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座位,是每個小學班主任的常規工作。
在安排座位時既要考慮學生的身高問題、視力問題,也要考慮學生間的個性搭配是否合理,男女搭配是否合適等問題。作為班主任,雖然我們左思右想,自以為已經把座位安排得很恰當了,但是學生還會滿腹牢騷:“我不喜歡XXX,我不想和他一起坐。”好不容易把學生安撫好了,家長又有話要說:“老師,XXX總是干擾我孩子學習,我們孩子不能和他坐。”“XXX太不講衛生了,能不能讓我的孩子跟別的孩子坐?”總之,無論我們怎樣費煞苦心,安排座位時總不能讓所有學生和家長稱心滿意。
就算我們在安排座位時,真的能讓班上40多個孩子和他們的家長都感到滿意,那我們給學生安排座位這事情的本身,難道就沒有什么可質疑或者可改進的地方了嗎?
想想看,小學6年,個子長得高的學生永遠坐在后面的座位,他們不了解坐在前面的滋味;個子長得矮的學生永遠坐在前面的座位,他們也從沒有坐在后面的感覺。成績好的學生永遠要和成績差的學生做同桌,因為要“一幫一”,他們沒有嘗試過和其他同學做同桌有什么不一樣;紀律不好的學生始終要跟溫順乖巧的學生坐,因為要向別人學習,他們也沒有體驗過和其他個性的同學怎樣相處。這樣一來,6年過去了,直到畢業離開母校,很多學生和班上一大半的同學還沒做過同桌,也沒有過太多的交流;很多學生長期坐在同一個位置上,班上的其他角落、其他座位沒有體驗過,這不能不說是小學生涯的一種遺憾!
站在培養學生有主見、有獨立人格的角度來看,每一學期的座位都是由老師來安排,每一個同桌都是由老師來指定,這是剝奪了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站在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的角度來看,總是讓學生與固定的同學做同桌,這是扼殺了學生與不同個性脾氣、家庭背景的同學交往的機會。站在培養創新思維的角度來看,總是讓學生跟固定的同學組成交流互動的學習共同體,這其實是關上了他們傾聽不同聲音、與不同思想碰撞的門。
綜上所述,安排座位這件小事情,其實大有文章。如何在安排學生座位這件小事上花心思,讓它為教書育人服務,讓它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在我的班上做了以下嘗試:
我以一周為單位,周二、周三、周四連續三天,學生按照我安排的座位來坐,這安排中有“一幫一”“動靜搭配”“身高搭配”等常規元素,不必多說。但周一和周五這兩天的座位安排,我進行了創新:
周一:自由選座位。學生喜歡坐哪一組就坐哪一組,喜歡坐哪個位就坐哪個位,哪個座位沒有坐過的就到哪個座位坐。但有5點要求:1. 不準提前約定“你坐這個座位”“我坐那個座位”,各自想坐哪個座位都必須保密;2. 一坐下來不管同桌是誰也不準再變換座位;3. 入坐后跟同桌握手問好,和諧相處一天;4. 如果你設想好的座位被別人先坐了,要另外選座位,不準出現爭搶現象;5. 不遵守以上4點游戲規則的同學,取消參加自由選座位的游戲資格,天天坐在老師指定的位置上。
周五:抽簽定座位,把全班的座位分“一行1、一行2、二行1、二行2……”寫成小紙條,裝在盒子里。周五的早上由值周班干捧著盒子,每個同學進教室時從中抽一張,抽到什么座位就坐什么座位。有3點要求:1. 尊重抽簽的隨機性,不耍賴;2. 入坐后跟同桌握手問好,和諧相處一天;3. 不遵守以上2點游戲規則的同學,取消參加抽簽定座位的游戲資格,天天坐在老師指定的位置上。
每周周一和周五這兩天,由于我在座位安排上花了點心思,搞點小創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
1. 安排座位的創新讓班上學生熱愛班級,熱愛上學。新座位新同桌讓學生感到上學充滿期待,充滿新鮮感,上學進教室成了學生開心并向往的事情。學生非常喜歡周一和周五這兩天,周末盼著周一的到來,周二就盼著周五的到來,他們每天每周都以玩游戲的心情期盼著上學,大大滿足孩子在游戲中成長的心理需求。
2. 安排座位的創新讓班上學生自由成長、快樂成長。他們感到自己有自主權、有選擇權,深受尊重,身心愉快,他們覺得有機會把教室里的每個座位都坐了一到兩次,有機會和每個同學都做過同桌,心滿意足。
3. 安排座位的創新讓班上學生學會了與人相處,學會了做人處事。在自選座位和抽簽選座位中,他們學會了與值周班干、與不斷變換的同桌進行協商、謙讓、合作。
4. 安排座位的創新讓班上學生有忙不完的事情和花不完的心思。每周選什么座位,每周怎樣與新同桌相處,消耗了他們多余的精力和五花八門的心思,他們因此忘記了耍賴皮,少了時間做壞事。班風正,學風好,紀律優,各種榮譽自然接踵而來。
5. 安排座位的創新讓班上學生陽光開朗,真誠相待,親如兄弟姐妹,收獲了珍貴的友誼。過去,班上學生一旦解散活動,總是自覺不自覺分成幾個小團體,各自玩各自的,小團體之間很難融合在一起。男女同學之間要么隨著年紀漸長,隔閡愈大,要么朦朧情緒,關系微妙。現在,大家都帶著游戲的心情愉悅地與不同的同桌和諧相處,本來互相有矛盾的冰釋前嫌;本來互不熟悉的變成好朋友;本來非常默契的更加如魚得水;本來男女之間有微微異樣情懷的現在坦然相對。男女同學之間,個子高與個子矮的同學之間,急性子與慢性子的同學之間,好動與愛靜的同學之間和諧共處。脾氣不好的大家愿意包容他,行動緩慢的大家愿意等待他。
同事們說,無論我當哪個班的班主任,哪個班的孩子看起來都特別順眼,教起來都特別舒服,相處起來都特別像孩子。在我班上,學生不管高矮肥瘦,都是一臉坦蕩一臉真誠,玩什么都不分彼此,有什么活動都團結合作,學習成績上來了,各種比賽佳績頻傳。
瞧我這個班主任當的——哈哈,省心省事,可開心了!
哦,原來建設快樂和諧的班集體,可以從小小的座位開始!
(作者單位:廣東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