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能幫助學生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促進與提高學生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和正確交往,這也是發展學生語文全面素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教師應通過鼓勵、適當引導和持之以恒的教學方式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口語交際;能力;教學
[作者簡介]申 潔(1982-),女,江蘇如皋人,如皋市江安鎮江安小學,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當擺正口語交際的教學地位,切實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 宜鼓不宜泄
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這樣一種現象,盡管教師耐心地期待,反復地指導,但是卻得不到學生的回應。解決學生“開口難”的問題,首先要讓學生敢說,鍛煉他們的膽量,讓他們通過口語交際活動提升自己的信心。
1.合理評價。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往往越來越期望能有特殊的表現引起教師和其他同學的注目,但又怕出錯遭到嘲笑和批評。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在評價時應多采用鼓勵性原則,多運用縱向比較,肯定學生自身的努力和進步,給予適當的鼓勵讓他們能繼續努力下去。
教師還應善于引導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要求學生善于捕捉同學的閃光點,從他人的課堂表現上找到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營造出一種互相學習、彼此促進的積極的口語交際教學氛圍。
比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口語交際“學會轉述”中,一個學生轉述得并不具體,遺漏了時間這一關鍵點,如果教師簡單粗暴地評價,那么,在同學們的嘲笑聲中,這個學生只怕很久都不愿意再開口了。反之,如果教師能以和藹的態度進行正面評價,那么這個學生就會越來越有膽量,因為他知道即使自己說錯了,也不會受到批評和嘲笑。
2.榜樣激勵。讓學生向身邊的同伴學習,或者學習他們生動貼切的用詞,或者是落落大方的神態,或者是響亮清晰的嗓音……用具體的某一項長處來引領學生在口語交際中的點滴進步與成長。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教師或者同學們的贊揚以及鼓勵,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樹立信心,從而敢說、想說。
二、宜引不宜堵
在學生鼓足勇氣敢于表達之后,還需要讓他們想說,將他們置于一種不吐不快的狀態;如果無話可說,卻強求他們開口,只會讓口語交際課堂教學陷入更尷尬的境地。
1.設定話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而又充滿趣味性的話題,是引發學生開口沖動的必備條件之一。如果話題偏離學生,與學生的興趣、實際相差遙遠,學生毫無體驗基礎,學生會產生厭煩甚至逆反的情緒。反之,如果教師設定的話題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如圍繞著動畫片中一個熟知的卡通人物,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一定會興致盎然,積極發言。
2.情境激發。口語交際情境的創設,為學生開口說話渲染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使得學生產生想表達的沖動,并且提供了表達的素材。情境的創設要根據教材的具體要求,讓學生表演不同的角色,在表演中進行口語交際練習。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學會勸阻”時,教師可創設這樣一個情境:讓一個學生戴上頭飾,扮演一朵小花;在另一個學生做出采摘的動作之后,低下頭做哭泣狀。這樣的童話式情境,讓學生在觀察過程中設身處地,想象力得到提升,勸阻的話語也變得更加生動形象。
三、 宜恒不宜惰
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和提升,還依賴于教師長期堅持不懈、卓有成效的指導。僅僅是敢說、想說是遠遠不夠的,沒有點撥和指引,學生往往會語無倫次,言不達意,口語交際能力長期駐足不前。
1.積極訓練。口語交際訓練是一個長期訓練、逐步提升的過程,不同的年齡段有著不同的要求。此外,教材還安排了從不同角度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如“學會”系列、“交往”系列、“交流”系列以及“討論”系列等,這些內容兼顧生活性與時代性,是進行長期訓練的最佳素材。
此外,口語交際的練習不僅僅只是局限在口語交際課堂上,而是將其拓展延伸到學生的校園學習以及日常生活中去,隨時隨地地開展口語交際實踐,通過自覺、主動地應用,幫助學生逐步提升口語交際能力。
2.廣泛閱讀。聽說讀寫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通過廣泛閱讀,在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升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讓學生的表達更加達意、貼切。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討論班級公約”時,筆者引導學生事先積累相關素材,了解古代關于承諾的一些經典故事,以及關于集體力量的散文、詩歌等,再通過討論活動,在確定班級公約的同時,讓集體榮譽感、信守諾言等優秀品格特征同時銘記于學生腦海之中,做到了德、知、行的統一發展。
總之,教師通過各種積極有效的途徑,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在口語交際活動中敢說、想說、愛說以及會說,在長期的訓練中,能讓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提升。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