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教學是實施新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差異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于一個以總分成績均衡分班的班級來說,學生的學習能力必然存在差異,在課堂教學中很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施以不同的教學,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的習慣做法是對班里的學生根據學習成績,學優生和學困生搭配,進行異質分組,組成課后學習小組。其目的是讓學優生幫助學困生,達到共同進步。然而事實是,這樣一種分組方式讓學優生在學習小組里鶴立雞群,平生優越感,造成不思進取的狀態;學困生在學優生面前永遠是個聽眾,而不是積極的參與者;更有甚者,一些學困生由于自卑感強而不太愿意參加小組的學習活動。針對這個情況,在高一第二學期文理分科后,筆者對所任教高一(4)班的學生在物理第二課堂中實行“同質分層,異質分組”的學生分配原則,組成學習合作體,經過一個學期多的探索實踐,此種教學方式取得了顯著效果,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讓差生體會到進步的喜悅,更讓好學生體驗到強者的風范,充分證明了“同質分層,異質分組”教學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同質分層,異質分組”的組員分配原則
筆者任教的高一(4)班是高一第二學期初文理分科后均衡分班組成的班級,是個理科班,有60個學生,班里學生對以前所學過的物理知識掌握程度不同,在學習物理的能力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同時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是不同的,學生個體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根據高一第一學期三次大考的物理成績,首先將班里的學生進行同質分層,成績排名在前20名的學生分在C層,21-40名的學生分在B層,41-60名的學生分在A層。其次,按照每層里的各個小組成員物理總分相當的原則,再把A、B、C三層細分成A1/A2/A3/A4、B1/B2/B3/B4和C1/C2/C3/C4小組,如此分組,每小組有5名學生,且這5名學生物理學科的成績都差不多。
二、“同質分層,異質分組”的組員學習心理和教師教學輔導
A層的四個小組的學生在班里的物理成績是靠后的,但小組的全體成員的物理成績差不了多少,誰高誰低還未可知,在這種情況下,不甘落后的人性被激發出來,面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在一起討論的時候,因為大家的水平都差不
多,每個人發表看法的機會也就均等,基礎再差的學生也都敢于“亮劍”。可能有些老師會有這樣一種擔心:基礎都差不多,怎么互相學習和進步呢?其實基礎差不多更能知道彼此學習能力上的不足,更能互相學習和積極討論,有一個學生說,成績好的同學只會告訴我答案,我聽不懂,與成績相當的同學一起討論反而收獲不少。可見,“以優帶差,差將不差”只是老師的美好愿望罷了。通過同質分層,老師參與他們的小組學習活動時,就更能有針對性地做出指導,有計劃地印發針對該層學生的學習資料,幫助他們突破學習物理過程中的難點,這也正是基礎差的同學所急需的;而這個是異質分組無法做到的。有一次參加完他們的小組活動后,A層有一位學生說了這樣一句話:“這個資料里的知識點正是我冥思苦想而不解的內容,現在好了,都在資料上,太解渴了。”由此可以知道,基礎差的學生需要的不是老師安排一個成績好的同學“一對一”就行了,而是要幫助他們歸納知識點,突破難點,而這些資料對于成績較好的C層學生來說太簡單了。所以,我們老師只有了解學生所想,給予學生所需,才能有效教學。
對于B層的四個小組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物理成績雖然比A層學生好,也有一定的基礎,但是學習上也會遇到不少困難,這部分學生的變化是最大的,遇到困難時是逃避還是迎難而上決定他們成績的變化趨勢。通過本組其他成員的激勵,他們往往能夠迎難而上,因為一般學生的心理是放松自己的學習容易,放棄集體榮譽很難,老師在參與B層學生的學習小組活動時,提出一些中等難度的問題,讓他們共同討論解決,克服他們在學習物理過程中遇到問題。組員看到本組的其他成員成績進步較大而自己還在原地踏步時,心里肯定會產生跟上隊伍的沖動,成績一直較好的同學的進步,對于中等成績的學生來說觸動是不大的,但是,與自己成績相當的同學進步大而自己沒有進步,心里沒有任何想法是不可能的,老師通過參與該組的學習活動,激勵他們和該層內其他小組競爭物理科總分,個別成員與C層的同學競爭物理成績。學生在這樣的學習小組里,競爭意識會得到加強,爭先恐后去學習物理,從而讓學習充滿樂趣。
C層的學生是三個層次中物理成績最好的學生。分組之后,我問該層的一位學生:“如此強強聯合分組,有什么想法?”這位學生說:“壓力更大,動力更強。”從他的回答中,我明白了,只有與強者競爭,自己才能變得更強,教師參與該層的學生學習活動,應該選擇一些具有拔高性質的題目,讓他們在討論中解決問題。C層的學生學習能力強,他們自己有各自的學習方法,把他們組成一組,互相交流學習方法,效果更加顯著,符合 “共生效應”的原理。
通過以上三組分法,不僅可以讓學困生在較為寬松的環境中共同研究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在互相鼓勵中取得進步,而且也為學優生拔尖提供了競爭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同質分層,異質分組”的教學成果
經過一個學期的 “同質分層,異質分組”教學,實驗班在期末市聯考物理考試中,取得85分以上(含85分)的學生人數在十個平行班中最多,且比排在第二位的班級多8人;而低于50分的學生人數只有一人,其他平行班低于50分的學生最少的也有6人,這個班的物理平均分是75.3分,在十個平行班中最高,高出排名第二的班級足足有9分。更可喜的是,全班同學學習物理的興致更高了,學習的勁頭更足了,學生的這樣一種學習狀態,更讓筆者堅信他們的物理成績能夠更上一層樓。
從教學實際的踐行和初步的效果可以看出,物理教學中,“同質分層,異質分組”比單純的異質分組更具有可操作性,效果更顯著,學生更歡迎這種分組教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