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以后,美國迅速成為世界強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主導作用。直到今天,其綜合國力依然是全球翹楚。多方面的因素促成了美國的成就,其中,每隔五年、十年一次的教育改革扮演著重要角色。
一、美國戰后教育改革述評
1. 教育改革基本概況
二戰后,美國出臺了一系列的教育法規、教育改革報告和計劃,包括《國防教育法》及擴充、《高等教育設施法》《衛生專業教育援助法》《公民權利法》《經濟機會法》《職業教育法》《初等與中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生計教育法》《生計教育刺激法》《美國教育改革法案》《目標:2000年美國教育法》《國家處于危險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和2061計劃小組發表的《改革藍圖》等。
2. 教育改革特點
(1)提高教育質量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標。從20世紀70 年代開始,追求教育優異、學業優異,提高學業標準,提高教育質量,提高民族素質和綜合國力,已成為美國教育改革的目的。
(2)課程改革是美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關鍵,突出了“新基礎課”的地位。《國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提出了“5項新基礎課”和重視外國語的建議,指出“5項新基礎課”是現代課程的核心。《美國2061計劃》則首先提出課程改革的方向是把科學、數學和技術學科作為課程的核心。
(3)將建立全民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作為美國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美國2000:教育戰略》所確定的6項“國家教育目標”中,使美國每個成年人都學會閱讀和書寫等就是其中之一。“21 世紀社區學習中心計劃”明確指出學習是終身的過程。
(4)建立和發展多層次和多樣化的高等教育制度,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美國高等教育一方面建立和發展社區學院,使多數美國人有機會接受中等后教育。另一方面,積極建設研究型大學,努力發展研究生教育。
(5)強化聯邦政府對教育改革的干預。美國政府一方面通過教育撥款影響各州政府教育決策,同時通過正式立法,將教育改革計劃交由國會批準,使其獲得聯邦法律的有效地位,從而在法律上保障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
二、奧巴馬政府教育改革述評
1. 強調教育對國家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奧巴馬發表言論說:“我們的未來處于危險中。今天在教育領域勝過美國的國家,就是明天超越美國的國家。繼續放棄我們在教育領域的領導地位,就是放棄我們在世界的地位。”“為所有兒童提供優質教育對于美國經濟的未來是重要的。美國經濟的競爭和美國夢想的實現取決于每一個兒童所接受的教育。這種教育能夠使他們在可預見的知識全球化和經濟改革中獲得成功。”
2. 前所未有的教育撥款
按照《2009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美國政府計劃在2009 年到2019 年投入7,870億美元,用于稅收減免、擴大失業救濟和其他社會福利,投資于教育和培訓、衛生保健、基礎設施(包括能源部門)。其中,用于教育和培訓的投入超過1150 億美元。教育撥款占整個法案投資的1/7。如此巨額的教育投入是前所未有的。
3. 強調優質教育的公平
《2009 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資金分配上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通過學校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成績,縮小成績差距,幫助各種不同背景的學生達到較高的學業標準。基于這條原則,《2009 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有486 億美元直接劃撥給各州使用,但各州在使用這筆資金后需提交報告,說明是如何使用這些資金并使教學水平持續提高的。《教育改革藍圖》的主要目標是“無論學生的家庭收入、種族、民族、語言背景或是否殘疾, 每個從高中畢業的學生都將為大學和就業做準備”,這些充分體現了優質教育的公平理念。
三、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
1. 加快學習型社會的建設
2003年,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首先,我們應營造社會氛圍,使每個人都樂于學習,樂于探索未知,樂于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其次,我們也應該在學校、社區、團體中加大圖書館等學習環境建設的投入,加大對各種社會培訓機構的資助,加大對個人學習愿望的引導和資助,使得每個人只要想學習,就有地方能找到學習資源,找到師資,不需要自己花費太多的錢。再次,學習應當有一個結果的考核。確保經費投入都用于個人的進步,并有所促進。這種考核的過程應該公開、透明、簡便。
2. 加強教育改革的科學性
2001年5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2002年秋季正式開始新課程改革試驗。十年改革確實給學生、老師和學校帶來了明顯的變化,比如,課程結構的明顯優化,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進和綜合素質的加強。同時,十年改革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農村地區課改的問題。農村地區在觀念、師資、教學設施等方面都準備不足,使得課改根本無法達到新課改的要求。課改中遇到的種種問題表明,我們的課改缺乏科學性的考量,缺乏對國家實際的考量。教育改革是系統工程,影響深遠。因此,更要慎重、更要注重科學性。
在方法論上,我們應該以系統科學為指導,關注教育改革系統各要素及各要素整體功能的最優化,加強頂層設計及其可持續性發展。在技術上,我們更應該關注腦科學的最新發展,以指導我們的課程改革。腦科學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幼兒時期人腦發育對于個體發展的重要性,揭示了人腦幼兒時期腦的生理發育規律。我們有必要運用這些規律,重新設置我們的課程,進行試驗,探索最優化的課程設置模式和最符合學生腦發育規律的教學方式方法。
3. 打造信息技術支持的無邊界教育服務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我們應該打造信息技術支持的無邊界教育服務。(1)要加強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技術課程建設,包括足額開設課時、師資建設、教學環境建設等,使所有學生在技術上為獲取無邊界教育服務做好準備。(2)要加強無邊界教育服務內容建設,建設幼兒教育、中小學、中職、成人教育學科資源、精品課程。(3)建設基于云技術的無邊界教育服務平臺。通過云平臺整合技術、資源和人,為社會提供隨時、隨處、隨需的無邊界教育服務。(4)加強無線寬帶網絡的建設,為任何一個人提供隨時隨地的寬帶網絡接入服務。(5)整合力量,建設無邊界教育服務支持系統。這個系統主要指人所構成的支持系統。因為資源的有效利用,需要人的有效引導。我們不能僅僅依靠冰冷的機器來代替教師的作用。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