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一所農村小學教育工作十年,期間工作的歷練,讓我在如何扮演好校長角色這一方面感受頗深。我認為,校長要管理好一所學校,應該強化如下幾種意識。
一、寬容大度意識
首先,要有“海納百川”的任人之度。作為校長,要承認教師中有能人,應該對教師有充分的信任,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其次,要有虛懷若谷的容人之度。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教師不是圣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作為校長,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用包容的態度對待每一位教師。
最后,在與教師們相處時要心胸豁達,和藹可親,不挖苦,不攻擊,不夸夸其談、肆意發表自己所謂的高論,縱使意見不合、話不投機也要容忍,這樣才能廣開言路,鼓勵大家為學校的事業積極建言獻策。
二、平等待人意識
校長要有平等待人的意識。教師需要這樣的校長:視他們為朋友,耐心傾聽他們的酸甜苦辣,虛心接受他們的批評和監督,而不是如“統治者”一樣高高在上,隨意發號施令,動輒以“調離”“解聘”等字眼相威脅。校長的威望來自對教師、職工、學生的尊重和關愛,謙遜和藹的態度、平等待人的言行會使人感到親切,產生平易近人的客觀效果。
三、任人唯賢意識
校長要唯才是舉,不能任人唯親。要想方設法讓那些真正有才能的教師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給他們施展才華的空間。要善于挖掘并利用現有教師、職工隊伍中個體的潛能,如讓不具備教學能力但有勞力的職工管理后勤,修剪花草樹木,搞好綠化美化工作;讓有一定繪畫技能的職工開辦美術興趣小組,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能;讓教學教研能力強的職工負責教導工作等。
四、勤勉務實意識
制度重在貫徹,成績來自實干。校長不僅要有切合實際的辦學思路和對學校發展的總體規劃,更要身先士卒、少說多做,扎扎實實投入到實際工作中去。有些校長工作上的設想不少,但兌現的不多,有些甚至于完全落空;向教職工個人許諾的事項未能辦到且未給予交代的事情屢屢發生;更嚴重的是說話“假、大、空”……這些都會導致師生的不滿。事實上,努力為師生辦事,為學校辦事,說到做到,這是校長工作的基本動力。遠大的目標只有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實現,原地踏步并非務實作風的體現,腳踏實地才能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
五、刻苦創新意識
教育想要創新,教育者就必須具有創新意識,作為學校這個大家庭的“家長”,校長應具有比普通教育工作者更強的創新意識。要在教育管理、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育方式等方面不斷探索,不懈追求。如果沒有任何主動性,也不考慮本校的實際,只是一味地忙著應付有關部門下達的各項任務和組織的各項活動,就算完成得“出色”,也絕對算不上一個優秀的校長。
六、依法治校意識
我國正處于復興時期,教育事業在蓬勃發展,相關的教育法規條文也日趨完善。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按照教育法規政策,依法行使權力。作為一校之長,必須提升依法治校意識。自覺履行義務,逐步使教育教學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規范化的道路。否則,不僅教育管理效益不理想,甚至會為官司所困,淪為階下囚。首先,要學習法規,了解政策。校長要學習并熟悉教育法規政策,用教育法規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以便更好地組織管理教育教學工作。其次,要學以致用,依法依規維護辦學權益。
七、終身學習意識
當今社會是學習型的社會,校長更應堅持學習。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老師說:“停止學習的老師不配做老師。”校長不僅是一位老師,也是老師的指導者,更需要不斷地學習和自我提高,掌握一定的知識理論來指導老師工作,以最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來“經營”學校,帶領全校師生走現代教育發展之路。一是緊跟教育發展趨勢,勇當教改的領頭羊。二是學習教育相關法規政策,提升依法治教治校水平。三是虛心學習與及時反思相結合,提高處事能力。四是積極參加各類教育管理培訓學習,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學習他人成功做法,提高管理水平。五是學習業務知識,提高工作效益。
誠然,校長事務繁多,但是如果不能從“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學習提高,不斷充電增壓,縱使你整天忙忙碌碌,也難以在教育上有所建樹。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