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體技術,對構建新型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創造了有利條件。
一、巧用多媒體,化解教材知識難點
九年級思想品德《共建美好和諧社會》中的“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一個知識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學生來說十分陌生、抽象難懂,學生難以理解。如果教師平鋪直敘,照本宣科,這個知識點就會讓學生像豬八戒吃人參果,沒滋沒味。為了讓學生更好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知識點,使之生動化、淺顯化,我就播放了《郭明義》事跡視頻,把他敬業愛崗、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感人事跡通過文字、圖像、聲音等手段再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對郭明義的事跡產生心靈的共鳴,從而也證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和重要性。實踐證明,在課堂中如能恰如其分的引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多媒體,使課堂貼近現實生活,構建生活化的課堂,這樣抽象難懂的知識就會變得具體、生動、形象、易懂。
二、巧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講到九年級思想品德《可持續發展戰略》這一知識點時,我設計的導入是這樣的:先采用多媒體放映圖片,展示南美洲的古老動物——無峰駝。學生覺得很好奇,怎么是無峰的駱駝,我接著給同學介紹無峰駝的特征:無峰駝是南美洲一種古老的動物,它的嘴長得很巧妙,吃草時候不會傷到草根。它的蹄子也長得巧,既善于爬山,但又不會傷害到蹄子踐踏下的植物。這兩個特點使得“無峰駝”歷經千萬年存續至今。緊接著提出問題:“從無峰駝身上,給人類什么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我調動起來了,積極去參與討論,探索答案。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被激活了,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三、巧用多媒體,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講授九年級思想品德《和平發展 時代主題》時,我就播放了當前社會熱點——《中日釣魚島問題》視頻,然后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對于釣魚島爭端,中國和日本兩國為什么不輕易發動戰爭?學生紛紛發表看法,老師從中加以引導,讓學生明白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接著我就設計了第二個問題:那什么是和平問題和發展問題?學生回答后,接著我播放了相關戰爭帶來種種不幸的相關視頻。看完后,我又問第三個問題:我們為什么不要戰爭,而要和平呢?學生回答后,我又問:大家都希望和平,但放眼世界,當今世界并不太平,是哪些原因導致世界并不和平呢?我又播放了引起世界不和平原因的相關視頻,然后學生概括。整節課中,我通過多媒體視頻作為材料引子,采用設疑引思法,層層遞進,激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興趣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巧用多媒體,進行德育滲透
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是學校教育中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但德育的內容比較抽象,學生不易領悟,導致教學效果往往欠佳。多媒體技術打破時間、空間和地域限制,把多種元素結合在一起,為思想品德課提供大量的信息資源,并形象生動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從而對學生的心靈起到震撼作用,為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在講七年級上冊《保持樂觀健康的心態》這一框題時,我就給學生播放了首屆《中國達人秀》冠軍、榮獲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的無臂鋼琴師劉偉的視頻。看完視頻,學生都被劉偉的事跡感動了,有的甚至淚流滿面,對此情景我就問:“同學們,劉偉對待生活的態度,啟發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挫折呢?”有的說 :“勇敢面對生活”,有的說: “積極樂觀面對生活”等。針對同學們的回答,我不失時機地說:“同學們說得很對。其實,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挫折,我們應該保持樂觀健康的心態去面對。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像劉偉一樣堅強勇敢地面對生活。”通過多媒體技術,我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把抽象的哲理知識和視頻結合起來,把無形德育變得觸手可及,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