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一貫被視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作文也一貫被視為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但是較長時期來作文教學的效率不高這個問題也是十分突出的。為了改變這種情況,近幾年來作文教學的改革有了不少突破。然而自從改革考試制度以來,語文試卷不論知識面的廣度,卷面文字的數量,試題的形式和難度,都在一年比一年提高。作文方面從形式的變化到篇數的增加,由一篇到兩篇,考試時間卻是不變的。因此,要想在升學中獲得較好的成績,必須適應升學的要求,從熟練和速度上下功夫。我曾經對我校和鄰校歷屆升中考試作過調查和分析,語文成績較差其中一個突出的原因是很多考生不夠時間完成作文。他們有的剛開了個頭,有的完成了一半,有的草草結尾。一般考生都認為,解答完基礎知識題后到作文時只剩下40多分鐘時間,然而我們平時訓練是兩節課完成。有時甚至幾個晚上。因此,我深深地認識到,要想獲得升學的較好成績,除基礎知識扎實外,其中一個關鍵問題就是速度。那么,如何提高寫作速度呢?
一、讀寫結合
要想提高學生的作文速度,我認為首先必須解決學生的讀書問題,即學會和如何靈活運用各種文體寫作知識和表現手法去分析課文及一切文章,這是提高寫作速度的基礎?;A扎實,才能談到提高閱讀速度和寫作速度問題。因此,提高寫作速度,必須把讀和寫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就需要一個引導問題,引導學生怎樣去讀文章。
一般我在講解課文的基礎上,會充分發揮課文的典范作用,緊緊扣著寫作,講解和總結各種文體寫作知識和該課是怎樣成文的。例如記敘文,就是理清什么人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經過、發展、結果怎樣。讓學生去體會,從中獲得啟發。另一方面,我又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閱讀和分析一些閱讀課文,諸如文章內容、思想是什么;用什么線索,按什么結構順序謀篇布局,并分析層次;議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方法是什么,劃分它們的引論、本論、結論部分等。如果學生懂得怎樣去閱讀和分析一篇文章,那么就懂得怎樣去寫作了,這就是我的導讀。
然后,在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寫作。
上學期,我曾作過一節導寫嘗試課。第七單元散文講完,按計劃要進行堂上作文了,如何指導好這節堂上作文呢?我就用了一節課小結散文單元和引導學生在第二節課作文,這節導寫課是這樣進行的:
先和學生一起總結五篇散文各自的內容和思想,以及這些內容和思想各自選擇了些什么材料,各用什么線索和結構順序謀篇。然后大家在一起總結出:一篇優秀的散文必須立意深刻;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用一定的線索、結構順序來安排層次先后。當時我問學生:你們寫散文是否像人家一樣,在落筆之前先構思和組織文章呢?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說有,有的說無。我就說:“所以有的人寫文章進步大,有的人沒有認真構思和組織文章,亂寫一氣,進步當然就慢了。要想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和技巧就要像五篇文章的作者一樣認真構思和組織文章。這是懂得寫文章和不懂得寫文章的區別。要寫出一篇好文章,當然還有其他因素,如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的表現手法和立意深刻立意新穎,以及感情真摯等。需要不斷練筆。”接著我再選讀了一篇楊朔寫的《荔枝蜜》,讓學生體會。特別是體會感情真摯立意新穎這方面。學生聽后,很有感觸。有的還為自己以前草率成文而后悔。最后我用簡練的語言小結該節課,并布置下一節課作文。我說:“陽朔筆下的蜜蜂,‘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借物抒情,借贊美蜜蜂去贊美為建設美好生活而無私奉獻的精神。中山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魚塘蕉地星羅棋布,河沖縱橫交錯,魚肥蔗大,特別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是全國的經濟發達地區,大家筆下的中山和自己的家鄉是怎樣的呢?第二節請以《我愛中山》或《家鄉贊》為題寫一篇散文。”我布置作文后學生并沒有感覺突然、難寫,相反在我的導寫下,學生都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沖動。果然,第二節課,百分之九十多的學生都交了作文,而且大都寫得不錯,基本上解決了速度問題。走出了以前要用兩節課完成作文的圈子。
二、嚴格訓練
能做到一節課完成一篇作文,是需要經過一個個階段的訓練的。為了達到提高速度的目的,我先后設計了口頭作文,堂上書面作文第一階段訓練、第二階段訓練,課外作文三種訓練。
堂上的口頭作文,就是要求學生課堂上用較短的時間構思,寫簡短的提綱,然后要求學生把要求完成的作文,用口頭在課堂上講述出來(長短不限),但必須符合題意,結構完善、有材料和觀點。另一方面我要求全體學生對口頭作文的同學的文章進行分析、評論,每一個人發言也應該是一篇結構完善、有觀點、有材料的評論文章,最后老師評點。一般一節課能有2~4人在堂上口頭作文,2~4人對口頭作文進行評論分析。這種形式要求不高,主要訓練學生思維敏捷,靈活運用寫作知識。
堂上書面作文,要求學生在一節課完成。這種形式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要求學生,不論長短,必須達到要求。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達到效果后進行,這個階段要求學生在一節課內完成一篇比較有質量的文章。這既訓練學生思維敏捷又訓練學生書面組織文字快速寫作的能力。
課外作文,是堂上書面作文的補充,是給一個機會讓學生在充裕時間內考慮作文,發現和克服堂上作文的缺點,以便在今后更好地完成堂上作文,寫出更好的文章來。
以上三種形式,互相補充,都是提高寫作速度的好形式。在訓練時要抓緊一個“嚴”字,嚴格地訓練,逐漸形成一種反應迅速、思維敏捷的寫作風格。
經過一年多實踐,我的學生由原來課后拖拖拉拉,兩節課堂書面作文不能按時交,提高到一節課基本完成一篇結構完善的作文,初步解決了速度問題。今年升級考試,絕大部分學生都夠時間完成作文。還有不少同學考出較好成績。
讀寫結合、形式多樣的嚴格訓練,看來是一個較好的辦法。讀是寫的基礎,通過寫又促進了讀。在形式多樣的寫作訓練下,讓學生慢慢形成一種反應迅速、思維敏捷的寫作風格,為社會培養創造型人才。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