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輸液監控智能系統進行較全面的研究,主要分軟件、硬件兩部分內容,并詳細說明了系統的實現方法。上位機使用了Visual C + +編程語言,主要創建一個可視化、人機對話界面,使操作更加方便。用戶可以通過屏幕監視目標滴速、實際的滴速、剩余量的液體及報警等信息。下位機設計了具有CAN總線轉換器、接口LCD數據顯示、滴速設置鍵盤、電機控制、液滴紅外探測、輸液報警等功能的終端監控系統。
關鍵詞:輸液監控;Visual C + +;CAN總線;電路設計
中圖分類號: 02 文獻標識碼:A
在20世紀90年代初,人們就開始研究輸液監控技術,并取得了多項專利發明和研究成果。在輸液控制系統領域,他們開發的系統主要特點是通過使用單片機作為控制核心,集中監控輸液患者的輸液狀態,其主要功能有:鍵盤輸入預先設定的液量數字,系統可以分時顯示每個病人的輸液過程中狀態(滴速太慢,太快,滴完,無滴),如果出現異常,系統能自動報警,系統可以顯示在輸液過程中輸液時間、剩余的液量、滴速、藥液余量等信息。雖然在應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這些監測系統都存在共同的缺點:需要將尖型的金屬傳感器插入在滴管內,由液滴導電的工作原理所產生的電脈沖,這種情況并不符合在醫用方面無菌操作的要求,并且系統只可以對8個輸液瓶同時檢測,并使用一個公共的電路,觀察起來并不方便;系統不具有遠程控制功能,也并沒有實現監控的網絡化。
本文對輸液監控智能系統進行了較全面的探討,并從軟件,硬件兩方面詳細說明了系統的研究內容和實現方法。本設計實現了對輸液的準確性、自動控制和無接觸式紅外線光電傳感器進行測量,并通過實驗對以下四種不同的液體(5%葡萄糖,0.9%氯化鈉,5%葡萄糖+藥物,10%葡萄糖)進行觀察,由此證明了此液滴計數的方法來確定輸液是否正常,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根據對以往設計資料不斷研究的前提下,通過對輸液過程中的需求分析,當在輸液過程中出現各種情況時,系統可以自動及時報警所要達到的控制滴速,以此來確定系統中的各個功能模塊的詳細需求。我們通過單片機相應的控制技術、CAN無線傳輸技術,光電檢測技術,來確定目前的系統軟件,硬件組成。本文還設計了一個系統硬件系統開發的內容,其中有微控制器的選型和系統下位機的鍵盤輸入模塊,滴液檢測模塊,液晶顯示模塊,聲光報警模塊、滴速控制模塊和CAN總線傳輸模塊等方面的設計,對于系統軟件系統也設計了下位機各模塊的應用程序,以及完成上機位機中的輸液監控管理軟件的相應模塊的程序及功能。
1硬件和組件的接口設計
1.1硬件電路的設計
醫院輸液監控系統主要采用主、從站分布式體系結構,實時監控可以有多個病床輸液狀態。其中,從站負責為病人劑量和輸注速度的信息進行設定,由實時監測的液滴和微型步進電機ULN2003A驅動的紅外線傳感器,微型步進電機反向驅動的輸送機,以便控制軟管松動或緊張來進行滴速調節,當異常情況或輸液結束時,系統會自動發出聲光報警,從站的監測數據傳輸通過CAN總線傳送主站,主站設計輸液監控和管理軟件,采用C語言編寫,通過調用相應的功能模塊,醫務人員知道每個病床輸液狀態一目了然,并通過CAN總線改變病人的輸液速度。輸液監控系統構成的供應鏈管理系統,負責完成特定的輸液過程監控。它包括:MSP430F149單片機,鍵盤輸入模塊,滴速檢測模塊,聲光報警模塊,LCD顯示模塊,CAN總線傳輸設備和滴速控制模塊。單片機滴速控制CAN總線傳輸LCD顯示聲光報警滴速檢測鍵盤輸入PC機。
1.2 JTAG調試接口設計
在調試過程中,首先應用的JTAG調試器將編寫的程序從PC上下載到FLASH運行,通過JTAG接口進行程序控制,然后讀取芯片和CPU狀態的內存內容的信息,為設計人員編譯調試軟件集成和調試環境,而不是一個專用的編程器。所以你只把單片機按調試接口的標準,與購買的JTAG調試器對接,就可以在線調試程序。
1.3 JTAG調試端口引腳設計
采用2.54mm的間距,14針雙排針座的JTAG調試接口,只可用于在實際應用中的五個引腳,其他引腳都沒有用,跳線PZ用于選擇JTAG調試器使用外部電源或內部電源。當外圍電路的電源是功率相對較小時,使用JTAG內部電源即可。當外圍電路的電源功率比較大時,你應該使用一個外部電源。
1.4基于USB-CAN總線適配器電路設計
整個系統的設計目標是設計一個適配器,CAN總線的數據通過USB接口快速傳輸到PC進行處理和分析,并通過它來CAN節點發送數據或命令,實現計算機和通信設備通訊。
1.5 USB通信模塊的設計
