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9日早晨,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心情有些五味雜陳,悲痛、惋惜。因為一位名叫海倫·托馬斯的女人,在這一天逝世了,離她93歲生日只有16天。
女記者不應專寫“尿布細節”
如果有人要問在全世界的新聞媒體圈,最彪悍的女人是誰?海倫·托馬斯肯定榜上有名。從肯尼迪到奧巴馬,她先后和十位總統打過交道,用犀利的語言毫不留情地拷問總統們,讓他們頭皮發麻、小心應對,業內人稱之為美國“新聞界第一夫人”。
時光退回到1961年,這一年對美國人來說是嶄新的開始,因為艾森豪威爾總統下臺,肯尼迪當選為新總統。對海倫來說,也是職業生涯的新起點,她正式調入合眾社白宮記者站,由此開始了她一生的事業——白宮報道。
參與白宮報道是美國記者引以為傲的事業,海倫當然也不例外。這個1920年出生于美國肯塔基州的姑娘從小就對文字懷有特殊的感情。《自私的基因》一書中說,上一輩能留給下一代的遺傳因子,除卻外貌特征之外,一無所有。海倫的成長印證了這一說法,她的父母是黎巴嫩移民,連英文字母都識不全,但這并不妨礙海倫對語言情有獨鐘。她是家中九個孩子中的老七,從小便自主獨立。她12歲時就宣布,長大后要當記者。
22歲時,海倫從韋恩州立大學英文學系畢業,直赴美國政治中心華盛頓,幾經輾轉到了合眾社工作。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職場基本是男人的天下,女性大多做些秘書、接線員、后勤打掃之類的工作,海倫能從事記者工作,還被調入白宮記者站,不僅是她個人職業生涯的重要成就,還給同時代的女性樹立了榜樣。她是當時白宮里唯一一位女記者。
“我是唯一的女記者,可不能讓男人們看輕了。”從上班第一天起,海倫就暗暗告誡自己。因此,在白宮記者團中,海倫總是第一個上班,最后一個下班。早上6點,她就到白宮開始工作,喝一杯咖啡,瀏覽新聞,等著每天早上白宮新聞發言人的“吹風會”。
令人沮喪的是,海倫最初的白宮報道與國家大事無關,她只能寫寫肯尼迪兒子、小女兒的寵物等等。她甚至采訪過第一夫人給寶寶買尿布的商店。一次,半夜三點,海倫給當時的白宮新聞發言人塞林格打電話,問他:“卡蘿琳(肯尼迪的女兒)的一只小倉鼠是不是死了?”塞林格接了電話火冒三丈:“難道你讓我現在為了一只小倉鼠給卡蘿琳打電話嗎?打給第一夫人?打給總統?”塞林格毫不留情地掛斷了電話。
海倫深感屈辱,整天圍繞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毫無成就感,完全不符合她“以天下為己任”的職業情懷,倔強的她決心攻占政壇。一次機會,她直接向肯尼迪抗議:“請讓女性參加白宮記者招待會,報道政壇要事。人人生而平等,如果我們不能參加,你也不應該參加。”肯尼迪為她的勇氣折服,當即同意。
在海倫的努力下,專寫“尿布細節”的女記者從此闖進了男記者的領地,她們像男人一樣思考、提問,在重大的政治事件上直抒胸臆,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與觀點。
“謝謝你,總統先生”
接下來的時間里,海倫用她那頑強、固執,又無比霸氣的工作風格,讓總統們難以應對,她經常瞪著一雙黑眼睛,用低沉的聲音向歷任總統發問——
她問尼克松:“結束越南戰爭的秘密計劃是什么?”
她向里根:“美國有什么權力入侵格林納達?”
冷戰結束后,當老布什宣布美國軍費將保持不變時,她又發問:“那么敵人是誰?”
她問小布什:“你決定入侵伊拉克導致數以千計的美國人和伊拉克人死亡,為美國人和伊拉克人帶來一生的傷痛。所有的開戰理由最終都被證明不是真的。你到底為什么想要戰爭?”……
尖銳的提問,步步緊逼。同行們發現,只要海倫一開口,卡特就渾身不自在;里根則坐在那里,把頭低下,“緊張得像參加論文答辯”;小布什鐵青著臉,擺出馬上就要拂袖而去的姿態……
海倫的逼問模式堅持了四十多年,美國人總能從總統記者招待會的現場直播中看到身材矮小的她從前排站起來,直視總統的眼睛發問。
“你的提問可真尖銳。”在大街上或機場,總有陌生人對她這樣說。一次,海倫在回家的路上,出租車女司機轉過頭來說:“我一直在想你是誰。你不就是那個讓總統憎恨的女人嗎?”
