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樂起
陰差陽錯,這學期,我成了一(5)班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開學第一天,我就把孩子們的座位初步定下來了。十幾年的班主任經歷告訴我,座位是個極其敏感的話題。關于座位安排的問題,竊以為,宜早不宜遲!因為這時候,我對孩子的了解幾乎還停留于淺層的外在認知,要確定座次基本是根據身高,很少會夾雜個人的主觀判斷,所排出的座次在一個新群體里可能是比較公平的方法之一了。
想得很快,操作起來可不太簡單。我把58個孩子按照“大小個”依次排成一隊之后,將全班學生分成4組,“小個兒”集中于中間兩組,“大個兒”分至左右兩組,且各個小組的學生身高幾乎相等,四個小組的人數分別是:14、14、14、16。這樣排列有三個原因,一是“個小的”坐在中間不會遮擋他人,二是第一組有前后門,應該多點富足的空間,三是盡量讓每一組的身高相等,以便于日后做出小范圍調整或輪換。
二、間奏
等學生安靜下來之后,我仔細一看,結果卻是:1、組別內男女生搭配比例失衡;2、由于“小個兒”過多,有4個“個小的”也被安放在左右兩組。這可不是我的初衷,看來得對方案進行修改。
首先調整的是各組人數。4個“小個兒”好解決,分別被調整至2、3兩組。這樣各組人數就出現了相應的變動,分別是——12人、16人、16人、14人。這樣前后門就方便開關了,第四組也不那么擁擠了,最主要的是大多數學生被集中于中間兩組,這樣更利于教師對課堂的調控和管理。
其次是各組內男女生人數比例的重新搭配。全班共23名女生,原則上只在第一組和第四組之間、第二組和第三組之間調整,不涉及身高級別不同者之間的交叉對換。這樣,23名女生也基本上找到了自己的新坐標。4個組分別有5名、6名、6名、6名女生。
至此,整個班級的座次基本敲定。我用相機及時拍下了照片,以便孩子在明天早晨第一時間找到自己的座位。
三、和聲
接下來,我要做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宣傳,我必須把自己這樣做的理由、目的,以及今后的打算統統告訴家長們,否則,說情的、抱怨的、反對的聲音會此起彼伏。
果不其然,我晚上回到家電話就沒停止過,這其中有困惑的,也有理解的。我都耐心地向每一個家長做了詳細的解釋,并請他們在交流時互相轉告、代為宣傳。但我知道,僅靠電話里的幾句解釋就想說服家長,獲得他們的認同和支持,還遠遠不夠。明天是開學第二天,家長還是會把孩子送到班級,這個機會我可不能錯過!
第二天一早,我就做好了準備,早早等候在班級,請每一位家長實地觀察全班孩子的座次安排,并向他們發出邀請,對座次提出建議。家長們大多表示認同、支持,也有人提出了一些建議。梳理之后,我對原先的方案又做出了以下幾點調整,并在周五舉行的首次家長會上予以了說明:
1. 為了孩子視力健康,定期組織左右位、前后位輪換;
2. 照顧孩子性格差異、興趣愛好等實際狀況,適當做出局部微調;
3. 考慮班級管理因素,各組力爭做到班干人數均衡、職責明確。
補充說明宣布完畢后,家長們用熱烈的掌聲給了我充分的肯定,班級座位安排也可以說暫且告一段落。但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徹底的、百分之百的公平可言,且我們所面對的受教育者不是一成不變的產品,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著、成長著。隨著對學習環境的逐漸熟悉,隨著學習任務的不斷增加,他們的個體差異將日益凸顯,不論是興趣、愛好、性格、習慣,都會給班級座次帶來新的課題。
四、尾音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以后該怎么辦呢?寫到這兒,一些新的想法悄然在我的腦海里醞釀開了——
1. 根據孩子的身高增長速度,每學年或每一學段組織一次集體排座;
2. 滿足個體需求,設置愛心座位,為身高冒尖的、學有困難的孩子安排專座(不參與集體調整);
3. 尊重學生意愿和發展需求,嘗試讓學生自由選擇座次,然后在教師、家長的積極干預下適當調整。
……
關于座次,我們不能日新月異,也不能墨守成規,但出發點和落腳點永遠只能有一個——為了孩子們健康、快樂、公平地成長!
(作者:安徽含山縣環峰小學)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