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握課堂提問的準度、廣度和坡度。
[關鍵詞]小學體育;提問;度
[作者簡介]江 松(1983-),男,江蘇海門人,海門市東灶港中心小學, 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體育教學。
問題是引起思考的載體,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教師通過預設或根據教學中生成的問題,在課堂上拋出問題,能達到激發學生的思維參與,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問題探究是新課改以來倡導的課堂教學方式。然而在小學體育課堂提問上,有些教師由于不重視問題的有效性,出現無效提問、問題堆砌等,反而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為了發揮提問在體育課上的激趣、啟思等目的,要注意以下三個度。
一、規范語言——把握提問的準度
在體育課堂提問中,有些教師往往用語隨意,不加提煉,想問就問,缺乏目的性。這樣的提問,或是一問一答,問題沒有思考價值,或是把陳述性語言改成問答式語言,學生被教師牽著鼻子走。這樣的提問是沒有意義的。
體育課往往都是在空曠的戶外空間中進行,教師的聲音會減弱許多,學生的聽力、思維的注意力也會受到影響,這都需要教師在提問上要用語精練,問題要問到點子上,提高提問的目的性。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實際內容設計提問,要把提問的目的從問題轉移到“人”上來,從學生學習的需要上進行設計,使教師提問、學生思考、學生回答真正成為師生有意義的思維交流和對話的形式。
例如,《單跳雙落》這課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學習單腳起跳,雙腳著地,跳得更遠。筆者是這樣進行提問設計的:(1)小朋友們,你們看過兔子舞嗎?引起他們的好奇心,產生學習兔子舞的興趣。然后,打開音樂,讓學生排成隊跟著老師學習跳兔子舞。(2)同學們,下面誰來說說看,這段兔子舞的動作要領是怎樣的?學生進行思考并總結跳的動作是單腳跳兩次,再雙腳落下。(3)如果我們要用這樣的動作向前跳,盡量地跳得更遠,該怎么跳呢?問題進一步過渡到到技能訓練的目的上來。
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問題清晰簡潔,學生的思考指向性明確,就是為了掌握跳的動作以及思考如何跳得更遠。學生由于有了思維的參與,因此他們在練習的過程中,目的性更強,練習的效果也更佳。
二、巧妙預設——把握提問的廣度
在小學體育課堂上,很多老師總覺得不知如何提問,為了滿足形式化的需要隨意提問。在教學模式上,往往是直接呈現學習內容,教師示范,學生操作、訓練,師生之間的交流少。學生不知為什么要練,也不知為什么要這樣練。這樣的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缺乏興趣,教學效率低下。其實,提問的時機就在于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要做與怎么做上,教師要重視課前的教學準備,提高問題預設的能力,在課堂實施過程中要有敏銳的能力把握教學中的問題生成,教師的提問要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問題的思維含金量。
例如,在學習投擲實心球的內容時,筆者設計了以下問題,在教學中引起學生的思考和探究:(1)小朋友們,投擲實心球的方法你們認為可以有哪些呢?請你們先嘗試一下,再回答吧。然后大家分組練習,嘗試各種方法,并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很快大家都總結出了很多的方法,有的同學在原地投,有的使用助跑,有的跳起來后用力投,還有的往高處拋出去等。(2)那么這些方法中,你們探究一下哪種方法能投得最遠呢?為什么這樣的方法會投得遠呢?這樣,孩子們又一邊練習一邊思考,并且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物理知識等進行解答,他們還把自己的想法在伙伴之間交流。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問題引起了孩子們深入的思考,圍繞問題他們一邊實踐,一邊總結,一邊思考,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了學習的能力。同時,他們在與其他同學的交流中,發展和豐富了自己的思考,學會在同伴中互幫互助,共同提高。
三、促進思考——把握提問的坡度
學生的學習是從易到難逐漸展開的,因此課堂教學也應該要符合認知規律的特點,將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處理,以層次性的問題搭起學生學習知識的階梯,引導學生的思維層層深入。在體育課堂的提問設計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出發,引起學生思考的興趣,然后逐漸引出更難的問題。
例如,在學習足球的知識時,筆者先根據學生對足球的了解,提出問題:一場標準的足球比賽,分成幾支隊?每隊有幾名球員?比賽有多少時間?怎樣算是在比賽中獲勝?正規比賽球場上有幾名裁判?這些問題學生都會或多或少知道一些,由學生相互合作,基本就能解決。在此基礎上,使用多媒體,播放一場球賽的片段,根據比賽中出現的定位球、點球、角球等專業術語,提出問題:什么是定位球、點球、角球?在什么情況下要判罰這些球?這樣的問題是建立在前面第一組問題的基礎上,并根據視頻的直觀感受,引導學生的思考,難度有所提高。學生反復回看視頻,然后與其他同學探究,雖然問題比較難,但還是有些同學能看懂了一些。接著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進行適當的點撥。
在這節課中,本來對于小學生比較難懂的一些專業術語,在問題串的牽引下,以及有了教學視頻的直觀感知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思維達到了一定的深度。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學生能不斷自主地解決問題,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對他們繼續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和興趣是一種有效的刺激,進而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