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知道,關愛學生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素養。作為一名教師,我常常向學生宣揚愛的真理,給予他們更多的愛,教會他們懂得愛。
一、讓學生知道你愛他
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教書育人,貴在身體力行,重在感情維系。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如果親切誠懇,堅持不懈,“頑石”也能被轉化。正如陶行知所言“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
我曾教過這樣一個學生——小鋒。他自大、任性、厭學、好斗……如別的老師說的:天底下最可惡的人,屢教不改,無藥可救。教過他的老師對他都無計可施,只好聽之任之,不予管教。接教后不久,我也領教過他的“惡行”,有時確實令人忍無可忍,想棄他不顧,但教師的天職告訴我:不能對他舍而不理。于是,我不厭其煩地時刻關注他,時刻以自己真摯的情感去面對他。不但在他犯事后對他進行親切而嚴肅的教育,平時我也經常接近他,與其閑聊,談愛好、談理想、談生活、談學習,對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上《品德》課時,我會不經意地給予他正確的教育與引導,讓他談談對文中事例的看法,表表自己的決心等,以此來促進他良好品德的形成。另外,我還通過校訊通、電話、家訪等方式,了解他在家的表現,反映他在校的行為(在他父母的面前,我會盡量說說他近期好的表現),同時向他的父母傳播一些科學的教育子女之法。久而久之,小鋒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信任與熱愛,慢慢改變了對我的抵觸,不再像以前那樣:我要他坐下,他硬是站著;我要他面向我,他偏要側著身子對著;而且也不再面無表情,言談中不時會露出孩子天真的笑臉。學習上,我也給予熱情的幫助,上課時親切的目光多觸及他,常提問他,對于他的回答,我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樹立他的自信心,激發他的學習興趣。老師與同學的真誠令他的紀律性好了,“壞事”少了,學習認真了。后來,我還兌現了對他的承諾,幫他完成了加入校籃球隊的心愿,他變得更乖巧了,學習成績不斷提高。
說起小鋒的轉變,同事們總會豎起大拇指夸我有辦法。是的,對小鋒的教育,我成功了。這成功,源自于我對學生的愛,源自于我在學生面前毫不掩飾我對他們的愛!我能用真誠去面對他,以誠摯的情感表現出對他的尊重、信任與熱愛,令他時刻體會到老師的真心與友善,從而得到感化。正所謂:真誠所至,金石為開。
二、讓學生學會愛自己
我認為,讓學生懂得愛,首先要教會學生愛自己。這個“愛自己”,不是要學生自私自利,凡事只想到自己,而是要善待自己,給自己一條生路,愛惜自己生命。
我班有一個男同學小源,父母都有點殘疾,叔叔是一個吸毒者,爺爺對他不是寵愛有加,就是責罵有余,使小源性格復雜,難以捉摸。有一次,有人告訴我,他看見小源在村里抽煙!我想到小源的家庭背景,一時間覺得很痛心,也很氣憤:再這樣下去還了得?于是第一節語文課我改上《品德與社會》--《保護健康,珍愛生命》,讓同學們從文中的字句里、從列出的數據里、從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中真正感受到吸煙、吸毒等對自身、對家庭、對社會帶來的危害!最后,同學們在談自己的感受時都由衷地宣誓:“珍愛生命,拒絕毒品!”、“不讓毒品靠近我!”、“拒絕毒品,從我做起!”……課后,我還把小源拉到學校的禁毒宣傳欄,讀那些文字給他聽,指那些“人間活鬼”給他看,問他有朝一日自己也變成那樣如何對得起父母?如何對得起自己的大好青春?當讀到“夢兒,就這樣破了、碎了,獨留我,在空曠的原野,伴凄清的夜……”他的淚水叭叭地往下流。我知道,我觸到了他的痛處。我希望他從此能為自己的前途設想一下,能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正確的規劃。
三、讓學生學會去愛別人
我常常向學生宣揚愛的真理,愛己及人,懂得愛自己,會使人生過得體面;而懂得愛別人,會使生命綻放異彩。因為有愛,人生顯得多姿,因為有愛,世界變得美好。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目標的一門活動型綜合課程。它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故此它里面含有很多極具教育意義的內容。例如,《讓世界充滿愛》、《從幫助別人中得到快樂》……文中的一個個鮮活例子深深地感染著孩子們,陶冶著他們純真的情操……久而久之,孩子把書中所見、所聞變成生活中的一件件實事。你看,當身邊的同學需要幫助時,他們會主動伸出友誼之手……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