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就要靠創新的教育。語文作為一種母語教育,又是一門基礎學科,自然就有著得天獨厚的培養創新的環境條件,就應擔負起培養創新能力的人才的重任。
一、以情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情感教學能夠使學生積極參與語文教學活動,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教師以真摯的情感面對學生,用親切和藹的語氣與他們交談,就能形成和藹的教學氛圍,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促使其創新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記得在一堂語文課上,一個性格內向的學生回答不出我提出的問題,我對他沒有絲毫的責備,而是以充滿信任的目光注視他,并鼓勵他說:“別著急,好好想想,這個問題不難,你一定能答得上來!”在我耐心地引導和充滿信任的目光中,這個學生消除了焦慮,思維也立刻活躍了起來,思路很快就打開了,問題回答得非常圓滿,而且很有新意。我又不失時機地對他給予表揚。從此之后,他在課堂上回答一直很踴躍,學習也更加刻苦,成績有了明顯提高。實踐證明,情感教學能培養學生和創造力。
二、注重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注重學生的個性,為他們營造一個寬松的教學環境。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開動腦筋,認真思考,鼓勵其大膽發言,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樹立學生的獨立人格,發揮自身的創新能力。
三、以拓展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才能
豐富的想象是創造的翅膀,無論是創造想象還是再現想象,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都很重要。想象是少年兒童的一個重要特點,他們樂于想象、善于想象。因此,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一個拓展創新的教學環境,多給他們一些想象機會和成功體驗,激發他們頭腦中儲存的信息,把已學到的知識進行重組,達到學習創新目的。在教學中可以把課文學習與作文練習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為課文的主人公續寫后傳來達到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如學生學完《窮人》一文,我以“桑娜的丈夫拉開蚊帳見到五個熟睡的孩子時的神態、語言、動作、心理活動,以及桑娜一家今后的生活怎樣”這一命題讓學生續寫故事。同學們通過對課文的理解,很快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之中,編出了一個個完整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準確地體現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通過合理的想象,也充分挖掘了他們的創新潛能,讓學生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從而大大提高了同學們的創新能力。
四、設計創造性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問題性是思維的重要特征,思維總是圍繞著問題進行操作的。所以,創造性問題的設置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我設計了以下問題:大年夜富家的孩子在干什么?學生通過想象,更容易理解小女孩的可憐。在講完擦燃第四根火柴后,我讓學生想象,假如小女孩再擦第五根、第六根,還會想什么?學生在前面內容的啟示下大膽設想,豐富的想象沖破了思維定勢的束縛,點燃了創造性的火花。
五、設計創造性作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完成語文作業,不僅僅是為了復習、鞏固、深化知識,也是在實踐運用語言,形成技能,同時又是在培養其觀察、分析、想象、創造、綜合等能力。如教學完古詩《望廬山瀑布》后,我讓學生根據詩的內容畫一幅畫。這樣,不僅鞏固了知識,而且鍛煉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作能力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關鍵環節。
六、從點滴入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作為教育者,在實踐創新教育過程中不是煞費苦心地教知識,而應是教給孩子們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也無需生搬硬套地傳授創新的“秘訣”,而應是把握合適的教學時機準確地引導,充分地肯定。教學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都會成為孩子們馳騁思維的空間。
如我在教學中加大課堂開放程度,課前幾分鐘自編一個小故事,每周一次日記互評、互學,小組合作表演課本劇,“口語交際”中的小記者專訪,古詩教學中啟發學生置身詩境中去聯想談感受,各個環節中的討論、交流、辯論等,時時處處注意放開學生手腳,使他們人人參與、個個爭先,課堂上不斷閃耀出創新的火花。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