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過后,某天我走進辦公室,感覺一片愁云慘霧,原來是學生給老師的評價表新鮮出爐了。有個同事說:“看了評價心拔涼拔涼的。”另一個同事說:“我昨晚鬧失眠,都是那群學生給我整的。”
我很淡定地安慰她們:“沒事,我們肯定沒辦法做到讓學生百分之百滿意,只要問心無愧就好了。”可同事讓我去看評價時一定要放寬心,本來我對課上的自我感覺頗好,心想總不至于得差評,所以也沒做任何心理建設就直奔評價表。
沒想到薄薄一張表格上面的內容觸目驚心,瞬間擊潰了我所有的自信。
我教兩個班,一個班評價我上課氣氛活躍、幽默,學生都很喜歡上我的課;另一個班卻說我上課氣氛沉悶無聊,基本功不扎實,與學生缺乏溝通,作業多等等,把我批得一文不值。
兩個班程度一樣,每次備課我都十分認真,盡量做到教學內容淺顯易懂,條理清晰,為了不讓學生感覺枯燥,我還會在課堂上穿插一些小幽默。兩個班的教法步驟保持一致,可為何他們的評價卻如此天差地別?
這讓我特別委屈,覺得自己之前所做的努力都是白費。我終于體會到和同事一樣的郁悶心情,安慰別人的話說起來頭頭是道,真正在自己身上卻失效了。
晚上我去一個常去的論壇發了個牢騷帖,沒想到引起的反響不小。
有人回復:“你不可能讓所有學生都滿意,做好你自己,加油!”
我嘆口氣,這跟我安慰同事的話沒什么兩樣。
有人跟帖:“差評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痛啊親,某淘寶店主留。”
繼續刷新,又有人回復:“看樣子是剛當老師不久吧?不然不會這么在乎,也許你再當久一點就看開了。”
我苦笑一下,我已經當了好幾年的老師,不過剛調來新學校不久,所以沒當班主任,只接了這兩個班的英語。在以前的學校我根本沒得過差評,而且自問與學生相處都不錯,怎么在這里就被批得體無完膚了呢?我在乎我的名聲,更在乎學生對我的看法,叫我如何看得開?
如果“看開”意味著聽之任之放任自流,這實在不像我的風格。
有個回復說:“兩個班評價相差這么多實在不可思議,建議你最好詢問下學生,畢竟他們才最清楚事實。”
這跟我的想法不謀而合,我決定從學生入手。
第二天,我找來給差評那個班的班長交流情況,開始她以為我要打擊報復,有點害怕,一直強調那份評價不是她一個人寫的,是全班同學共同參與。我便告訴她我沒有責怪他們班的意思,只是覺得很難過,既然對我的課有這么多意見,為什么不當面跟我說?我并不是那種不虛心的人,如果我聽完意見執意不改,他們再去學校給差評也不遲。而現在我純粹想問她究竟該如何調整上課的方向。
大概看我的態度很誠懇,班長終于放下心來,告訴我因為我初來乍到便接替了她們之前英語老師的位置,她們都很不適應我的教法,所以在評價時便沒有手下留情。
我逐條與她探討他們班給的意見:基本功不扎實其實說的是我的英語板書寫得比較潦草,他們看不大清楚;與學生缺乏溝通是希望我課后能與他們班的同學多一些交流;至于作業多,她說以前的英語老師多是布置口語方面的操練,而我布置的作業需要書寫的內容太多。
最后說到為何評價和另外一個班相差很大時,班長不好意思地笑了:“可能兩個班性格不一樣吧,我們班的同學笑點太高,老師您講的笑話沒辦法吸引我們,所以便覺得氣氛沉悶;而他們班覺得很好笑,自然就喜歡您上的課了。”
終于弄清楚問題所在,我長舒了一口氣:“你們要能早點跟我提意見就好了,我也不至于被你們的差評折磨得一夜沒睡好,一直在反省我的教法究竟哪里出問題了。”
班長說:“其實這回我們給大部分科任老師寫的意見都比較尖銳,也不是針對您一個人。”
我笑道:“今天能和你推心置腹地聊天很開心,我們作為科任老師,真的沒辦法做到像班主任那般和你們親密無間,看來以后得盡量多一點跟你們進行交流,免得又被扣上與學生缺乏溝通的帽子了。”
班長抱歉地說:“我們也需要反省一下是否對自己要求太低,對老師卻要求太高……”
“說到這點,我也有個小小的建議,就是以后給老師的評價能否委婉些客氣些,畢竟我們也是有尊嚴的,這回好多老師因為你們的評價而失眠呢!”
班長表示會回去給同學們反饋,我如釋重負,這場師生交流的效果遠比我想象中的好。
雖然他們給了差評,但我并沒有放在心上,之后的日子對兩個班仍然一視同仁。我接受建議,板書寫清晰了,作業分量減少了,還上網搜索更多好玩的游戲和笑話嵌入課堂教學,盡量做到寓教于樂。
轉眼學期接近尾聲,我再次請學生們給我提建議,這回收上來的表意外地充滿了人情味。其中一個學生這樣說:“老師,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你的努力我們都看到了,寫這張紙條不是為了給你提出一些建議,也不能幫到你什么,但真心想跟你說一聲謝謝,辛苦了。今后我們會更加努力,不讓你失望。這些話一直想跟你說,今天總算有機會了!”
我很感動,當老師最欣慰的莫過于學生肯定自己,我終于擺脫差評的陰影了,以后會一直朝好評這個方向努力。
(作者單位:廣東陸豐市東海鎮龜山仔九巷一號)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