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練習能及時反饋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能反映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又能達到初步鞏固知識的目的,一堂成功的新授課,課堂練習是必不可少的。
一、課堂練習的重要性
練習的過程,就是學生從課堂中所接受的信息從熟悉、模仿、到簡單應用和綜合運用的過程,它使知識及時鞏固與深化,技能得以形成和強化,智力得到鍛煉和發展,聯系到原有的知識結構上去,才會轉化為他們自己的東西,這是一個內化的過程。
練習的形式應多樣。新講授的法則、公式、定義、定理的析辨或直接應用的,應用常規題練習,這種練習有利于知識的及時鞏固和強化,有利于練好基本功。但若局限于這種練習,也會促成學生生搬硬套,淺嘗輒止,宜輔之以多樣性、靈活性、技巧性、趣味性的變式練習,如探索型、結論探索型、存在探索型、規律探索型、操作探索型的題型,判斷、改錯、選擇、填空、作圖等題型,促使學生對概念、法則定理等理解深化。常規題練習和變式練習相結合能增強學生興趣,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練習的深淺應適宜。課堂練習題的選用應慎重,一般情況下它所涉及的知識面不宜過寬,運算量不能過大,綜合性不要過強,練習的要求上不要搞“一刀切”,對后進生可提供較淺顯的題,以激活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信心;對程度較好的學生,教師在課堂中適當安排一些創新的、開放性較強的練習, 滿足班內那些“提出問題有深度、有新意、有創造性地回答問題”的學生的需要, 以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刺激他們的進取精神,又促使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但主要練習內容還是要面向大多數,抓中間,兼顧兩頭。
練習的量應適當。課堂練習太少了影響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基本功的訓練,課堂練習太多了學生完不成,教師得不到反饋信息,沒有機會糾正練習中的缺點錯誤。練習的量應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等實際情況靈活掌握。一般地說,多數學生完成練習任務,并有時間進行總結和講評是最理想的。
二、課堂練習的形式
問答式練習。教師的提問,學生齊答、搶答、指定學生個別答。有條件的話,也可以讓學生提問學生回答,這種形式快速及時,講評方便,但也會造成部分學生不動腦筋,濫竽充數。
討論式的練習。學生分組討論或全班一起討論,各抒己見,取長補短。通過口頭的闡述爭辯,活躍氣氛,激發興趣,只要精心組織引導適當,可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其思維品質的效果,這是一種很好的練習形式。
操作式練習。度量長度和角度的練習,畫平面或立體圖形的練習,畫圖表,做模型等,這種練習一般在幾何課上采用較多,主要是為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操作水平。
書面練習。這是最常用的練習方法,可以使人人都有動手的機會,可以大面積、全方位的了解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書面練習通常以教材中的練習為主,布置時應對各類學生提出有層次的要求,容易出現問題的提醒學生留心,在學生練習時教師應走訪巡查,對程度低和不踏實的學生應特別注意,必要時給予提示和個別輔導。在巡查時要注意發現練習中不同的解法和錯誤的類型,以便講評時有的放矢,最后應采用適當的方法校對答案。
板演練習。板演練習是讓學生到黑板上去練習,這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多渠道信息交流的一種手段,若運用得好其效果遠遠超過課外作業。在板演人選上千萬不要盲目,隨意點幾個學生了事,而應合理安排抽調有代表性的學生,以對全班產生最佳效應。對解題思路比較新穎獨特或易犯典型性錯誤的學生應注意安排板演,以便學生獲取新的解題思路和克服大眾化的毛病。對一些較簡單的題目,可安排程度差的學生板演,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一般不要安排那些做事慢吞吞的學生板演,以免浪費時間。板演練習和書面練習可同步進行,書面練習的題量應略多一些,以使時間大致同步。最后板演的題目都應講評,可詳可略,但不可草草收場,板演的結果如何,每個學生都拭目以待,若不利用這一絕好的機會,是教學中的一大損失。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