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東豐
(重慶科技學院,中國 重慶 401331)
重慶科技學院新校區教職工住宅二標段工程,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虎溪正街201號科技學院內,毗鄰沙坪壩區消防支隊。本工程為二類高層塔式住宅,建筑耐火等級為二級,建筑安全等級為二級,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合理使用年限為50年。
本標段工程為C型1~9棟18+1F/-1F住宅建筑,工程結構為短肢剪力墻結構,建筑層高均為3m,建筑總高均為62.7m,各棟單層建筑面積為359.93~555.07m2,總建筑面積87120.56m2(其中:C5棟至C8棟建筑面積均為8214.41m2,C9棟建筑面積為8024.87m2)。
本工程施工測量控制以C5棟為例,其它各棟建筑參照C5棟進行控制。
2.1.1 場區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及要求
1)平面控制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2)軸線控制網的布設要根據設計總平面圖、基礎施工平面圖、首層平面圖及現場條件等合理布設。3)控制點應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
2.1.2 平面(軸線)控制網的測設
根據本工程的結構形式和特點,建立二級平面控制網來控制工程的整體施工。首級控制采用主要軸線控制網;再根據主要軸線控制網加密成各單體的建筑物平面控制網,作為二級控制。兩控制網等級均確定為二級。
1)城市坐標系統的引測及首級控制的測設:根據市建筑管理有關規定,工程定位放線由市規劃局放線辦測定。市規劃局放線辦在工程現場共測設6個點。經測量人員并會同監理工程對建筑物定位樁的角度、距離關系進行復測,精度符合規范要求后投入工程使用。2)主要軸線控制網測設:以建筑物定位樁為基準,測量人員使用J2激光型經緯儀或J2型經緯儀,按照設計圖和二級控制要求,確定主要軸線控制網。C5棟采用F軸、7軸為主要控制軸線形成軸線控制網。詳見《施工測量控制圖》。3)加密軸線控制網測設:在平基土石方開挖完成、基礎施工前,以主要軸線控制網為依據,進行軸線控制加密,以滿足結構施工的需要。參見《施工測量控制圖》。4)主要控制軸線或加密軸線,均應在軸線兩端埋設軸線控制樁和軸線控制標記。軸線控制樁埋設見《軸線控制樁埋設示意圖》。5)建筑物(軸線)控制網精度:建筑物控制網的精度技術指標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圖1 軸線控制樁埋設示意圖

表1
2.2.1 高程(標高)控制網的布設
規劃局放線辦提供的高程控制點數據 (點號BM1):高程297.228m。
為滿足現場施工進度及施工過程中方便使用,在工程的F軸/1軸、F軸/14軸附近測設二個±0.000(或+1.000)標高控制點,作為施工高程的控制依據。參見《施工測量控制圖》。

圖2 施工測量控制圖
當1層墻柱混凝土完成拆模后,將±0.000(或+1.000)標高控制點引測在F軸/1軸、F軸/14軸的大角附近,以利主體結構上升時高程(標高)的傳遞。
2.2.2 測設方法
根據設計圖給定的±0.000標高的絕對高程(298.420),以測繪院已測設的高程控制點(BM1=297.228)為依據,使用S3水準儀,采用閉合水準測量,按照三等水準的測量要求,測定±0.00標高控制點,并根據需要定期進行復測。
三等水準測量要求:
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

表2
水準觀測技術要求

表3
2.3.1 平面(軸線)控制測量
1)工程±0.000以下結構施工時,將主要控制線和軸線采用J2光學(或激光)經緯儀直接投測于結構梁板面上,用顯目紅油漆標注,校驗無誤后,根據關系測放出其它軸線。軸線標記見下圖。
2)建筑物±0.000以上結構施工的軸線傳遞,采用激光經緯儀豎向投測法進行。

圖3
①內控點布設:平面內控點的布設,根據建筑物頒情況分別進行布置測量控制點。本工程按5棟建筑物分別獨立施工組織,每棟建筑物平面呈“T”型;結合此情況,本工程共設內控點40個,即每棟建筑物分別設置8個內控點。參見C5棟《內控點平面布置圖》。

