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府和社會對教育投入的增加,教育系統職務犯罪現象日漸突出,成為職務犯罪的多發區。在江蘇徐州市某高校,去年已先后有兩名后勤干部因受賄罪獲刑。(見《法制日報》)
高校后勤系統可謂高校的“后院”,是為高校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提供有力物質支撐的重要部門。如今多數大學的后勤業務已經遍及飲食服務、建筑、運輸、勞動服務、酒店、旅行社等各個領域,系統的龐雜給經營管理提出挑戰的同時,也給一些人施展權力尋租提供了諸多良機。倘若這后院著了火,后勤保障部門又如何能保障師生正常的生活需求,免除其后顧之憂?
遏制高校“后院著火”現象,就要找準火源究竟在哪里。按理說,高校實行后勤社會化改革后,學校與后勤實體之間實行合同式管理,雙方理應權、責、利分明,但一系列貪腐案則揭示出,如果相關制度設計不完善、不健全,個別權力尋租者以權謀私的方便之門便會大開。權力插手后勤資源調配的一大惡果,便是相關后勤單位的經營效率盡失,進而使師生利益蒙受損害。由此可見,高校后勤的社會化改革必須走制度化、規范化之路,而不能名不副實,給權力尋租留下可乘之隙。
責任編輯 鄒韻文
幼兒園手工作業
累壞家長誰之過
現在,對于部分幼兒家長來說并不輕松。幼兒園老師布置的各式作業,著實累壞了家長們,甚至許多家長一提起這事都有同感,也很無奈。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后,基本上每個月都要接到一件手工作業任務,如用環保材料制作火箭、手工縫制布偶、制作卡通水彩畫冊、中秋節花燈等等,太折騰人了。幼兒園的手工作業對家長來說成了一種負擔。
那么,幼兒園手工作業累壞家長誰之過?目前,不論是公辦還是私立幼兒園,大部分都會設計各種親子活動、親子作業。當然,其目的是為了鼓勵親子互動,增進親子感情,可以說初衷是好的。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幼兒手工作業卻變成了家長作業。由于幼兒園的學生很小,老師布置的作業基本上都無法獨立完成。這就變成了主要是家長做,孩子在旁邊打下手。為此,每完成一件手工作業,從頭到尾都變成了家長唱主角。從上網找手工制作攻略、購買各種材料,到向親戚朋友收集塑料泡沫、硬紙板等,整個制作過程都讓家長操足了心。就怕做得不夠好,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得不到表揚,心里難過。由于有著這樣的想法和擔心,家長們普遍反映太累了。
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把一件本來是開發孩子智力、培養動手動腦能力的事,變成了家長的事,這本身就違背了手工作業的初衷,家長不累才怪呢?幼兒園手工作業累壞家長,既有學校的責任,更有家長的責任。關鍵還是要以平和的心態對待,正確引導孩子去完成。而不是單純的變成一種硬性的評比任務和獎勵指標,這與幼兒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
能否像大學一樣
地迎接新員工
今秋,東華大學在還沒開學時,就已通過“易班網”讓大學新生提前體驗到校園生活。在這里,近3000名尚未謀面的準新生不僅能對各類報到、注冊等可能遇到的問題找到答案,還能向老師及學長、學姐問問未來上課、專業、就業等情況,甚至找到即將與自己同窗四年的同學和輔導員。(見《新聞晚報》)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在迎接新生的服務方面下足了功夫,比如通過人人網、微信公共平臺、新生QQ群等方式,讓還沒來到學校報道的大學生提前對學校有足夠的了解,提前在網上架起友誼之橋,從而讓同學們在開學后能夠很快地融入到學習之中。
其實,這也給很多校園以外的單位一個啟示:是不是也能夠采用類似的方式給予那些從大學畢業、準備要踏入職場的新人們一些提前的體驗。比如制作“企業小百科”微信,讓新人們能夠對單位的各個分部、部門、人員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比如提前建立聯系群,安排一個“輔導”老師,讓新員工能夠有一個互相交流、支持的圈子;比如讓新員工加入單位的微信公共平臺,不時收到單位最新的工作動態,從而在還沒有正式上班前就對單位的工作開展有一個大致的認識。總之,方式有很多。希望象牙塔以外的社會也能如同關愛新大學生一樣地關愛自己的新員工,因為他們的未來就是本企業、單位的未來,服務好他們就是服務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