熟悉的朋友問她,為什么要對總統們如此“心狠手辣”?她引用了林肯的話:“讓人民了解事實,國家就會安全。”后來,她在《民主的看門狗》一書中道出了心聲:“多年來,我總有機會質問這個國家最有權力的公仆——美國總統。我承認,對這個職位我抱有敬畏,可并不是對占據這一職位的那個人。因為,我們的職責不是去敬仰一個領導人多么德高望重,而是不時地把他們擱到聚光燈下,看看他們是否有負民眾信賴。”
雖然逼問令總統難堪,但海倫總以一句“謝謝你,總統先生”作為采訪的結束語。每當海倫說完這句話,其他記者的提問便戛然而止,除非總統本人愿意延長問答。這是屬于海倫獨有的特權。1975年,海倫被推選為白宮記者團團長。
小布什“傷得最深”
見過海倫的人都不會忘記她那令人印象深刻的面容:濃密的齊肩金發隨意地梳在耳后,眼神執著專注,透露出“別想在我面前耍花樣”的警醒意味。據說,她的眼神讓肯尼迪、里根、克林頓和小布什都無處躲藏,她仿佛肩負著“折磨總統”的使命而來。
在所有被海倫逼問的美國總統中,小布什無疑是“傷得最深”的那一位。
2001年,小布什上任,那時候海倫已經離開白宮,正在幫一家報紙寫政治時事專欄。2002年,她在一篇專欄文章中,毫不留情地把小布什形容為“皇帝總統”。其緣由是她認為小布什對新聞的管控太嚴厲了,違背了海倫崇尚新聞自由的信念。她公然開罵,在專欄中稱“小布什是美國有史以來最糟糕的總統”,并把他稱為“謊言家”。
事實上,海倫報道過的每一位總統都曾試圖管控新聞:肯尼迪曾故意制造“好新聞”;約翰遜對寫了尖銳報道的記者采取冷落態度;而尼克松政府甚至會偷聽那些刺頭記者的電話;至于里根,一個非常著名的姿勢,就是用手攏住耳朵,假裝聽不見記者提問……但海倫認為沒有一個總統像小布什那樣,觸及她的言論自由的底線。
海倫不計后果的言論,得到的代價就是近四年時間不許在白宮提問,盡管她依舊參加總統的記者招待會。直到2006年3月21日,她的“禁問令”才被解除。可是,剛一解禁,海倫立刻像以往那樣,緊咬總統不放——
“我的問題是,你為什么那么想開戰?從你踏進白宮的那刻開始,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你說過不是因為石油,也不是因為以色列或其他,那么到底是因為什么?”
“……我并不想開戰,想當然地認定我想開戰,恰恰是錯誤的,海倫——”小布什回應。
海倫打斷了總統的話:“所有的一切——”
總統也立刻打斷了她:“請讓我說完——”
海倫接著說:“我們聽到的所有的一切——
總統趕緊插話:“打斷一下,打斷一下。對不起,請讓我說完,讓我說完——”
小布什近乎咆哮的叫嚷表達出他內心的氣憤與郁悶。“不用懷疑,四十多年來,當這個女人走近時,總統們就會發抖。她有刀子似的舌頭和利劍般的智慧。”《華盛頓郵報》這樣評價海倫。
贏得十位總統的尊重
海倫似乎總在折磨總統們,總統們盡管內心無比抗拒,但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偉大的女性,她的新聞視角生猛辛辣,彰顯了自由平等民主的美國精神。所以,海倫最終還是贏得了總統們一致的尊重。
肯尼迪說,海倫是個“好姑娘,當然如果她扔掉手里的筆和采訪本的話”。克林頓說:“據我計算,海倫已在這里工作了一萬個早晨,用掉了幾千個筆記本、幾千支圓珠筆、幾千杯咖啡”。
1971年,海倫與65歲的美聯社駐白宮記者道格·康奈爾訂婚后,當時的第一夫人帕特·尼克松興奮地向記者團宣布了這一消息:“我終于搶在海倫之前發布了獨家新聞。”
1984年,海倫獲得美國全國新聞俱樂部第四權力獎時,里根在賀詞中說:“你不僅是一個優秀的、受尊敬的專業人士,你也已經成為美國總統的一部分。”
海倫75歲生日那天,時任總統的克林頓送給她的生日禮物是15分鐘的獨家專訪。克林頓更是親自捧起生日蛋糕,讓這位拷問過他無數次的女記者吹生日蠟燭。
1998年,白宮記者團設立了海倫·托馬斯終身成就獎,海倫成了第一位獲獎者。
2000年5月,海倫在克林頓的記者招待會上說了最后一次“謝謝你,總統先生”,隨后從合眾社辭職,結束了40年的白宮記者生涯。
如今,海倫離去了,但她那過人的勇氣、正直和激情感染了許多新聞工作者。正如奧巴馬于海倫去世當天發表的聲明那般:“海倫·托馬斯為多少代女性記者打開了機遇之門,打破了阻擋在她們面前的障礙,同時讓包括我在內的多位美國總統均不敢懈怠……”
(編輯 李婉莉 njlw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