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值班來得早,還沒有學生到校,我看到排椅上新到的報紙和雜志,便坐在學校門口芙蓉樹下的排椅上翻看起來。
時間短促,在其中的《人民教育》里看完了一則《隨筆》,這一期的隨筆是呼寶珍老師的《當期待遭遇冷落時》。文中的呼老師“曾自信地以為,有能力改變學生對數學的態度,讓那些害怕數學、不喜歡數學的學生也能愛上數學”,可就在呼老師的一節數學課上,她碰到了一個拒絕回答她任何問題的女孩,以至于呼老師在課堂上的剩余時間“注意力幾乎都轉移到了她的身上”,心情變得極為糟糕,“最終失掉了教學自信,沒有底氣,學生們也受到了影響,課堂氣氛被破壞了,一節課上得十分失敗”。等到課后呼老師找到女孩,試圖探求女孩拒答的真正原因,且努力地表達自己的真誠關心,可收到的還是尷尬與心寒——女孩以“我今天心情不好……我有選擇不回答的權利”相對。文章的字里行間,我能體會到呼老師的失望、低落和惶恐,以及被打擊得粉碎的教學自信的瞬間觸底。
事后,呼老師做了認真的反思,認識到讓“學生站起來后必須豁然開朗后才能坐下”的錯誤理念是因為自己沒有真正做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權”,而應“給他們更多的權利”,“更多地應該是喚起他們對自身的責任感”。呼老師行文至最后體悟到“教師的愛應該是豁達而寬厚的,當我們的愛遭受抗拒和誤解的時候,教師應該有寬廣的胸襟,要能忍受這種抗拒和誤解,用理智去反思、去化解,而反思一定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因為我們畢竟是長者,是教師”。呼老師的話言真意切,反思深刻,可我總感覺字里行間有絲絲隱蔽的無奈。
掩卷沉思,我沒有找到釋懷的疏通暢快或學習之后的豁然開朗。我雖為文中的呼老師對教育教學的執著與熱愛感動,為呼老師對學生的關心負責而敬佩,更為呼老師沒有因為一時一事的熱情受挫而改變教育理想而嘆服,但感動的同時,心里卻總有一絲隱憂潛藏心底,擔心現實中的呼老師會因此受挫,真的失去了對教育教學的執著追求,擔心此事會導致其教學自信心的直接消失和教育熱情的一去不還。因為我也曾有過類似經歷,經常因為對學生好卻感覺他不領情,教過的學生見了面不主動問好而情緒低落,這種低落情緒有時會影響自己較長時間甚至產生敷衍教育和教學的想法。
頷首托腮,垂目下視,我無意中看到了很多散落在地上的芙蓉樹葉子,葉子枯黃,如秋之至。
我心中不由得疑惑起來,這只有深秋才起的落葉景象怎么初夏時節就有了呢?抬頭仰望,發現碩大的樹冠間夾雜著許多半卷發黃的芙蓉葉風吹欲墜。
我忍不住把這個疑問告訴旁邊的同事:“是不是今年太旱了?可再旱其他的樹怎么沒有這種現象?”
同事觀察了一會兒:“你看到了沒?原來去年圍在樹根底下的那個圍壇沒有了!今年因為學校改造,為了美觀把那個圍壇砸了,以保持地面整體平整,現在這樹底下的土因為沒有了圍壇比原來矮了有三十公分。你看樹根都露出來了,因為沒有了圍壇有些水也保不住了,正好趕上今年天旱,這一陣沒怎么下雨,所以就有些葉子往下掉了?!?/p>
“不會旱死吧?”我忍不住為這棵樹擔心,畢竟過去的每個夏季都因為有了它的枝繁葉茂,而讓天天從它身邊走過的我們多了些蔭涼,因為它的蕊綻花開讓我們的身邊多了許多馨香。
“沒事!等它熬過這一陣,把根扎得深了就好了!”
聽完這話,我對剛才解不開的困惑好像一下子找到了答案。
這棵高大的芙蓉樹,因為原來有磚石圍壇,它的根雖沒有扎到地平面以下,卻因為有圍壇里高于地面的土的掩蓋而很難干旱,加之傳達室的工作人員也總是把樹下的圍欄當成了傾倒各種生活用水的地方,這些不時傾倒來的水也能滿足它的生長之需,所以這棵芙蓉樹并沒有過干旱之虞,這也導致它從來沒有為自己的根不深而未雨綢繆,僅僅滿足依賴于些許零散的浮皮剩水,而真到了沒有預料到的變故之時,就只能舍葉保本,干渴一年。
當然,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有了這種經歷,這棵本來依賴于他人之余水而生活茂盛的芙蓉樹,會因為這次意外而真正做到依靠自己的信念之根頑強伸長加深,讓自己因為有了深長根基而無懼于任何外界環境的變化。
想到這里,我又想起了呼老師,想起了她的和我的困惑與苦惱,只是現在感覺輕松了許多。因為我明白了:教師的教育信念應如山中竹,“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咬定青山不放松”。芙蓉樹的根深了,首先茁壯了自己,同時蒙蔭了路人;教師的教育信念強了,首先成長了自己,同時幸福了學生!
(作者單位:山東諸城市龍都街道呂標小學)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