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的情感教學雖然提了很多年,可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一旦有什么問題,教師更多的是從方法、態度上找原因,往往忽視了一個最關鍵的因素——師生情感。試想,如果學生與你有感情,他就會天天盼望你上課,積極主動饒有興趣地去學習你的課,這樣的教學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師生情感是情感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具體實施情感教學呢?
一、運用語文學科的特點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人文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有很強的實用性,但同時也具有很強的思想性、人文性、形象性和綜合性等特點,這使語文學科不可避免地具備各種非智力因素,所以新舊大綱都強調它的人文性。利用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我們不要一味追求培養知識淵博的人,要尊重學生,發展其個性,將學生培養成有獨立判斷能力、具有獨特個性的人,將學生當做獨立、自由、自主的人。
在教材處理上,教師應體現新文本的情趣、理趣、諧趣以及由此產生的美趣,給學生以全新的心理感受與視角沖擊,教學中要真正體現出文學就是“人學”,力求文學作品思想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需要往往是興趣的前提,所以我們語文教學應該改善和發展學生對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需要,培養學生對客觀事物和對象正確的態度和體驗,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我們要多聯系實際,突出語文的實用性,讓學生感到生活離不開語文,從而需要語文,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對語文的興趣。
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方法很多,可以是激勵、懸念、競賽式等教學方法,也可以采用“電教演示”等教學手段。總之,只要教師認真地把握好教材內容和結合學生的實際,因課制宜、因材施教,哪怕是一句藝術的語言,講一個動聽的故事,舉行一次有趣的活動,甚至教師做一個恰當的手勢,都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找準教學的切入點。如我在講朱自清的散文《春》時,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從喚起學生對生活的聯想入手,從而調整了情緒,引起了共鳴,讓學生迅速進入春的情境之中。一提到“春”,學生便自然聯想到“一年之計在于春”“春眠不覺曉”“滿園春色關不住”等美好的詩句,自然導入描繪春天的一幅幅圖景:春草圖、春花圖、春雨圖,享受到春的愉悅。因而,在強烈的情緒感染下,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春》這篇課文的學習之中。
三、挖掘教學方法的情感
這是情感教學較高級的形式,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語文教師必須認真鉆研、精心準備的,是教師綜合素質的體現。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充分使用多種教具,特別是現代化的教具,用以增加直觀性、生動性、形象性,使學生受到感染。如:學習《堂吉訶德》,可以組織學生看電影《堂吉訶德》,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去感受,使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學習興趣高漲,產生共鳴,增強語文的吸引力。
2. 拓寬課本知識內容。在教學中適當增加一點科學知識、生活小常識、先進理念、詩詞名句、名人軼事、名著欣賞等,有助于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更讓他們感受到知識的海洋是多么的寬廣和樂趣無窮。
3. 參加生活實踐活動。將語文活動擴大到現實生活,將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如:要寫介紹建筑物的說明文,理解空間順序,可以先帶學生參觀某一建筑物,然后作文。這樣,學生學習的勁頭更足,又可以言之有物。批改作文時,我們可以將學生再次帶到這棟建筑物來,邊參觀邊評改,用事實說話。這樣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增強授課過程的生動性。教師要做到語言生動、語調豐富、語氣適度,要詞語豐富、幽默風趣、有親和力:這就是增加教師自身的吸引力,平時教師要加強這些基本功的訓練。
5. 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課堂結構靈活多樣,教學形式豐富多彩、寓教于樂,讓學生感受到學語文是享受而不是負擔。如:演講比賽、辯論會、演課本劇、故事會、詩詞朗誦、作文競賽等,形式多樣、不拘一格。要讓學生充分發揮個性、展現才能,把語文課當作展示自己的舞臺。這樣,學生當然渴望、熱愛語文了。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