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倩倩 張立鑫
(1.天津財經大學;2.廣發銀行天津分行 天津)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微企業是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主體,是活躍市場、繁榮市場的細胞。改革開放以來,小微企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增加就業、擴大出口、促進科技進步等方面發揮了極大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總體上說,小微企業仍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而融資難對小微企業來說是一個長年以來的詬病。一直以來,學者們對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進行了很多研究,從原因上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時也提出了很多的解決對策。而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本文側重于從資金供給中的一方,即傳統銀行(指商業銀行)和網絡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貸款進行了深入的比較分析,借以展望未來小微企業融資的發展之路。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過去十年間世界500強企業削減了崗位,就中國而言,改革開放30余年,中小企業發展非常迅速,已經占到了中國企業總數的98%以上,貢獻率達到85%,開發新產品比重達到75%。發明專利占GDP的貢獻率達到了60%,稅收貢獻率達到了50%。這組數據表現了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當中的作用。”這是商務部商業和信息化司司長李晉奇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的演講。
目前,我國小微企業用戶的貸款需求旺盛,根據公開的媒體報道,銀監會閻慶表示,截至2012年10月,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達到14.35萬億元,占全部貸款月的21.72%,小微企業貸款連續3年持續增長。根據央行2012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的統計報告,2012年末,主要金融機構以及主要農村金融機構、城市信用社和外資銀行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1.58萬億元,同比增長16.6%,比上季度末低4.1個百分點,增速分別比同期大中型企業貸款增速高8個和1個百分點,比同口徑企業貸款增速高3.3個百分點,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6個百分點。年末小微企業貸款月占全部企業貸款的28.6%,與上季度末持平。全年人民幣企業貸款增加4.75萬億元,其中小微企業貸款增加1.64萬億元,占同期全部企業貸款增量的34.6%,比前三季度占比低0.4個百分點。盡管銀行對小微企業的放貸有所增加,但主要投放還是給信譽度較高的大中型企業。
由于小額貸款的利率高達銀行基準利率的3~4倍,一些民間融資的貸款利率在25%~30%之間,因此小額貸款實際上已經成為高利貸,非但無法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很可能會成為一個反向的推手。我國現有的400多家村鎮銀行和3,000多家小額貸款公司的規模也遠遠無法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小微企業的信貸需求在高速增長,遠遠高于大中型企業的信貸增速。目前我國銀行貸款主要投放給大中型企業,小企業僅占20%,微型企業更是幾乎拿不到。銀行就是抵押貸款也基本上是在一百萬以上,而小微企業中的那些只需一二十萬貸款的小微企業,銀行只能勸其通過房產抵押來實現,銀行傳統的抵押擔保貸款模式始終不能滿足小微企業高速增長的信貸需求。
本文從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這兩個角度來分析銀行對小微企業惜貸嚴重的原因。首先,由于借款人擁有信息優勢,即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確定性,作為貸款方的銀行很難收集到有關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或者收集、鑒定這些信息需要很大的成本;其次,小微企業處于競爭性領域所面臨的經營風險和高淘汰率,融資風險大,投資回報相對較低。另外,小微企業的信貸需求具有資金需求緊急且頻繁,可抵押的固定資產少等特點,造成了其信用水平低。銀行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有可能超過其自身承受力,同時小微企業也不愿按要求提供相關的財務信息。這樣一來,銀行的貸款成本和監督成本就會上升;再次,由于缺乏關于小微企業客戶風險的足夠信息,銀行不能做出適宜的風險評價;最后,小微企業與大中型企業在經營的透明度和抵押條件上有著明顯的差別,加之銀行追求規模效應等原因,通常銀行更愿意為大中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而對資金需求小的小微企業持惜貸的態度。