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欣賞教學的目標不是培養職業化的體育運動員,而是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開展體育欣賞課時,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多方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進行課堂教學改革。
[關鍵詞]體育欣賞;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胡金龍(1979 -),男 ,江蘇灌云人,灌云縣穆圩中學 ,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
傳統體育教學的重點在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和運動技能的提升,但是這種體育教育模式已經不適合時代的發展了。體育教學應該由單一模式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展示人體的健美、和諧,讓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體會人體美、人格美、力量美和藝術美,鍛煉學生的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質。初中體育教學中引入體育欣賞教學能讓學生在強身健體之余,培養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體育欣賞教學開展的必要性
1.增強學生信心,擴大學生視野。體育教學作為美學教學的一部分,有著其他藝術教學難以比擬的優勢。體育欣賞性教學不像美術、音樂教學那樣通過感覺或者聽覺來展現藝術魅力,而是基于一種獨特的身體特質展現藝術魅力的美學形式,包括聽覺、視覺、觸覺等感官信息。體育欣賞教學不僅包括欣賞他人,而且還包括自我欣賞。欣賞別人是學生可以了解體育世界中優秀的體育健將,擴展學生視野,增加知識,而且可以用他們的事跡激勵自己,增強自信;自我欣賞指的是學生可以在完成某項技術動作以及和別人的對比中樹立自信心,進而增強自己在生活中的信心。體育欣賞教學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身體,還能讓學生在享受美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增強信心,擴展視野。
2.培養學生鑒賞能力,提高教學效果。體育是會說話的動作,例如風靡全球的籃球運動,他包括了運球、傳球、投球等基本的技術動作。學生可以在籃球欣賞中提高自我鑒賞能力,理解什么是美。而且能讓學生在籃球的節奏感中尋找集體團隊的作用,體會體育中的力量美,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學生的鑒賞能力提高了,就會有興趣去模仿和參與到其中,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練習完成某一套技術動作,品味其帶來的樂趣,進而便能夠提高教學效果,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
3.消除疲勞,集中注意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當前初中教學主要注重文化課的學習和理論知識的積累,由于長時間學習,學生得不到必要的體育鍛煉,體質較差,而且極易出現疲勞感。體育美學教學不僅可以消除體育鍛煉本身帶來的疲勞感,而且能讓學習負荷下的學生得到身心上的解放。體育欣賞教學能夠讓學生了解到體育運動中的美,學生會自覺了解自己做某套技術動作的不足,然后積極完善,自覺將注意力集中到技術動作的完美上來,不斷練習。正是這個不斷練習的過程鍛煉了學生吃苦耐勞、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優秀品質,提高了整個人的道德情操。
二、初中體育欣賞教學開展的方法
1.堅持“以學生為本”,激發學生的興趣。體育欣賞教學中,要時時刻刻堅持“以學生為本”。教師要確保教學的內容和形式被學生所接受,不能超過一定的范圍,比如古羅馬體育中不許女性參加的偏見,某些體育運動中的特別服飾,這些細節一定要妥善地向學生闡述,要以理解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激發學生的興趣。歸根結底,體育課還是一門實踐課程,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應該擺脫以往體育教學的桎梏,將教學時間適時適量地轉移到欣賞教學上來,把體育課堂時間擴展到體育課堂之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覺地參加到體育活動中來。
2.教師應該“審時度勢”,認真備課,不斷引導學生。 教師應該“審時度勢”指的是教師要充分了解多方面的信息,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比如學校本身的體育傳統,有的學校出現過某項運動的頂尖運動員,那么教師就可以通過對這些頂尖運動員的“欣賞”,讓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上來。教師在“審時度勢”之后,應該認真備課,積極準備,利用多種教學形式和教學工具將體育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比如觀看體育比賽錄像,不斷講解比賽中的戰術和技巧,引導學生去思考。學生在觀看中,了解到體育的魅力所在,最終達到體育欣賞的教學目的。
3.理論與實踐結合,課堂結合課外,不斷深化改革。體育理論的學習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理論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對美的把握和欣賞,培養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體育實踐是可以直接體現學生對美的欣賞能力和水平。其實任何一門學科都要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做到課堂和課外相呼應。課堂的理論知識可以指導課外的體育鍛煉,課外的體育鍛煉能夠反饋到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來,兩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隨著社會的發展,新的體育欣賞教學的方式還會不斷出現,教師和學生都應該與時俱進,不斷進步。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