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全球化是世界體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一過程中,我國一方面要吸收西方體育的長處,另一方面又要在保持民族體育自主獨立性的基礎上,積極融入到體育全球化中去。我國民族體育文化只有與世界體育文化相整合,跟隨主流發展,才能繼往開來,取得更大的發展。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西方體育;并存與發展
[作者簡介]徐永斌(1980-),男,江西廣豐人,上饒中學,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
體育是在一定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不斷強化和變革產生的一種現象。我國應保持著自己的民族文化特點,不斷地進行繼承與發揚。不同的民族和地域的體育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不同的,不同民族地域和文化,經過漫長的歷史沉淀,形成自我獨特的表現形態和發展模式。
一、中西方體育文化的差異
東方體育文化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逐漸形成了融養生健體、道德教育、娛樂競技于一體的獨特風格。東方的體育文化對指導人類保健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其有著蘊涵著人體生命的科學的豐富內容,包括傳統的生命觀、健康觀和與之相適應的保健體育。對指導人類的保健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奧林匹克運動文化風靡世界的今天,東方體育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悄然升起,它是以仁義道德、倫理為核心的儒家思想為主體,兼顧道家、法家、佛教的思想。所以中國體育文化具有重人際關系、倡導中庸、輕競爭、重文輕武的文化傾向。對人的存在注重的是人的內在氣質、品格、精神修養,而把人的身體視為“寓精神、氣質之舍”,這就使中國傳統的體育價值觀透射出十分明顯的重人格傾向。體育的作用往往以養護生命、祛病、防病和延年益壽為主,注重保健和健康長壽。節奏、韻律、神韻、內涵是中國傳統體育所著重表現的,充滿著朦朧、抽象的含蓄美。
古希臘、羅馬的西歐文化是西方體育文化的源頭。它是在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市場經濟的社會條件下,以城市為中心發展起來的,以競技為主要特征的一種體育文化。顯然這種體育文化大力提倡競爭,提倡超越,其活動是在相互較量、相互比較的過程中完成的。由其主導的體育行為是激烈的抗戰、努力拼搏,其追求的“更快、更高、更強”的西方體育文化與資本主義歷史條件以及競爭、冒險的哲學思想相適應,從而形成了重視“練形”、健美,講究外在統一和激烈競爭的風格。奧林匹克運動文化便是西方資產階級價值觀的產物。它的基本概念或范疇,如尊重、和平、友誼、團結、公平、人的全面發展都是西方工業文明的產物。這些觀念代表了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趨勢,具有進步意義。它是一個超越體育范疇,影響波及國際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相對獨立的社會現象。西方體育重陽剛的力量、速度之美,重外在、形體美,提倡對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和靈敏等身體素質的聯系,講究應用力學、解剖學、生理學原理進行科學訓練。
二、以差異并存為美,以消除差異為丑
全球化是目前世界發展的趨勢,但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強調文化的多樣性,以尋求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世界體育文化中的位置。體育文化持續發展根本所在是不同地區發展不同的體育,要保持原有的文化性格,具備相應的地域性,因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和世界體育文化的本質都是一種身體的文化,是以增強體質為本,是一種作為主體的自我對作為客體的自身進行修煉。如美國籃球、巴西足球、日本柔道、中國武術等,帶有強烈的民族文化氣息,內含強勁的民族意識和獨具一格的特色
我國注重休閑養生的傳統思想,主張的“心欲寧、志欲逸、氣欲平、體欲安、貌欲泰、言欲訥”為西方所接受,西方競爭觀念也為東方認可,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對指導當今的人類保健活動,仍具有重要的意義,其包括:傳統的生命觀、健康觀和與此相適應的保健體育都蘊含著許多辯證思想,注重身心統一、內外協調、動靜結合,西方競技體育也正被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所認可和接受,因為其所表現的競爭觀念和現代社會是相吻合的。
競爭是西方體育運動的靈魂,他們追求更高、更快、更強,強調超越自然、極限。西方的競爭觀念,自我價值的彰顯成為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追求,因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要注入新的血液,這是中國嶄新的經濟政治環境的需要。一部分西方人開始致力于東方體育文化精神的研究,他們對僅追求勝負與狂熱刺激的西方體育競技日感不滿,認為人們需要更多層面的身心體驗和更深邃的高情感活動,試圖從東方的處世之道和養生方法中尋求文化價值,以滿足人類精神需求,從而促進人類身心健康地發展。
中西體育在運動形式、方法與手段上也不斷趨同,籃球、足球、排球、網球、乒乓球、田徑、舉重、拳擊等項目已獲得中國各民族人們的喜愛,深入人心。秋千、放風箏、踏青、龍舟競渡、散打、太極拳、氣功等開始向西方移植,沖破了西方競技一統天下的局面,中西方相互移植對方的優秀運動項目。中國傳統武術吸取了西方體育競賽方式,形成了散打競技,氣功引入了現代科學理論,龍舟、風箏等賦予了現代人的精神需求,這些中國傳統項目成為中西皆宜的競賽和活動方式,它們逐漸被西方人接受和認可。這表明了中西體育逐步契合的趨勢。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