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敘文的創作非常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與個性化的創作,在高一對學生進行記這方面的指導是十分有必要的。記敘文本是以記敘與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光有記敘而沒有描寫的文章是沒有活動的,因此在教學中應側重于學生描寫能力的訓練。高中語文新課標的“實施建議”部分對寫作有如下表述:“寫作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
然而,目前高中生的寫作情況卻很不容樂觀。許多高中教師認為記敘文寫作教學應該是初中的教學任務,議論文寫作才是高中生寫作訓練任務的主體;同時他們認為,在高考中議論文是一種最保險、最穩妥地一種選擇,于是在高一就迫不及待地對學生進行議論文寫作訓練,揠苗助長的結果導致許多高一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僅沒有提高,甚至有倒退的現象。長此以往,將不利于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更談不上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創作了。記敘文的創作非常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與個性化的創作,因而在高一對學生進行記這方面的指導是十分有必要的。
記敘文本是以記敘與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但初中階段對學生記敘文的指導只側重于讓其將事件敘述完整,講清楚,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因而高一學生寫記敘文時還是只會簡單地將事件作一描述,再加上幾句抒情性語句,湊滿800字即可。本來非常重要的描寫(含環境描寫、細節描寫、場面描寫等)被忽視了,其結果便是文章的人物形象不突出,語言非常乏味,情感大打折扣。整個教學過程主要是由四個環節構成。
一、研讀文本,精心預設,挑選范例,形成序列
通過對粵教版高一課文的認真研讀,根據讀寫結合的原則,筆者發現,優秀課文的思想和語言,表達方式和技巧,都可以作為作文的典范。雖說讀有讀的規律,寫有寫的路數,但讀寫同用一個范本能夠充分發揮閱讀教材對作文教學的指導作用,更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揣摩、模仿,更能節省教師的教學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經過一輪的教學,筆者依據文本的內容,從描寫的角度認真地從課文中挑選范例,形成相應的作文教學序列:
二、展示范例,提供規范,明確要求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結合閱讀教學,展示可供模仿與創作的課文范例,與學生共同歸納出相關的寫作要點。同時根據課文的知識要點確定相應的練習題目,明確下一階段的寫作要求。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一課時,根據運用“多種的描寫手法,多角度、有層次地描寫景物”這一知識要點,筆者選取了原文的第四、五自然段與學生共同探究與歸納如何才能讓景物描寫顯得更加生動形象的方法。通過對文本的分析,師生最后得出讓景物描寫顯得更加生動形象的方法是:
①選準對象,仔細觀察,對景物進行多角度的描寫。
寫景的角度:景物的形狀、聲音、色彩、味道等;遠眺、近看,俯瞰、仰視,正面、側面,靜態、動態,整體、局部等;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感覺。
②仔細觀察,對景物進行多層次的描寫。
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如由表及里)或感情順序。
③綜合運用各種手法。
首先是錘煉寫景的修飾語,像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運用“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層層”“零星”“裊娜”“羞澀”等修飾語。
其次是調動各種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夸張、通感”等修辭手法和“遠近高低結合、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結合、襯托、烘托、渲染、對比等表現手法。
范例與創作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更容易掌握知識要點,也便于進一步地模仿與創作。
三、課堂(課外)練筆,互相交流,共同修改
明確寫作的方法與要求之后,學生便可根據教師提供的作文題目在課內或課外進行創作。教師根據學生的習作選取一篇或一段較有代表性的作文供全班同學修改。首先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評價細則;然后讓學生通過互相交流提出相應的修改意見;最終達到明確寫法,不斷提高寫作技能的目的。在完成《我的母親》的教學以后,筆者要求學生運用細節描寫的相關技巧完成一篇記敘文的創作,并節選了一些片斷供學生進行修改。
附:
1. 學生習作片段展示
寵物鼠和鐵籠子是我初一時用打暑期工的錢買的。養了兩年多的寵物也有了感情,我絕不允許“它”的“墳墓”是垃圾堆。怎能如此這樣對待一個生命,我固執著,爸的話音落下沒到三分鐘,他就強行把我的東西給處理完了,在這過程中我沒有說半句話,我的眼珠子憤恨地盯著他。等他回來后,我嘴角微微向上翹起,平靜地對他說:“老爸,你做得‘很好’啊!”他接應:“是啊!我當然做得很好啊!難道像你嗎?”我的眼眶早已充滿淚水,聽他這么一說,兩行淚水直奔而瀉。
(《那一天,我造反了》)
2. 習作評價:按照評價標準你認為這個片段寫得好不好?請你說明理由。
①評價細則。
說明:各項評分內容按好中差三個等級評定,總分取自評和他評的平均分。
②依據細則,學生討論評價。
優點:
作者選取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突出了父女之間的矛盾,事例還算比較典型。在寫作時運用了動作、語言、神態等細節描寫。語言表達通順,無語病,無錯別字。
缺點:
這個文段的細節描寫還不是很到位,人物形象不夠生動,欠缺一些修辭手法。
3. 習作修改(小組討論完成)
“他就強行把我的東西給處理完了,在這過程中我沒有說半句話,我的眼珠子憤恨地盯著他。”這一句不能體現出父親的性格,過程稍嫌簡單,也沒有進一步體現父女之間的矛盾。可從細節和修辭上對它進行修改。可修改成:
父親二話不說,三步并作兩步大步流星的把我東西給奪走。我沒有追上去,而是跑到窗戶邊上,看他想怎么樣。他把花盆高高地舉起再狠狠地摔下去,“砰”一聲落在我的心頭上;然后他又拿起一塊磚使勁吃奶的力氣扔向我心愛的籠子,“砰”一聲不僅砸爛了我的籠子更是砸碎了我的心。
評價:記敘文中記敘和描寫是密不可分的,用形象而生動的語言對人物事件進行具體細致的刻畫和描繪會讓記敘文中的人物事件更具可感性。原文只用一句話交待了父親的行動,而學生修改過程中添加了許多形容詞,如“三步并作兩步大步流星”、“高高地”“狠狠地”“吃奶的”等,使事件更具可感性,人物形象也更突出,為后文父女矛盾升級作了一個鋪墊。
四、刊印成冊,展示風采,激發興趣
在每一個月學生所寫的文章中,挑選出若干的優秀作品,刊印成小報,供年級的學生閱讀,目的是展現學生的自我風采,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積極性。
一輪教學下來,筆者發現學生描寫能力的提高確實讓記敘文顯得更為靈動。筆者亦感到以課文為依托,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教學方式才能讓課堂真正地活躍起來,才能真正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才會更有效率。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