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素質教育原則,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漢字結構規律,采用富有趣味性的、有效的識字方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達到識字的目的。
一、激發識字興趣,讓學生“樂”學
1. 在課堂中“樂”學
課堂教學是學生識字的主陣地,是促進學生識字興趣和能力提高最重要陣地。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勢。要想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保持認記漢字的興趣,喜歡識字,首先就要讓學生沒有心理負擔,敢于在課堂上暢所欲言,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總處于一種凌駕于學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動輒發號施令,指責學生,這無疑會壓制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課堂上造成“這里黎明靜悄悄”的局面。教師只有放下架子,走進學生,滿足學生的興趣需要,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接受知識。另外把教室里的教學用具、用品都貼上它們的名字,如黑板、講臺、桌椅、投影儀……讓孩子們處于處處都能識字的環境中。實踐證明,在這種氣氛下進行學習,學生的興趣濃、主動性高,并能不斷積累知識,往往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用表揚激發自信心
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希望成為一個“發現者”。小學生思想較單純,愛聽好話,只要教師一表揚,便勁頭十足,往往會有出色的表現,受到批評,則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師要學會哄孩子,要準備高帽,真心實意地給學生戴。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表揚為主,常掛嘴邊的是“你真棒!”“你回答得真好!”……有時候學生說得好,要和學生一起鼓掌,或發小獎品,這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更濃了。
3.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助學
教學《小小的船》,多媒體課件一開始在屏幕上展示動態畫面:一艘船,在海上行駛。立刻把學生注意力從課間與同學閑聊或玩耍中轉移到課堂上來。其次,引入課題,展示畫面:藍藍的夜空中,有著閃閃的星星,一個小姑娘坐在彎彎的月亮上,猶如坐在小船上劃槳。在畫面切換的同時,配以背景音樂,童聲朗讀課文。一方面精美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好奇心,進而開始探測下面學習的內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聲朗讀,使學生注意課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彎”等。再次,指導學習“船”,一方面多媒體提供標準發音“chuán”及整個拼讀過程:ch_u_an→chuán;另一方面,在“船”字旁附有動態小畫面,船,既形象,又具體,比單一感覺到信息的輸入更增加學生的記憶,加快學生學習生字的速度,從而提高了整堂課的效率。
二、運用識字策略,讓學生“會”學
形聲規律識字法。我國漢字中85℅以上的字是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掌握好這類字的造字規律將對提高學生生字的識記效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教學《雨點》一課中的“洋”字,讓學生分析字形,左邊是“氵”,右邊是“羊”。讓學生分別讀“羊”和“洋”字,知道“羊”就代表整個字的讀音。再詢問學生“洋”字為什么是“氵”。遇到類似情況都可采用這種方法,學生便能有所領悟。再如:“清”“請”“晴”“情”“蜻”中,“清”與水有關,所以用“氵”,右邊讀音,整個字讀“qīng”;太陽出來了,天“晴”了;蜻蜓是昆蟲,所以蟲字旁,右邊讀音等等,引導學生運用“減法”或“換法”使他們加深了對形聲字構字規律的認識,做到舉一反三,從而提高效率。
象形會意識字法。中國的漢字有一部分象形字,它來源于生活中實物形狀的摹仿。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比抽象思維能力要強得多。所以識字教學與具體的事物和形象相結合,利于學生識記。例如:學習“尖”字,教師可準備一支削尖的鉛筆,并把尖的一頭朝上,讓學生觀察,上面小,下面大就是“尖”。這樣教,這個字就會深深地印在學生腦中,使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得到了發展。
查字典識字法。學會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是培養獨立識字能力的重要條件。字典是識字的工具書。如:教《九溪十八澗》詩歌,在認讀生字“曲”時,請學生通過查字典懂得“曲”是個多音字,之后,再讓學生讀老師出示的詞語“彎曲”“曲折”“歌曲”,學生的記憶會更深刻。此外,教師可讓學生準備一個拓展本,讓學生在平時的課外閱讀中查字典,把自己閱讀查到認識的字寫在拓展本上,定期進行展覽、評比,在不斷鞏固、強化查字典的方法和習慣的同時,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