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教育是現代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實施情感教育,應當具備強烈的情感意識,明確情感教育的目標,展示自身的語言魅力,制定有效的評價體系,如此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高中歷史;情感教育;實施方法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不僅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部分,也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深入了解和學習歷史知識,對實現歷史教學的知情合一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筆者依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歷史教師要有強烈的情感意識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倘若教師缺乏情感意識,就難以使自己置身于特定的歷史氛圍中。歷史教師游離于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之外,以旁觀者的身份進行講解,又如何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枯燥無味的歷史教學何談實施情感教育?因此,教師要實施情感教育,首先要具備強烈的情感意識,對自己的工作、教學內容、學生等融入情感,這樣才能使學生動情。因為教師的情感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對教學充滿激情,就能感染學生,促使他們積極投入到歷史學習中。若教師教學時態度冷淡、機械講解,那學生就不會提起學習歷史的興趣。因此,教師要以自己對教學內容和活動的激情來感染學生,不僅要做情感的傳遞者,還要做情感的推動者,促進學生情感的形成,使他們努力學習。
二、歷史教學要明確情感教育目標
新課標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要求,一方面顯示了新時期我國歷史教育所面臨的新的挑戰,另一方面也間接地反映出我國歷史教育現狀所存在的問題——只注重對基本史實的記憶,而忽略對情感態度的培養。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情感教育逐漸被高中歷史教師所認知,但是還有一部分歷史教師對情感教育的理解不深入,甚至把歷史課堂的教育目標和情感教育的目標混為一談。這種片面的認知就導致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會考慮和設定具體的情感教育目標。因此,教師應當以心理學的理論為指導,依據歷史學科的特點,根據學生的情況制定高中歷史情感教育目標。高中歷史情感教育的目標制定得準確、合適,表述得簡明、清晰,不僅教師自己明確要教什么,也讓學生明確要學的內容和培養的品質,這就在課堂中奠定了師生齊心合力奔向所要達到的境地的良好基礎。
三、教師恰當的語言表達是實施情感教育的保證
情感教育的實施,離不開教學語言的運用,一堂成功的歷史課總是與成功的教學語言分不開的。那么教師怎樣運用恰當的教學語言實施情感教育呢?首先,教師要經常和學生交流、溝通,要融入學生之中,充分了解學生,運用學生熟悉的語言開展教學。這樣做有助于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他們的個性健康發展。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據教材的內容,通過風趣幽默、抑揚頓挫、生動感人的語言表達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歷史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喚起他們的情感意識,迸發出情感的火花,最終促使他們獲得情感體驗。再次,歷史教師可以借助恰當的肢體語言向學生傳遞感情,從而使情感教育更具魅力、更有韻味。
四、建立有效的情感教育評價體系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建立有效的情感教育評價體系。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以情感教育的理論作指導,正確認識到情感因素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要從情感上接近學生,多關注學生,學會欣賞學生。同時,歷史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不斷調整自己的情感狀態,提高情感教育能力,并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心理指導,使他們逐漸形成愛學習、愛祖國,不斷追求真理的積極情感。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構建有效的情感教育評價體系需要教師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出發,從知識的掌握及運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評價,由過去的單純注重知識掌握的評價,轉變到注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評價時要從鼓勵的角度出發,盡量多給予學生積極的、正面的評價,即使是批評也要委婉地說出來,不能傷害他們的自尊心,這樣就有助于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是現代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歷史是能激發學生情感的一門學科,對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以及高尚的情操,起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具備強烈的情感意識,明確情感教育的目標,通過自身的語言和有效的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意志品質,才能使新課程改革真正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 如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