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文教學在小學階段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認識中國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通過對《望廬山瀑布》教學過程的分析,營造一種特定的學習、探討的氛圍;經歷一個扎實、生動的學習過程;滲透一種溫馨、美妙的人文關懷,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與詩人換位,體會詩人的所想所感。
[關鍵詞]品讀詩文;欣賞詩文;尊重體驗
一、營造一種特定的學習、探討氛圍
適宜的語文氛圍有利于閱讀活動的深入。語文課要始終追求能形成使學生“神風靜默,渾然兩忘”的特定氛圍。
1.入情:未成曲調先有情。課伊始,筆者在優美動聽的古曲中,課件出示幾幅美麗生動的圖畫,讓學生邊看圖邊吟誦古詩:《一去二三里》《所見》。目的是使學生體會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初步走進古詩的意境,產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獲得情感的熏陶,可謂是詩未學,情已生。
2.入境:不覺轉入此中來。魯迅先生曾說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边\用多媒體,可以創造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激發學生審美的情感。所以,筆者讓學生觀看廬山瀑布的錄像,看后再談談自己的感受。
此環節可大大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他們親眼目睹了廬山壯美的面容,看到了瀑布那宏偉的氣勢,對這神奇的景象贊嘆不已。接著,教師激情洋溢地配樂范讀,能再次使學生入情入境,心弦被扣動,思維被激活,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學習古詩的最佳狀態。
二、經歷一個扎實、生動的學習過程
1.品讀詩文:半入江風半入云。品讀課文時,應使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指導他們自讀、自悟、自主學習,抓住重點詞展開想象。
欲寫水,先寫山。第一句從出示課件的畫面中,讓學生感受巍峨的香爐峰,煙霧繚繞,頂天立地于七彩陽光之中,為瀑布的出現創造了一個美麗的景象;第二句從“遙望”一詞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感受詩人李白是站在何處觀看瀑布,從而把視線集中到瀑布本身,讓學生理解一個“掛”字化動為靜,充滿了對造化之功的贊美;對第三句的理解,抓住一個重點的問題進行突破,繼而使學生通過讀、悟、想,體會到動態的瀑布噴涌而出的壯觀。
如此,通過反復朗讀、品味,引導學生體會古詩的語言美,領會作者那神話般的想象,進入到一個瑰麗、宏偉和神奇的境界。
2、欣賞詩文:無邊光景一時新。首先,筆者引導:“同學們讀得真好!老師獎勵大家每人一對想象的翅膀,好嗎?瞧,這如畫的美景已經來到我們的眼前?!保S即,課件展示一組美麗的瀑布景觀圖)“發揮想象,說一說,假如你能變成這瀑布旁的一只小鳥、一朵花兒、一滴水珠……你最想變成什么?”學生們思考片刻,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我想變成一只鳥兒,那么我就能展翅高飛,看看這瀑布是從哪里來!”有的說:“我想變成一朵小花,那我就能為這神奇的瀑布增添美麗的色彩!”還有的說:“我要變成一塊石頭,我就和瀑布的水一塊兒體會玩耍的快樂……”無疑,這組圖片及問題很好地訓練了孩子們的欣賞、想象及說話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再述古詩情境的欲望,賦予了古詩以童趣。 接著,再次展示課件:詩人觀景圖。筆者深情敘述:“同學們請看,青山高聳,瀑布飛流,紅日高照,紫煙升騰,多么壯麗的景色?。∪绻闶窃娙死畎?,看到這一切,你會想些什么?你的心情又怎樣呢?”然后,與詩人換位思考,讓小朋友扮演小詩人,上臺表演讀古詩、背古詩。
3.唱讀詩文:柳暗花明又一村。古詩具有節奏之美、音韻之美,給古詩配上音樂來演唱,其樂無窮。教師應告訴學生,一首好詩不僅可以反復吟誦,還可以譜成歌曲,變著花樣讀。于是,播放歌曲《望廬山瀑布》。學生們先是興趣盎然地欣賞,繼而興致勃勃地跟唱。聽著一陣陣喜悅的歌聲,看著他們可愛的笑臉,筆者分明感到:此時的語文課,就是一首歌,歌到情處喜自流;猶如一杯酒,酒將醉時笑語多!孩子們沉浸其中,進行著思維碰撞,心靈溝通,生命對話……
三、滲透一種溫馨、美妙的人文關懷
1.尊重體驗:春江水暖鴨先知。當與詩人換位,重讀古詩時,無論是豪放的“李白”,還是豁達的“李白”,抑或是天真的“李白”,教師都應給予由衷的肯定,學生在鼓勵與欣喜中,學得更活潑,更主動。
2.關注情緒: 拂堤楊柳醉春煙。課堂中,教師有意無意的“評語”,往往會左右學生一節課甚至一整天的情緒。筆者這樣創設了一種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聽你們的朗讀真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我很感謝你們!”“你是個很有見解的孩子,你的想法很有創意呢!”“你真愛動腦筋,老師就喜歡你思考的樣子!”“好一個大方、自信的‘李白’呀” ……
總之,“教育有模,但無定模;無模之模,乃為至模?!痹诠旁娢慕虒W中,我們還要不斷探究創新,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有效引導學生,提高學生對古詩文的感悟和理解,讓古詩文教學綻放奇光異彩。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