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字是一個會意字,由人與需組成。所以,儒學是符合人性需要的學問。
一、 “仁”。《論語》:“人者,仁也”。意為:做人的基礎就是仁。
國際化理念:仁愛仁慈,同情關懷。
“仁”,即“仁愛之心”,即“仁慈”與“關懷”。“仁”字由“人”和“二”構成,寓意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廣義來看,人是群體性的高級動物,生活在社會、集體、團隊之中,應克制自己,互相謙讓,關愛互助,構建和諧的社會氛圍。特別是我們身邊有很多比我們不幸的人們,我們不能看不起他們,鄙視他們,而應理解他們,尊重他們,幫助他們,懷著“仁愛之心”與他們相處。
二、“義”。《易經》:“義者,宜也”。意為:義就是合乎道德的道理或行為,以及對自己信念的堅守。
國際化理念:公平正義,求真擇善。
“義”的本義是合乎道德的行為或道理,以及堅守自己的信念。如“殺身成義”就是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要維護正義。人活在世上應把道德品質建樹放在首要位置,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鑄造強烈的責任感和偉大的奉獻精神,不為個人名利而放棄原則,相信公平正義必能得到伸張,公平正義的陽光必能普照神州大地。
三、“禮”。子曰:“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意為:如果有一天人們能約束自己私念回復禮儀,那天下就仁道和諧了。
國際化理念:約束自己,尊重他人。
每個人都應尊重他人,講究禮儀、禮節和禮貌,時時約束自己不正當的欲望、沖動的情緒和不正確的言行,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禮”是民族文明的標志,也是個人素質的重要體現。全球大中小學校里的校紀校規,大部分都是出自“禮”。
四、“智”。子曰:“智者不惑”。意為:有智慧的人不會迷惑。
國際化理念:德才兼備,全面發展。
人們把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人,具有迅速靈活解決問題能力的人叫做智者。智者的發展應是全面和多元化,德才兼備才是智,真正掌握“智”的精髓的人,不僅僅具有優異的學習成績,做事也不會偏離道德仁義。應試成績的過度強調深刻體現出目前基礎教育的功利性,違反了青少年人生長遠發展的規律,當今大學校園很多案例讓人觸目驚心。只有具備良好的品行與知識、經驗、正確的價值觀,才能稱為有智慧,這樣的人,才能拓展人生的旅程,成就輝煌的未來。相反,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違背他人愿望,有損他人利益,就會被人唾棄,在社會化的事業中得不到支持和幫助,不可能成就卓越。
五、“信”。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為:人如果不講誠信,不知道他還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好。
國際化理念:誠實守信,信念堅定。
信,首先表現為誠實互信,這是社會與團隊穩定團結、發展強盛的基礎,兌現承諾,永不欺詐與背信。第二就是自信,懷揣堅定的信念而生存,明確表示自己的認識、思想、立場、希求和愿望并且不輕易改變。
中國大陸目前食品的安全問題令人擔憂,食品制造與供貨者缺少誠信,大陸居民到香港搶購奶粉,造成香港奶粉限購,不僅如此,英國奶粉也限購了。中國地大物博,老百姓竟然要跑去境外或國外購奶粉!
六、“忠”。《說文解字》:“忠,敬也,盡心曰忠,從心”。意為:忠就是堅守自己的價值觀和原則,盡心盡力,按自己的良知行動。
國際化理念:忠于家國,忠于團隊。
祖國強盛,民族振興是我們的榮耀,也是我們的使命。忠是立國之本,忠于祖國,忠于民族,忠于家庭。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家哪有我,為了實現中國夢想和家庭夢想,不遺余力。
在學校忠于學校,忠于老師,忠于同學,走向社會后忠于單位,忠于領導和同事,無論是在學校還是走入社會,團隊成員相互之間精誠團結,互幫互助,戰勝困難,共同進步。
七、 “孝”。《孝經》: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意為:孝是天經地義的事,是人們與生俱來的行為。
國際化理念:上傳下教,繼承發展。
人人都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一個不孝順自己父母的人,如何侈談愛他人,愛社會、愛自己的祖國?“孝’包括尊重祖國的歷史和傳統,傳承文明的薪火,弘揚時代的精神,一代人搭建好歷史與未來的永恒橋梁。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