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感到腰腿痛、筋骨痛,對此,他們往往習慣于盲目補鈣或使用止痛藥,更有甚者長年誤把骨關節炎當成骨質疏松,耽誤了治療。專家稱,對于骨關節炎的認識,大家普遍存在著盲區與誤區。骨關節炎有哪些防治之法呢?
陳女士今年八十多歲,腰腿疼痛是她多年來的老毛病,尤其是膝蓋疼痛讓她苦惱不已。陳女士一直以為這是骨質疏松造成的,骨頭湯、鈣片沒少吃,可老毛病一直斷不了。疼到無法走路時,她只能依靠止疼片來緩解。
今年以來,陳女士連正常的行走也出現了困難。在家人的催促下,她來到醫院骨科做了一次詳細檢查,醫生診斷陳女士所患的是骨關節炎,由于遲遲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兩側的膝關節已經出現嚴重變形,需要進行膝關節手術置換。陳女士這下慌神了,八十多歲的她既不敢做手術,又怕連累家人,真是一籌莫展。
骨痛不可自我判斷
專家指出,骨關節炎也稱骨關節病、退行性骨關節炎等,主要好發于50歲以上人群,女性多于男性。有臨床調查發現,骨關節病的發生率在59至69歲人群中約占29%,而在75歲或以上人群中則占70%。可見,退行性骨關節炎是一種典型的老齡化疾病。
骨質疏松癥也是一種常見的老年退化性疾病,和骨關節炎一樣都會表現為骨痛,但骨質疏松引起的疼痛一般是全身骨骼痛,且往往是持續性的。
骨關節炎可發生于全身各個關節,但更好發于負重較大的膝關節、髖關節、脊柱等,主要表現為關節開始活動時疼痛明顯,稍活動后疼痛減輕,而當負重較多或關節活動過多時,疼痛又會加重。有時,疼痛可呈放射性,如髖關節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內側、膝關節附近。
骨關節炎患者在發病早期會出現關節僵硬,比如膝關節長時間處于某一體位時,會出現活動不利,起動困難。隨著疾病的加重,又會逐漸出現關節不穩、關節屈伸活動范圍減少及步行能力下降,特別是上下臺階、下蹲、跑、跳等能力下降十分明顯。有些骨關節病晚期病人可能會出現下肢畸形,其中以膝關節畸形最為常見,患者甚至要依靠拐杖才能行走。
溫馨提示:老年人一旦出現骨痛,不要輕易為自己作判斷,盲目補鈣或者隨意服用止痛藥都是不可取的,應當及時到醫院做相關檢查,請專業醫生作出準確診斷,以免誤診、漏診的發生,年紀大的患者,如果考慮身體因素,選擇各種保守療法治療,方式得當也可改善和緩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