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導致小微企業融資難主要是由于企業的融資需求與銀行的貸款供給不匹配,二者之間的矛盾很難協調。一方面是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不斷擴大,而融資渠道比較狹窄;另一方面小微企業的運作規范程度很難滿足銀行的信貸條件。在銀行的角度而言,相對于主流的貸款業務,小微企業的貸款金額較小,而這與銀行的發展思路是有沖突的,部分銀行對這種小額、高風險的貸款并沒有多大的興趣。隨著我國銀根逐漸放松,政府也不斷地出臺針對小微企業的各類優惠政策,不少股份制商業銀行紛紛推出了針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產品,然而由于信息不對稱等諸多原因,這對于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仍是杯水車薪。總之,小微企業貸款需求旺盛,而傳統銀行的貸款模式難以滿足其需求,對于小微企業小額貸款這片藍海,一些電子商務企業能夠更快速靈活地切中小微企業的真實需求,借此機會開展了電商金融。
(一)貸款的門檻。對于小微企業來說,在傳統銀行的貸款門檻較高,加上傳統銀行往往存在信用評級方法不適用、信貸操作流程長、中間環節多等問題,小微企業由于害怕手續繁瑣且貸款結果的不確定性,從而不敢貿然貸款。部分銀行目前都是以服務國有企業、追求規模效益為宗旨,往往傾向于給大企業、大項目進行放貸,對小微企業的放貸缺乏積極性。另外,小微企業自身資金實力弱,擔保難,無法達到銀行的抵押要求,也難以滿足貸款的條件。
新興的電商金融則憑借其自有的數據和互聯網優勢,利用小微企業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的各種數據來評定它的信貸資質。這樣,數據化的運作既降低了小微企業獲得貸款的門檻,也更好地滿足了小微企業客戶短、頻、急的特殊貸款需求。
(二)時間及成本。傳統商業銀行的貸款操作程序復雜,貸款審批發放時間長,伴隨著高的管理成本。小微企業要付出機會成本,其融資成本要高。而電商金融發放貸款由于是基于小微企業在其平臺上的交易信用,云計算等高科技的運用,也能降低電商自身的成本。不需要提供任何擔保、抵押,因而小微企業最快可以一天就能拿到貸款,并且可以隨用隨借、隨借隨還,在融資上相對于傳統銀行的貸款要便利許多。
(三)貸款的模式。在合適的信貸評估和發放模式下,發現好的客戶的成本可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通常傳統銀行在所謂的公司信貸模式下處理小微企業的信貸業務,由于單筆業務的金額小、收入低,但銀行的管理成本卻不低,因此容易產生惜貸行為。電商金融則用零售信貸模式對小微企業開展融資,其根基在于互聯網的海量數據和基于用戶行為的信用體系,將企業的財務信息和企業主的個人信用信息一并納入信用評分的考慮之中,采取一定的標準化和批量化的處理方式,極大縮短了信貸決策的流程并降低了成本。借助互聯網的平臺,也能夠更好地滿足大批量小微企業的信貸需求,而不會受到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同時,通過收取服務費用也能獲得一個新的業務增長點。
(四)貸款的風險。銀行在風險管控方面有著其獨特的優勢,主要是源于其高門檻。電商金融基于其掌握的獨家數據,方便地了解電商企業的相關信息,對于那些具備良好信用的借款人,并不要求抵押和擔保。同時,深入了解貸款申請者的資信狀況,要求提供信用報告授權查詢委托書、電商企業資金的銀行流水數據等等,評估其信用狀況。然而,后者的這些措施,銀行在放貸時也是經常要做的事情,銀行在這方面有著先行的優勢。銀行若能夠利用好其風險管控的優勢,先行開發好的貸款客戶,然后再更好地利用金融市場,也有助于當前銀行業向混業、全能性銀行轉型。
首先,電商金融貸款模式的確是一個創新,能夠更好地應對小微企業對資金短、急、快的需求,傳統銀行的以抵押為主的貸款方式難以滿足小微企業的需求。傳統銀行可以注重從公司信貸業務模式向零售信貸模式的轉變。
其次,相對于電商金融來講,對借款人的信用狀況進行風險管控方面,無論在人員、設備、成本和技術上,銀行都有著先天的,或者說是先行的優勢。與此同時,應該加強對電商金融的監管,制定出更加適合的新規章制度,以避免或減小風險的發生。
最后,電商金融對傳統貸款模式的挑戰會慢慢促進電商與銀行之間的競爭,會使整個金融行業為實體經濟帶來更好的產品和更好的服務。
總之,新的嘗試、新的事物會面臨新的不確定性,這一點是不可避免的。正如電商金融這種新型的微貸技術為小微企業的突圍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但這種電商金融的發展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電商金融自身受到資本金的限制就是一個最突出的問題,而銀行擁有更多的資金。因此,電商金融和銀行若未來能夠合作,會將小微企業貸款市場這塊兒蛋糕做得更大,對雙方也都會是最大的收益,同時小微企業融資難的詬病也能夠得到進一步解決。
[1]工信部聯企業.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R].2011.6.18.
[2]李晉奇.電子商務為中小企業突圍提供途徑——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中小企業發展論壇.
[3]董彥玲.中小企業銀行信貸融資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4]高正平.中小企業融資新論[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5]景玉琴.中小企業融資約束與政策性金融體系的構建.經濟評論,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