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實施“研學案”四步教學法,不但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交流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提高了語文學習興趣,而且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關系,發展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點燃課堂的活力,最終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設計“研學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教師預設課堂教學時,要以生為本,圍繞教學內容,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導入新課,設計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課堂使用“研學案”前,可以先告訴學生一些具體的預習要求。
在教學《提燈女神》(語文S版五年級下)時,下發的學案向學生提出明確的預習任務:認識課文生字新詞,聯系語境理解重點詞句,品讀語言文字,說出“提燈女神”的含義,感受南丁格爾的追求,體會人物精神品質,掌握人物形象的方法。對這些內容,學生在預習時注意思考并回答,將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在課堂上與同學討論或向老師提問。這樣明顯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并能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引導“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觀念,科學運用“研學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新知識,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教師要營造課堂討論交流氛圍,根據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解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教師要針對學生共同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和釋疑。講解問題時,要注意教學的啟發性,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如何自主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還要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作及時反饋,以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
學習《貓》(語文S版五年級下)時,提出兩個問題,激發學生自主討論。一是作者如何將貓的特點和古怪性格寫得具體生動的?二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達的?結果,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了自主閱讀,積極思考,交流意見,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放飛“想象翅膀”,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
心理學家魯賓斯坦認為:“每一種思想,每一種情感,都有想象的成分。想象總是伴隨著情感的,是與體驗聯系在一起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應該抓住契機,引導學生投入情感,展開想象的翅膀,深化審美體驗。這樣,課堂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例如,《開國大典》(語文S版六年級上)教學,我們可以進行拓展活動,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深化情感。教師結合學過的課文引導學生聯想,并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偉大的祖國不僅有一碧千里的大草原,還有雄偉壯麗的萬里長城,風景迷人的桂林山水,綺麗多變的鏡泊湖,如詩如畫的小興安嶺,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情動而辭發,學生深情地說:“祖國真美!我為祖國而自豪!”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感受開國大典的莊嚴和愛國情懷,還可指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背誦課文,如同桌互背、配樂背誦、看圖試背,同時加強背誦方法的指導。
這樣,不但加強語言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使語文課堂情意深深,詩意濃濃,充滿生機,充滿活力,充滿美的情趣。
四、開展“課后比拼”,促進自我發展
研學案,還要重視拓展作業,開展學生課后的自主作業。為此,課堂教學要作業有創意的延伸,布置課后比拼的作業。對于教師來說,就是課堂教學自主探究的良性發展,提升教學質量,提高教學能力的重要表現。對于學生來說,就是課內延伸至課外的思考,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理解、運用、評價自我的手段,促進自主能力在課外學習上的運用。
在學習語文S版五年級上第一單元童話世界后,布置課后比拼作業,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實現自我發展。
1. 展開想象,抓住動作和神態,比拼講故事。
2. 繼續閱讀童話其他作品,感受童話表現的高尚情懷,體會作者精妙的寫作方法,試編個童話故事。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