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鐵路線路的穩定和安全是鐵路建設的頭等大事,在路基和橋梁之間設置過渡段,可以使軌道剛度變化,降低線路振動,本文將分析路橋過渡段線路結構變形不一致的原因,通過實例闡述路橋過渡段的施工處理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過渡段;碾壓器械;沉降
中圖分類號: U213 文獻標識碼:A
我國近些年鐵路建設飛速發展,高速鐵路建設進入了快車道,而鐵路的路橋建設必須本著安全、可靠為前提。它要求鐵路系統具有高品質和高可靠性。鐵路的穩定與平順是不可或缺的。一般我們在路基與橋梁連接處,由于剛度差別大,會增加列車與線路的振動,影響線路結構的穩定,甚至危及行車安全。在路基與橋梁之間設置一定長度的過渡段,可減少路基與橋梁之間的沉降差,達到降低振動,減緩線路結構的變形的效果,保證列車安全、平穩運行。
1 路橋過渡段結構變形原因分析
路橋過渡段受到高速運行車輛動荷載的作用時,在橋頭處往往會出現振動較大的跳車現象,這種現象在鐵路或高速公路的路橋過渡區段都有可能出現。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1地基條件原因
在軟土地基上,路橋過渡段的路和橋的工后沉降量是不同的,因此在路橋過渡處必然有沉降差。地基土的性質及結構不同,所產生的沉降和沉降達到穩定所需要的時間也不同。所以,地基工后沉降是地基造成橋頭跳車的成因。
1.2橋臺后路堤填料的原因
橋臺后路堤填料一般全是填土。由于施工的原因,往往作業面相對狹小,碾壓質量不易控制,其壓實度達不到設計要求。路橋過渡處常會產生細小的伸縮裂縫,經過地表水或雨水的滲透后,會使路基填土出現病害,強度降低,產生沉降。或由于水的滲透流動帶走填料中的細顆粒土,使得路橋過渡處出現沉降變形。
1.3設計及施工原因
設計時對路橋過渡區段的施工碾壓過程考慮不周,對填料的要求不嚴格,橋臺后的排水設計考慮不周,都將影響其施工質量。施工時對工期或工序安排不當,不能夠很好地控制填土壓實質量,使得填土本身出現沉降變形。
2 路橋過渡段的施工處理措施
2.1橋頭設搭板和枕梁
上置式鋼筋混凝土搭板是搭板立面布置的基本形式。它一端支撐在橋臺上,另一端簡支于枕梁上。搭板既可水平放置,也可傾斜放置。板厚可均勻,也可漸變。搭板的設計按簡支板進行,枕梁按彈性地基梁計算。搭板的長度一般都小于10m,以5~6m最多,個別情況可達15m。
2.2過渡段施工設備、配料配置
將級配粗粒料(如碎石、砂礫石、水泥石灰穩定砂石土、低等級混凝土等)用于路橋過渡段的填筑,無論是鐵路系統還是公路系統,都是一種最常用的減小路橋間沉降差的處理方法。
2.3施工過程控制
首先根據攤鋪面積計算過渡料、包邊土及橋臺錐坡填料的填筑用量,并用白石灰分格。過渡料與橋臺錐坡填料在級配料站拌和,采用自卸汽車運輸到施工現場;包邊土采用自卸汽車從已檢驗合格的取土場運輸至施工現場。
2.4過渡段實驗數據的采集及分析
在過渡段施工前,對原地面及橋臺基坑回填級配碎石壓實指標進行了現場檢測,數據如下表:
根據上表可知,原地面及橋臺基坑回填級配碎石壓實指標滿足設計要求,可進行下一步的過渡段的施工。
3 加筋土路基結構
3.1使用加筋土路基結構來處理橋臺跳車是能大大減小橋背路基的沉降,二是能將橋背土路基與橋臺交界處的臺階式跳躍沉降變成連續斜坡式沉降。一般認為,只要是連續性斜坡式沉降,且總沉降在4-5cm之內,就能消除跳車現象。東、西兩橋臺處理跳車的工程費用基本相同。經過觀測路基表面沉降,未加土工網的東臺中線沉降1.9cm,最大沉降為8.3cm,且呈臺階式跳躍變化。西臺橋背填土中鋪加土工網后,中線沉降為0.2cm,最大沉降為0.4cm。由此不難看出,土工網不僅能減小總沉降,而且能使其沉降呈線性連續變化。
3.2橋頭路面結構的改進
從理論上講,單純的路基沉降都可以通過施工方法和施工管理的改進,以及出現沉降后的路面養護和補強等措施逐漸消除,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還應從結構上去尋找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改進。
4 施工總結
4.1施工工藝
通過試驗段土方填筑的施工,依據現場檢驗結果,總結得出:
4.1.1最合適松鋪厚度為35cm,松鋪系數為1.25。
4.1.2最佳機械組合為:2臺壓路機、10臺20m3運輸車、2臺推土機、1臺平地機。
4.1.3最適宜的碾壓遍數:
靜壓1遍,弱振1遍,強振4遍,弱振1遍,靜壓1遍收面,壓實系數≥0.95,K30≥150Mpa、EVD≥50Mpa、EV2≥80Mpa。可以滿足設計及驗收標準要求。
5 質量保證措施
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思想,貫徹執行IS09000系列標準,加強對施工過程的控制和記錄。從料源開始嚴格控制填料,保證填料質量,杜絕不合填料進場。加強料源填料的檢測頻率,控制填料的穩定性。明確人員的職責與分工,保證現場管理到位。根據《鐵路建設項目施工作業指導書編制暫行辦法》,編制路基試驗段工藝試驗作業指導書,下發到作業班組,組織參與試驗段施工人員學習領會,指導現場施工。
參考文獻
[1]楊國萍,李玉輝.保證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的技術措施[J].職大學報.2007(02).
[2]徐郁峰.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施工控制理論與核心技術研究及軟件開發[D].華南理工大學.2004.
[3]巢云中.瀝青路面壓實度控制分析與對策[A].全國城市公路學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