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合適的教法是籃球訓練的首要任務
小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期,協調性、靈敏性素質較好。身體各器官機能、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因此要針對小學生的身體素質特征及生理、心理特征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逐步提高訓練水平。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培養團結奮斗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學習和掌握籃球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戰術;加強身體訓練。小學生喜歡內容新穎,生動活潑訓練方法,對于艱苦、枯燥的訓練總是很害怕,獨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勞,怕累、怕苦、怕臟。在訓練中總是想偷懶。因此在訓練中要根據這些特點,采用生動、直觀的訓練方法。抓住籃球訓練內在的特點、規律、要點、難點,解決主要矛盾,進行反復練習。
二、基本技術的訓練
1. 對運球的訓練
在訓練中我首先對運球的手法進行教學,我發現學生容易錯誤的使用手腕用力,而沒有用小臂按拍球,運球時喜歡眼睛看球,球感差,因而在訓練中我安排了大量的運球練習,包括體側運球、運球急起急停、體前換手變向運球、“之”字型以及繞“8”字型運球,這些動作在比賽中都是比較經常使用到的技術動作。把運球練習結合到比賽中去,例如對隊員的運球時間進行比賽,最慢的隊員罰做俯臥撐或是做一個小“懲罰”,或是運球追逐跑。既提高了隊員的訓練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以在練習中逐步提高球性,達到訓練的目的,一舉兩得。
2. 對傳、接球的訓練
在訓練中我要求隊員在傳、接球時要避免丟球,重點要求他們注意球的飛行路線、落點和接球的手法。傳球的手法主要有雙手和單手胸前傳球、單手肩上傳球。每節訓練課都要進行十五分鐘的傳、接球練習,主要是行進間的傳、接球上籃,還有原地的雙人雙球練習。易犯錯誤是:全手掌觸球,手心沒有空出,手指僵硬,兩拇指距離過大或過小,造成接不到球或是球打到自己的身上,為以后的比賽埋下隱患。因此在訓練中我經常提醒隊員要時時注意自己的手型。傳、接球的訓練步驟應建立在正確的動作概念上,從原地傳、接球開始,再進行移動傳、接球的練習。使傳球、接球與腳步動作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對抗強度,提高傳、接球的運用能力。
三、防守是比賽中重要的環節
在訓練中我強調的是聯防式盯人、半場人盯人防守,注意協防和站位。多數情況下無球隊員的移動是構成進攻配合的主要威脅,在訓練中我先教隊員防守無球隊員,重點是防守中位置的選擇和移動。通過講解、示范使學生建立正確的防守概念。防守練習可以先在消極對抗情況下練習,再進行積極對抗情況下練習。加強防守步法的訓練,及時糾正錯誤的動作。我要求隊員提高防守的主動性和攻擊性,有效地制止對手進攻的威脅。在訓練中我通常采用的是二防三、一防二、二攻一、三攻二的攻防練習,要求防守隊員積極跑動近球緊,遠球松,人、球兼顧,控制對手接球。提醒隊員隨時都要保持正確的防守位置,自己的防守對象要負責防好。對于攻防練習中經常出現的侵人犯規、帶球走和非法運球違例隨時強化,使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的技、戰術,保證訓練和比賽的質量。
四、進行體能強化訓練,增加體能儲備
同其他學校相比,我校學生體質較差,在訓練中尤其讓人擔憂,無法完成訓練計劃,而籃球比賽是一項身體對抗性強、運動強度極大的項目,它需要運動員在比賽中有充足的體力來完成教練在賽前布置的技、戰術任務。現在籃球的發展方向是“高、快、準、女籃男性化”。小學生也不例外,只有體力跟上比賽的要求,在比賽中我們才有可能取得主動。在訓練中我嚴格要求隊員克服體力上的極限,每次訓練課后,還要進行無球往返跑、帶球往返跑等練習,進行體能儲備;提高速度、耐力、靈敏等素質,鍛煉他們頑強的比賽作風。通過練習使隊員們的比賽作風、精神面貌、比賽意識在比賽中得到體現。
五、多進行教學比賽,增加隊員實戰經驗
多打比賽,以賽代練,使隊員在比賽中積累經驗,在訓練和比賽中打出自己的特點和風格。我校隊員身材較小,因此結合自身特點,我根據隊員的特點,在比賽中要求隊員利用快、準、多變的配合,打亂對手的賽前部署,爭取比賽的主動性。比賽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和提高學過的技、戰術,培養運用技、戰術的能力,在高強度的對抗中磨煉意志,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平時或集訓期間,我主動聯系其他兄弟學校的球隊,尤其是籃球水平較好的,打友誼賽,在比賽中發現不足之處,和其他老師一同探討、交流,在訓練中得以改正。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