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結合莊河新天地商場項目,從各種規范內容入手,分析商場疏散寬度的計算方法,提出商場建筑疏散寬度計算的理論依據,以供參考。
關鍵詞:商場建筑; 營業廳建筑面積;營業廳疏散寬度
中圖分類號: U458.1 文獻標識碼:A
莊河新天地商場項目位于莊河市新天地商業城東側,黃海廣場南側,基地面積約0.75公頃,工程項目規劃總建筑面積約84000平方米,其中 3號樓地下二層為車庫,地下一層為超市,地上五層為商場,建筑面積約38800平方米。
眾所周知,商場由于其規模大、功能多樣、結構復雜,所以火災危險性大。其次火勢蔓延迅猛。商場除大空間的營業廳外,還有不同規模的自動扶梯、共享中廳, 這些因素為火勢及濃煙的擴散提供了有利條件。另外裝修豪華、易燃物較多。商場裝修多以木質、化纖材料為主, 火災危險性大, 還伴有大量的化學易燃材料,火災時產生大量的濃煙,對人體危害性極大。加上商場內商品及電器增多, 用電量增大, 導致電路超負荷而引起火災增多。從以上商場火災特點分析, 建筑設計階段的防火處理應力求完善不留隱患, 從根本上解決防火隱患問題。對建筑各部位采取全面措施, 以期使火災的發生、蔓延及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此項目商場上部為百米高層住宅,雖然商場建筑高度未達到24米,建筑設計仍然按照《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進行設計。從總圖來看,所有建筑主體落地,設環形消防車道;消防車能到達各個消防操作面,同時消防車道與城市道路相連,消防車道寬4米,路面最大坡度為2%。防火分區的劃分,一至五層商場部分防火分區按不大于4000m2 劃分, 地下一層超市部分按不大于2000m2劃分防火分區;地下車庫部分按不大于4000m2劃分防火分區。地下車庫內住宅主體下方的疏散樓梯均為防煙樓梯間,單獨出地面的疏散樓梯均為封閉樓梯間,樓梯間均設有乙級防火門。車庫內最遠工作距離距疏散口處均小于 60米;商場的疏散,每個防火分區保證兩個以上安全出口,且安全出口之間的距離大于5米,疏散寬度計算詳見下表(部分),均滿足要求。商場內最遠工作距離距疏散口處均小于 30米。
設計疏散寬度=營業面積*面積折算系數。下面著重分析表中的營業面積、面積折算系數的計算方法兩項內容。主要規范依據為《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以下簡稱《建規》);《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以下簡稱《高規》);《商店建筑設計規范》(JGJ48-88)(以下簡稱《商規》)。《建規》條文如下: 5.3.17.5 商店的疏散人數應按每層營業廳建筑面積乘以面積折算值和疏散人數換算系數計算。地上商店的面積折算值宜為50%~70%,地下商店的面積折算值不應小于70%;疏散人數的換算系數可按表5.3.17-2 確定;《高規》條文如下:6.1.10 疏散樓梯間及其前室的門的凈寬應按通過人數每100人不小于1.00m計算。根據以上三條,樓梯的疏散寬度=面積*面積折算值*疏散人數換算系數*1米/百人。從規范來看,這三個數值已經確定,而營業面積應該怎樣確定呢?
依據《建規》5.3.17.5 條的條文說明,本條所指“營業廳的建筑面積”包括營業廳內展示貨架、柜臺、走道等顧客參與購物的場所,以及營業廳內的衛生間、樓梯間、自動扶梯等的建筑面積。對于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分隔開且疏散時無需進入營業廳內的倉儲、設備房、工具間、辦公室等可不計入該建筑面積內。
當建筑設計中,還沒有商店平面布置的階段時,由于不能準確的得到營業廳的建筑面積,可以參照《商規》進行估算。《商規》條文: 第 3.1.1 條 商店建筑按使用功能分為營業、倉儲和輔助三部分。第 3.1.2 條 商店建筑的營業、倉儲和輔助三部分建筑面積分配比例可參照表表3.1.2的規定。 第 3.4.1 條 輔助部分應根據商店規模大小、經營需要而設置。包括外向櫥窗、辦公業務和職工福利用房,以及各種建筑設備用房和車庫等;該部分所占商店總建筑的比例數可按第 3.1.2 條的規定。 第 3.4.2 條 商店的辦公業務和職工福利用房面積可按每個售貨崗位配備 3~3.5m2 計。 第 3.2.2 條 普通營業廳內各售區面積可按不同商品種類和銷售繁忙程度而定。營業廳面積指標可按平均每個售貨崗位 15m2 計(含顧客占用部分);也可按每個顧客 1.35m2 計。 根據以上各條文,我們可以得出營業廳建筑面積=營業面積+(輔助面積-辦公部分面積)。而辦公面積=3~3.5/15×營業面積=1/5 營業面積(取小值)。 因此我們可以得到營業廳建筑面積,營業廳建筑面積可按下表確定。
明確了營業廳的面積、疏散寬度的計算方法,就很容易計算出疏散寬度。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每層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樓梯以及房間疏散門的每100 人凈寬度應按規定要求設計;當每層人數不等時,疏散樓梯的總寬度可分層計算,地上建筑中下層樓梯的總寬度應按其上層人數最多一層的人數計算;地下建筑中上層樓梯的總寬度應按其下層人數最多一層的人數計算。
參考文獻
[1] 楊毅.商業建筑防火與安全疏散設計的研究[D].天津大學 .2007.
[2] 唐永,邢志祥.高層建筑火災安全疏散研究述評 [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