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森林資源對改善人們的生態環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國人均森林資源占有率較少,近年來,進行了大面積的退耕還林,再加之人工林的建設等,使我國的森林覆蓋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的森林資源仍存在著質量不高、總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等問題,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因此為了提高森林資源的占有量,我們應該從營林生產上下功夫,對于營林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治理和改進,從而促進林木的成活率,提高我國森林資源的覆蓋率。本文首先對營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對營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營林生產;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DF413.2 文獻標識碼:A
1 營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1.1 林木良種基地建設總體滯后。主要表現在種子園的建設類型單一、母樹林的更替不及時及經營管理水平低等方面。
1.2 苗圃管理及育苗生產形式。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在苗圃的管理和育苗的形式上都沒有有效的和市場掛鉤,與市場的發展脫節,因此種苗的培育和銷售應轉換角色,與市場的需求相吻合。
1.3 更新造林中存在數量與質量失衡,苗木投入量超過設計作業量,苗木成本在造林總投入中所占比例過高;樹種的結構比例失調,適地適樹不到位;在良種與壯苗的選育、引種、推廣及優良天然苗木的利用等方面存在許多認識上的誤區和工作上的失誤。
1.4 人工林的營造與市場需要失調。人工林缺乏定向培育的長遠打算,造用結合不緊密,在營造上缺乏商業考慮,林產工業的木材原料供應將面臨危機。
1.5 集約經營豐產林、幼培豐產林及部分常規造林小班在經營管理措施上表現為短期行為,集約化管理措施不到位。
2 營林生產的對策
2.1 加強種苗基地建設
2.1.1合理的選擇良種進行培育。林業的生產也急需趕上現代化的步伐,要想取得好的收益,首先在種子的選擇和培育上下功夫,良種培育基地的建設要趕上先進國家的步伐,同時還要擴大種子園的生產規模和增加品種。
2.1.2森工企業現有母樹林結構不盡合理,應及時予以調整。根據現有的政策應加大闊葉樹母樹林的比重,為提高母樹林的質量,應對現有的母樹林的組成進行調整,并加強撫育管理。要加快對現有母樹林結構調整的速度,盡快發揮母樹林的作用,可以用現有基本符合母樹林條件的中齡林或近熟林逐步更替已老齡化的天然母樹林,有計劃地培育和發展珍貴針闊葉母樹林基地,既可以改善母樹林的結構,又可以增加經濟效益,達到林木良種化的目的。
2.2 搞活苗圃運營機制
森工企業應推進苗圃走向市場進程,對苗圃實行競爭機制及多種經營機制,可以采取適當的承包形式或私人經營方式,搞活苗圃。為保證造林用苗,企業可以采取簽定回收合同的形式,制定相應獎懲措施,按苗木等級制定苗木單價,做到以質論價。為保證苗木質量及造林質量,降低育苗及造林成本,激活苗圃競爭機制,可將苗圃作為種苗市場,在保證造林質量的前提下林場按造林設計要求在苗圃中有權自由選擇其所需苗木。
苗圃單位要走向市場,不僅要滿足本企業的用苗需求,同時還要積極的走出去尋找客戶,這樣才能拓寬自己的育苗市場,同時苗圃的生產活動不能單一化,還應增加花卉、經濟植物及野生植物的馴化等,增加收入來源。
2.3 加強更新造林管理、降低生產投入
2.3.1改革開放以來,森工企業在營林生產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更新造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穩步上升。而造林初植株數仍保留10年前以加大初植株數來保“兩率”驗收的傳統做法,造林單位面積保存樹木過多,既浪費了苗木,又加大了造林、撫育等工作量。此外,對林冠下造林要適地適量,充分利用現有的天然苗木,降低人工苗木的投入量。對近幾年可能回頭采伐作業的擇伐林,應采取天然更新或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的方式,以免回頭作業時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及浪費。
2.3.2降低造林成本關鍵在于降低苗木成本
一方面,降低單位面積造林的苗木成本,通過合理降低造林苗木的投入量來實現;另一方面,降低苗木單株成本,可以通過提高單位面積的成苗產量及縮短苗木的培育周期來實現。
2.3.3更新造林用苗應打破僅靠苗圃培育人工苗木的局限,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天然苗,如大青楊、椴樹、核桃楸、水曲柳、黃菠蘿等天然苗經過大自然的篩選,具有良好的遺傳及抗逆特性,可以就地就近進行移植,既符合其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又可以降低造林投入。
2.4 以市場為導向選擇造林樹種
選擇合適的樹種,積極培育高價值用材林分或短周期速生的小徑纖維材林分,做到造林時就設計好林木產品的銷售方向,要對用材林資源的樹種質量從林產工業現在發展的角度來重新認識。要研究林產工業的產品結構、布局、規模等,首先考慮原料的供應。所謂的木材資源質量差、數量不足,主要針對實木或單板型人造板而言, 原料缺陷決定著產品等級和出材率。若考慮非單板型人造板,數量與質量問題就得重新認識,這類產品對樹種、徑級、長度、木材缺陷無嚴格要求,有原料供應的廣泛性和便利性。根據林產工業對木材原料需求的變化,應對現有的楊樹豐產林營造措施進行及時調整,以迅速發展短周期小徑材人工林,本著培育小徑材豐產林的原則。
2.5 加強集約經營管理
目前對集約經營豐產林、幼培豐產林采取集約化管理措施實際上最多投資2年,對造林苗木采取集約經營措施僅僅是單純的施肥或修枝而已,雖然集約經營林的面積很多,但林木的生長未達到豐產林的標準。要想獲取最大的林木生長量,應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根據林木的長勢進行定期施肥、打藥和適時的撫育管護,直到林木收獲為止。
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林業改革也取得很好的成效,林業面臨著巨大挑戰的同時還面臨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在這個緊要關節,需要加強營林工作的管理水平,做好營林日常的管理工作,從細節入手,把對各個環節的管理作為當前工作的重點,從而促進林木的健康生長,帶動林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孔繁文等.營林產值理論和方法的應用與分析[J].林業經濟,1988(03).
[2]張維漢.科學防火,依法治林[N].吉林日報,2010.
[3]錢滕.林價研究進程探討和現階段我國人工林林價求算[J].林業資源管理,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