圖4 內控點平面布置圖
②埋件的埋設:內控點設置在±0.000層樓地面相應位置上。需預先加工埋設鐵件,并在±0.000層樓地面澆筑混凝土形成內控點樁。在以上的各層施工澆筑混凝土樓板時,在垂直于內控點位置上,預留出200mm×200mm方洞,以便軸線向上投測。
③內控點預埋件作法:內控點樁由500×500×300混凝土澆筑而成,預埋鐵件由300×300×10mm厚鋼板制作而成,采用Φ14預埋鋼筋、墊鐵和螺母與混凝土連成整體。見《內控點構造及埋設示意圖》。

圖5 內控點構造及埋設示意圖
④內控點的測設:先將內控軸線測設在已澆混凝土樓面上,根據內控樁大小,在內控線交點上澆筑混凝土(同時埋設好預埋筋),形成內控點混凝土樁。將內控軸線測設在已澆混凝土內控樁上,仔細安裝并初步固定鋼板。對所有內控樁點進行角度和距離復查,根據復查情況進行角度和距離的平差,其精度滿足要求后進行最終固定。內控網的精度不低于軸線控制網的精度。見《內控點構造及埋設示意圖》。
⑤激光接收靶:激光接收靶由300×300×5mm厚有機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徑的同心圓及正交坐標線組成。見《接收靶示意圖》。
⑥內控點豎向投測:見《軸線豎向投測示意圖》。

圖6 接收靶示意圖

圖7 軸線豎向投測示意圖

圖8 內控線標記示意圖
a)先將J2激光經緯儀安置在內控點上。對中整平后,將豎直度盤(左盤)置為 0°00′00″,現時豎盤符合水泡應滿足符合要求;打開電源開關,儀器發射激光束,穿過樓板預留洞直射向上。b)作業層接收人員采用接收靶進行接收,操作接收靶人員見光后挪動接收靶,使靶心與圓心重合,此時固定靶位,接收靶中心即為第一接收點。c)J2激光經緯儀采用右盤重復以上兩步驟得到另一接收點。將同一樁上引測的兩點進行平差處理,作為該內控點位置。d)重復以上步驟,將各內控點一一引測至作業層,然后對各點進行角度和尺寸檢查,對誤差進行平差處理,采用墨線將內控線彈在樓板上并作好標記(見《內控線標記示意圖》),以此內控線作為作業層放線的依據。e)軸線投測時,測量人員互相之間的信息采用對講機進行聯絡。
⑦軸線豎向投測的允許誤差:

表4
3)作業層軸線、細部線放樣
①以內控線作為作業層放線的基線,按照設計圖尺寸放樣出柱邊線、洞口邊線等細部線。細部線放樣示例如右圖。
②圓弧部位的測量
a)根據設計圖要求,確定圓心與圓弧的連線OA與圓弧的起點及終點的連線XY,通過直線OA與直線XY的交點C,從C點分別向X點和Y點方向量距LCD,再從D點向垂直于直線XY方向量距LED,則可分別求得園弧的控制點E。
b)通過計算可得LAC的距離、另任取一段長度,則可通過計算求得LED。


圖9 圓弧控制示意圖
c)通過以上的方法,在直線XY取一點,則可求得通過該點垂直于直線XY至圓弧交點的距離。參見《圓弧控制示意圖》。
d)在確定圓弧斷的控制點后,結合1:1的大樣,對圓弧進行有效控制。
③當每一層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測量放線完后,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及時填寫樓層放線記錄表、施工測量放線報驗表并報監理驗線,驗線合格后,進行下一步施工。
2.3.2 高程(標高)控制測量
1)首先從高程控制點將高程引測到首層便于向上豎直量尺處(F軸/1軸、F軸/14軸附近),校核合格后作為起始標高線,彈出墨線,并用紅油漆標明高程數據;本工程高程基準線分別布設在1層和16層。基準標高線標識如右圖示例:
2)標高的豎向傳遞,用鋼尺從1層或16層基準標高線豎直向上直接量取。鋼長需進行拉力、尺長、溫度三差改正。
3)施工層抄平之前,應先校測1層或16層傳遞上來的二個標高點,當較差小于3mm時,進行平差,取其平均高程引測水平線。抄平時,應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

