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針對應試教育而提出的教育概念,素質教育遭遇困惑是自然的。不少人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對立,認為素質教育就是沒有考試的教育。但其實,任何教育中,考試考核都是必須的反饋環節,只是考試考核的方式不同、功能不同而已。我國教育的問題出在教招考一體化,考試成為教學的指揮棒。
在我看來,我國有必要對“素質教育”這個于1987年提出的概念進行修正,不再提“素質教育”,而提“個性教育”或者“多元教育”。真正的素質教育,其實就是個性教育——針對每個學生個體,發展學生個性、興趣的教育。簡單來說,就是因材施教。一個學生如果數學好,是人才,如果音樂好,也是人才。學校教育所要做的是,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讓他們做最好的自己。
個性化教育,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同時關注的是學生個體的進步:讓學生與自己比,而不是與他人比。圍繞這樣的教育,學校教育的模式要轉變,不是規定讓學生上同樣的課程,而是開設各種課程給學生自主選擇,尤其隨著年級的提高,讓學生選擇的課程空間應越大。
個性教育關注的是學生的個性發展,這種教育更注重教育的本質。這一概念顯然比素質教育更清晰,需要的是給學生營造個性發展的空間,給學生提供多元教育選擇。進而,我國的教育改革也應朝這方面努力,即落實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打破單一的評價體系,讓每所學校辦出個性和特色。
(見《東方早報》,文/熊丙奇)
親人永遠是最可信賴的導師
我們喜歡把陌生人的話奉為至理名言,大加崇拜,卻常常不把親人的忠告當回事。周星馳的《喜劇之王》里面,有個叫洪爺的小混混,自幼失去雙親,奶奶含辛茹苦把他養大。別看洪爺瘦得像個猴子,卻天天拎著把片刀,喊著嚷著要砍人。
有一次,洪爺跟幾個小混混湊在一起,正商量要去哪里砍人,剛好被路過的奶奶撞見。聽說孫子又要去砍人,奶奶嚇壞了,緊緊拉住洪爺的衣角苦苦哀求,叫他不要去打架。旁邊的周星馳只好上來打圓場,信口扯了個謊:“奶奶,他不是去打架,是去排演話劇?!蹦棠绦乓詾檎妫D憂為喜,忽然掂起小腳在洪爺臉上親了一口,歡天喜地地走了。當著眾弟兄們的面被奶奶如此糾纏,洪爺頓覺英雄氣短,大失臉面。他用手擦掉臉上的口水,仰天長嘆道:“想不到我一世英雄,給她弄得一臉口水?!敝苄邱Y指著奶奶干瘦的背影冷冷說道:“你奶奶一個人那么辛苦地把你帶大,她才是英雄,你不是。”
周星馳留下的經典臺詞無數,唯獨這句,讓我至今難忘。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過幾個崇拜的偶像,大多是遙不可及的大人物,很少會有人想到身邊最親近的人。距離產生美,也產生錯覺。別人給予的小恩小惠,我們常常感激不盡,對于親人一輩子的恩情往往視而不見。佛陀借此譬喻,無非是想告訴那些迷路的小孩:人生路上,親人永遠是最可信賴的導師。(見新浪網,文/姜欽峰)
愛你現在的時光
史鐵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大哥,他曾經有這樣一段話。
當時四肢健全、可以隨地奔跑的時候,抱怨周圍的環境如何的糟糕。有一天,突然癱瘓了,坐在了輪椅上。坐在輪椅上,這時候,抱怨自己怎么坐在了輪椅上,于是懷念當初可以行走、可以奔跑的日子,這時他才知道那個時候多么的陽光燦爛。又過了幾年,坐不踏實了,長褥瘡,各種各樣的問題開始出現,突然開始懷念前兩年可以安穩的坐在輪椅上的時光,那么的不痛苦,那么的風清日朗。又過了幾年,得了尿毒癥,于是開始懷念當初有褥瘡、但是依然可以坐在輪椅上的時光……
所以,史鐵生說,生命中永遠有一個“更”,為什么不去珍惜呢?
愛你現在的時光,過去的已經過去了,較什么勁呢?未來的還沒有來,你焦慮什么?你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恐懼嗎?真正的恐懼不是血肉橫飛的畫面,真正的恐懼是調動你的想象力,把你自己嚇著了。
生命中有一個很奇妙的邏輯,如果你真的過好了每一天,明天就會還不錯。如果我們的生涯非常功利的話,你反而得不到你想要的結果。你越擁有一個完美的過程,你的結局越有可能不錯。
(見《大學生·中國校園》,文/白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