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全面倡導可持續發展的號召下,在森林資源的發展上也倡導可持續發展,并且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非常重要,不僅關系到經濟的發展,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對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在我國目前的現狀下,要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放到首位,首先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態系統,那么就需要林業的可持續性發展作為基礎。
關鍵詞: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 經濟效益; 生態效益
中圖分類號: F307.2 文獻標識碼:A
1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定義及其涵義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非???,在經濟增長的背后是大量資源的消耗,使我國的生態環境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經濟發展都受到了影響。所以在意識到生態危機之后,我國大力的倡導發展森林資源,那么就要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所謂的可持續發展就是指在發展林業建設的過程中,要在保證后代人需求的基礎上,實現現階段人們的需求。森林資源是有限的,如果無限制的使用將會使我國的林業發展陷入瀕危的狀態,所以要想使森林資源能夠不斷為我國的經濟提供資源,就要實現可持續發展。
2我國林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土地面積較大,所以森林資源在面積上相對來說也比較巨大,但是由于我國的人口眾多,所以在人均占有率方面就非常低,而且人均綠化占有率遠遠低于國際上要求的水平。我國的森林資源在分布上,大范圍的森林基本上都是分布偏遠的山區,而對于這些地方的管理工作還不夠到位。在有些偏遠的山區,由于地方經濟比較落后,人們就通過砍伐森林來獲取經濟收入,并且這種砍伐是無節制的,沒有規劃的,不僅導致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同時還破壞了森林資源,使有限的森林資源大量的消失,使我國的林業建設受到了極大的威脅。森林資源的大量消失,使水土嚴重流失,空氣無法得到凈化,發生了洪水泥石流,沙塵暴等自然災害,對我國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活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我國在意識到生態環境惡化的現狀之后,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對森林資源實現保護和發展,在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兩方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經營。
3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3.1依靠科技發展林業。我認為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發展,因為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包括經濟的發展和對資源與環境的再發展能力的保護。那么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證資源與環境的發展力,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依靠科技來發展經濟,改變傳統的以環境和自然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因此,在林業發展上,實施科技興林,不斷提高林業建設的科技含量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3.2優化林業經濟結構,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調整優化林業經濟結構,促進林業產業的發展,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物質保證。在第一產業方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短周期工業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豐產林、竹林和名特優新經濟林建設;在第二產業方面,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促進以低層次原料加工向高層次綜合精深加工轉變的步伐;在第三產業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業、花卉業的發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帶三”的策略,調整生產力布局,淘汰落后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推動產業重組,解決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調整林產工業產品結構,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發展優勢產品,努力開拓木材林產品的新用途,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解決林產品結構不合理和產品缺乏競爭力的問題。調整企業布局和資產結構,實施大集團、大公司發展戰略,共同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市場,提高企業專業化程度和產品技術含量,提高市場的競爭力。
3.3注重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綜合評價
3.3.1林業的生態效益
就我理解,林業的生態效益是指林業的發展所帶來的生態方面的正面影響?!叭藗兤毡檎J識到,森林兼具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等三種效益,其生態效益價值遠遠大于其經濟價值。” 林業的發展可以帶來三種效益,在這三種效益中,經濟效益往往最先受到關注,但我們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況下,生態價值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有著密切的聯系,林業的生態效益可以創造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實質上有巨大的經濟價值,林業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是一致的。
3.3.2林業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
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二者的存在利用哲學的觀點來講就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二者既互相促進又互相影響。在發展林業經濟效益的同時要注重對生態效益的保護,如果過分的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生態環境,那么林業經濟在后期發展上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沒有資源的供應經濟發展將會斷層。所以說在發展林業經濟效益之前,首先要保證林業生態效益,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只有保證林業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才能夠保證其他效益的發展,所以說發展生態效益就是發展經濟效益。
4建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法律機制
4.1我國法律中關于林業可持續發展思想的體現
在《森林法》的立法目的中就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為了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加快國土綠化,發揮森林儲水保土、調節氣候、改善環境和提供林產品的作用,是應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法?!痹谶@以立法宗旨中,充分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和目的。在總則中,第5條規定“林業建設實行以營林為基礎,普偏護林,大力造林,采育結合,永續利用的方針?!?/p>
4.2對我國現存林業法律制度的完善
4.2.1我國在對林業發展的立法方面,沒有考慮到生態效益的發展需求,而經濟效益的發展是建立在生態效益的基礎上的,只有保證森林生態效益的基礎上,才能夠發展其他的效益。所以說我國應在確立當生態效益和其他發生沖突的情況下,優先考慮生態效益的原則。
4.2.2立法原則的創新。
在確定了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理念之后,在立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的考慮到森林的生態利益和其他效益的關系原則,使其能夠有效的平衡。
4.2.3在森林執法方面,要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對于林木的采伐實行限額制,對于林業的用途要嚴格控制,在運輸方面也要嚴格限制,憑證運輸,對于木材加工單位也要嚴格管理,并且要加大對基層監督執法隊伍的建設。
4.2.4在對森林的監測方面應該建立完善的系統,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建立完善的信息監測體系,實行動態監測,依靠高科技技術對森林實現監管。建立完善的應急系統,在森林發生重大突發性事故之前, 可以有效的啟動預警。
參考文獻
[1]賈相金.淺談森林生態健康與林業有害生物管理[J].農民致富之友,2009(08).
[2]凌發湘.森林健康與林業有害生物管理策略[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04).
[3]張國慶.林業生物災害防控的法律保障[J/OL].科學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