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橡膠壩基本受力情況進行初步分析,通過對壩體基礎底部地基允許承載力計算、壩體抗滑穩定分析計算,并校核壩體在運用期組合下壩趾處的抗壓和壩踵處的抗拉計算。以試驗數據說明橡膠壩的受力情況和穩定分析計算過程。
關鍵詞:地基允許承載力;抗滑穩定分析;校核
中圖分類號: TV 文獻標識碼:A
1 基本情況
忙孝大溝引水攔河壩位于南勐河勐勐河段(雙江縣城內),壩型為橡膠壩,壩軸線距雙江大橋上游45米,攔河壩以上徑流面積93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來水量60234萬m3。設計壩袋高2米,長度為76米,經計算,當堰上水深為0.5米(允許堰上最大水深)時,堰上過水流量為42.85m3/s,(本工程僅在枯期蓄水,汛期坍壩泄洪,攔河壩對洪水位、泥沙淤積等無明顯影響,不致改變河流特性)壅水長度為1094.03米,蓄水量為15萬立方米。
2 工程地質條件
南勐河下游的勐勐壩屬侵蝕堆積地貌盆地。盆地受河道主流向支配而平坦,河道兩側是沖積、洪積、沖洪積砂礫石、粘土、粘質砂土組成的河漫灘。盆地第四系覆蓋之下分布有第三系半膠結的巖屑、粉砂巖及褐煤層,該層一般厚150~350米,最厚達600~700米。從壩址區河床橫剖面被地質鉆孔揭露的地層巖性從上往下分別為:a層為河沙層,厚度0.5~1.0米;b層為灰白色中密實礫石,厚度0.2~0.8米;c層為褐黃色亞砂土偶夾礫石,飽水具有粘性,厚度3.0~5.0米;d層為河砂層,偶夾石英巖、石英砂巖、花崗巖圓礫,厚度2.0~3.0米;e層為中密實礫石,厚度0.2~1.5米;f層為淺灰綠色亞砂土,飽水具有粘性,并隨著深度的增加,亞砂土粒度變細,硬度變大,膠結性也逐漸增強,此層厚度大于20米。根據壩址區地質鉆孔資料和重力觸探試驗資料,選擇c層為橡膠壩基礎持力層。
工程區穩定性差,按1/400萬《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工程區地震基本烈度為8度。工程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3g,地震動反應譜特周期為0.45s。
4 壩體穩定性分析
4.1荷載組合
根據《水閘設計規范》SL265—2001的規定,本工程等別為Ⅳ等,主要建筑級別為4級,工程規模為小(1)型。根據《橡膠壩技術規范》(SL227—98),作用在橡膠壩的各種荷載參照《水閘設計規范》(SL265—2001)進行計算。本工程只對大壩主體結構(壩袋、基礎底板)進行受力分析及穩定計算,作用在壩體上的荷載有:①壩體自重W1 、W2 ;②水平水壓力P1 、P2;③垂直水壓力Q1 、Q2;④揚壓力U1 、U2;⑤泥沙壓力PS ;⑥地震慣性力PE1 、PE2 ;⑦地震動水壓力W 。荷載計算成果見表1。
4.2抗滑穩定分析
① 基本組合時,取持久狀態對應的設計狀況系數ψ=1.0,結構系數,結構重要系數。
結語
橡膠壩是一種比較經濟、適用、美觀的壩型,大多廣泛建于平原地區、大中城鎮區附近。在壩型選擇時應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建壩地區的地形、氣象、水文、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流域(或地區)水利綜合利用規劃、社會經濟和環境評價等基本資料,興建于城鎮區的橡膠壩,除考慮上述因素外,還應重點考慮城市防洪要求和環境影響評價。壩址選擇時應根據橡膠壩的特點和應用要求,綜合考慮地形、地質、水流、泥沙、環境影響等因素,經過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壩址。橡膠壩工程布置宜包括土建、壩體、充排和安全觀測系統等,應做到布局合理、結構簡單、安全可靠、運行方便、造型美觀,壩軸線應與壩址處河段水流方向相垂直。
參考文獻
[1]張士辰,楊正華,郭存杰.我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管理對策研究[J].水利水電技術,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