圖10
4)當每一層平面標高抄測工作完成后,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及時填寫樓層標高抄測記錄表、施工測量放線報驗表報監理驗線,驗證合格后,進行下一步施工。
2.3.3 軸線投設和標高傳遞的允許偏差,參照下表執行:

表5
1)測量放線工作必須符合《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的精度要求。2)現場使用的測量儀器設備應根據《測量儀器使用管理辦法》的規定進行檢校維護、保養并作好記錄,發現問題后立即將儀器設備送檢。3)測量人員要按照施工進度和測量方案要求,安排現場測量放線工作,作好施工測量日志。4)軸線延長點要準確,標志要明顯,并應保護好。5)測量進盡量選擇在較好的氣候條件下進行,以減少旁折光的影響。
1)規劃局放線辦進行定位放線后,應即時對定位點進行保護,并引測至安全位置。按工程設計圖尺寸要求,對規劃局放線辦已測定的定位點進行尺寸復查。定位點的復查須請監理工程師參加,復測結果應形成書面材料。2)當定位點的復查結果不滿足工程設計的幾何尺寸,宜選用一個定位點(即:兩條軸線的交點)和一條定位線(即:通過交點的一條較長的軸線)作為工程其它軸線測量的基點和基線。
1)矩形軸線控制網可采用導線法進行施測。2)當建筑物軸線最大長度超過100m時,宜采用“平行推進法”進行軸線施測,以減少測量誤差,保證測量精度。平行推進法:(以施測橫向軸線為例)以定位軸線的橫向軸線為基線,在建筑物兩邊的邊軸線外,測設臨時豎向軸線(如豎1、豎2);從基線與豎1、豎2的交點分別沿豎1軸、豎2軸同一方向進行量距,分別測定其他橫向軸線的兩點;在某一橫向軸線的一點上架設經緯儀,照準這一軸線的另一點,并埋設好軸線控制樁和軸線標記,則完成測定該軸線;其他橫向軸線同理可完成測定。豎向軸線的施測按施測橫向軸線的方法完成測定。3)內控樁點的設置:不宜在混凝土樓板上直接彈線、作完標記后,即作為內控點樁點;這樣的樁點容易被破壞,破壞之后不宜恢復。如先將預埋鋼板與混凝土同時澆筑,混凝土硬化后,再在鋼板上進行內控點點位的刻設,不易操作,不能保證施測精度。4)各層樓板用于軸線豎向投測的留孔洞,在其周圍應事先做擋水線,以避免樓層上砼養護用水、雨水等沿留孔洞口向下流、滴,影響軸線豎向投測。5)軸線豎向投測也可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測定:①先將J2激光經緯儀安置在內控點上。對中整平后,將豎直度盤置為0°00′00″,現時豎盤符合水泡應滿足符合要求;打開電源開關,儀器發射激光束,穿過樓板預留洞直射向上;施儀人員按接收人員的要求將經緯儀進行360°懸轉,以利確定光癍或光環中心位。②作業層接收人員采用接收靶進行接收,并指揮施儀人員懸轉經緯儀;接收靶操作人員見光癍或光環后,挪動接收靶,使靶心與圓心重合,固定靶位;此時接收靶中心與該內控點同在一鉛垂線上,可作為該內控點位置。
工程于2009年1月開工,2012年8月完工,在工程斷水后對建筑垂直度和標高的全高進行檢查,軸線豎向最大偏差值為8mm<15mm,標高最大偏差值為-5mm<±15mm,滿足規范要求,確保了主體結構質量。
[1]胡伍生,潘慶林,黃騰.土木工程施工測量手冊[M].2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建筑施工手冊(第五版)》編委會.建筑施工手冊 [M].5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