975-),男,山東嘉祥人,管理學博士,青島理工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矯曉慶(1990-),女,山東即墨人,青島理工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