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投射的一種心理反映,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滲透情感教育,能夠使認知過程更加高效,并促進學生個性品質的全面發展。所以,在教學中適當地滲透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對于高中英語教學,教師要把認知和情感融為一體,走進學生。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情感教育
[作者簡介]楊 鵬(1988-),女,江西瑞金人,瑞金市第三中學,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英語教學。
一、情感教育的理論基礎及現狀
我國是一個具有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孔子在《論語》一書中就寫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謂好之者就是喜好學習的人,而樂之者是真正能從學習中感受到快樂,陶醉于學習之中的人。孔子這一“樂學”思想較多地反映了學習者的情感傾向,表達了樸素的情感教學思想,它對其后情感教育的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到了近代,情感教育的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認為,教育必須關注學生的興趣與情感。在其后,“愉悅教學”的模式也得到了不斷推廣。
現代情感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積極向上的情感能夠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更大的發揮,反之,消極情感則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
高中英語課程的開設有利于學生掌握國際通用語,最終將有利于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而在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學校在英語教學中,把情感教育作為知識教育的一種輔助手段,使得情感教育應有的地位沒有受到重視。學生對于英語學習也是死記硬背,最終難見成效。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情感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這也是我們高中英語教學需要開展的新課題。
二、情感教育對語言學習的意義
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教師只是把教材上的語言結構形式,如固定語法、典型句型等所外在的語言形式灌輸給學生,而對于內在邏輯、原理等卻很少涉及。但實際上這種教學只是空中樓閣。要真正學好英語就要把握它的內在根源與原理,而語言的內在根源及原理卻恰恰蘊含于教材的情感內容之中。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地滲透情感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
三、高中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
1.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情感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
在教學活動中,情感對于學生的學習起著導向作用,積極的情感因子能夠激勵和強化學生的學習。而面對枯燥的英語學習,教師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情感。在英語的教學觀念中,要實現以下轉變:要把知識傳授與情感培養并重,讓教學過程變成信息交流與情感交流雙向并進的過程;要時刻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要轉變“應試教育”的評價標準,建立全面的和諧發展的評價觀。
2.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情感處理,有效開發情感資源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情感為手段,巧妙地組織課堂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學習。在對教學內容處理時,還可以創設情境,營造和諧的情感氛圍。通過巧妙地組織教學內容,滲透情感教育 ,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整個教學過程渾然一體。
3.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消除英語學習困難生的情感障礙
每一個學生都是與眾不同的,他們各有長處。有的學生學習成績一般,但在其他方面有很高的天賦;有的學生成績好,但表達能力卻很差。因此,如果教師采取“一刀切”,那么教學必將困難重重。因此,教師要平等地對待不同的學生。對英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特殊關注,對他們投入更多的情感,多與他們進行情感交流,幫助他們找出學習困難的原因,制定相應的改進計劃。
現代教育是全面發展的和諧教育,英語教學過程也應是認知與情感教育雙向并進的過程。只注重認知教育而忽視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勢必嚴重影響英語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筆者主張,英語教學應做到認知與情感并進,注重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注重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