MSP430F149的P6端口連接到一個對應的D12數據端口,通過端口連接MCU之間的4個IO 和D12四個控制74HC573隔離緩沖后如下:P2.0→WR_N,P2.1→RD_N,P2.2→A0,P2.3→CS_N。因為MSP430 MCU系列單片機無需外部總線接口,所以需要4個以上P6端口來模擬數據/地址復用總線來讀寫程序,以實現D12的操作。此外,D12的INT_N端口,通過跳線與MSP430F149的P2.5端口相連,來完成D12要求MCU的請求中斷處理。
1.6印刷電路板的設計
原理圖設計的最終目標是生產電子產品,電子產品在生產前要畫出電路原理圖,根據原理圖進行繪制電路板設計,印刷電路板簡稱PCB(Prinied Circult Board),按設計PCB電路板制成。
2硬件開發設計原則
2.1元件排列原則
(1)通常,所有的部件都設置在印刷電路板的同一表面上,并且僅在頂層元件太密時,才能把一些高度有限和較小發熱量的元件,如表面安裝IC,片狀電容器、片狀電阻等放在底部。
(2)有些高的元器件或導體之間存在電位差,應增加它們的距離,以避免意外的電線短路。
(3)確保的電氣性能的前提下,元件應放置在刪格上,并彼此平行或垂直布置以求美觀,簡潔和整齊,通常不讓元件重疊放置,元件結構應該是緊湊的,同時輸入和輸出組件盡可能地遠離。
(4)在該板的整個表面上的元件應均勻地分布,密度一致。
(5)位于板邊緣的元件遠離PCB板的邊緣中的至少兩個板厚的距離。
2.2根據信號走向布局原則
(1)為了保持信號的流通,元件的放置應該使該信號的方向盡可能一致。在正常情況下,布置的信號流的從頂部到底部或左到右,與輸入、輸出端直接相連接的元件應當放置在靠近連接器或者輸入、輸出接插件的地方。
(2)通常是由一個根據信號流的各自的功能安排電路單元的位置,以每個電路單元的核心元素為中心,在其周圍布局安排。
3系統軟件主程序設計方法
主程序必須先完成初始化工作,主要包括設置看門狗管理模式,系統時鐘初始化,初始化LCD模塊的初始化中斷,初始化定時器,全局變量和其他參數的初始化。然后啟動計時器開始計時,開中斷允許單片機響應外部中斷請求,內部定時器中斷請求。計算輸液滴速子程序,達到采樣時間,計算輸液滴速,并設置報警標志。任何中斷,外部中斷和定時器中斷可以喚醒,打開相應的中斷服務程序。最后中斷處理是完整的循環執行子程序計算輸液滴速和其他功能。根據滴速值計算和調整剩余時間的值,并在同一時間顯示新值。如果秒計數器減去上次采樣的時刻不等于采樣間隔時,返回到主程序,繼續進行后續的過程中的操作。
4軟件開發體現的原則
4.1體現了實用性和經濟性
輸液監測信息管理軟件系統的開發主要體現功能齊全、操作簡單、實用、方便的特點,提高了系統的成本效益。
4.2體現了操作的簡易性
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來開發軟件,努力實現良好的界面,操作方便,性能良好,客戶滿意度等軟件系統。
4.3體現了實時性
該軟件使用了多線程,使操作員選擇的監視器,實現了從站和站數據同步,程序每六秒鐘更新一次滴速,而報警是即時提醒,如果有從站用戶報警,主站立即拉響了警報,給出一個醒目的報警。
結語
我們在系統的設計中使用的檢測技術和控制技術,自動監測輸液過程中要達到的目的,使用USB TO CAN適配卡,總線CAN信號采集和轉換到USB信號,信息會顯示在軟件界面通過用戶的操作,可以使主站通過的信號轉換適配器的交互數據。其主要特點是:當一個異常發生在輸液過程中或輸液接近尾聲時,系統能自動報警,實時顯示系統可以自動輸液控制輸液速度,系統是可以設置的點滴速度,特點采用分布式設計原則,實現了基于CAN總線的遠程監控輸液,脈沖調制技術的應用,使系統能夠提高抗干擾能力紅外線輸液管,多級齒輪減速,自動步進電機控制,定位精度該系統具有多個報警信號,系統是簡單的,可視化顯示的結果,具有高可靠性和穩定性的系統軟件。
輸液監控系統的發展趨勢是將向網絡化發展,而目前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需要配套相應的醫療服務和設施,而作為最為常用的輸液醫療手段,輸液監控器材已經被越來越廣泛的使用。就目前為止,醫院的輸液觀察室和普通病房還基本上沒有這種設備的出現,因此,如果出現一種低成本的可以接收的輸液監控系統,它的前景應用將不可估量。
參考文獻
[1]謝望.光電傳感器技術的新發展及應用[J].儀器儀表,2005.
[2]吳金宏,張連中,劉麗娜.光電開關及應用[J].國外電子元器件,2001.
[3]顏曉河,董玲嬌,蘇紹興.光電傳感器的發展及其應用[J].電子工業專用設備,2006.
[4] 霍利鋒,白鳳娥.分布式輸液監控系統的研究與實現[M].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