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單吃動物身上那幾塊肉,時間久了總覺得乏味。現在,人們費盡心思將畜、禽、魚等動物各種各樣的部位經過精美烹調后請上了餐桌。但是,卻很少有人制定,有些特定的部位卻是絕對不能吃的,否則會影響人體健康,甚至導致食物中毒。
雞頭雞冠:我國有句民諺:十年雞頭勝砒霜。為何有“十年雞頭勝砒霜”說法呢?據醫學專家分析,雞越老,雞頭毒性就越大,這是因為雞在啄食中會吃進有害的重金屬物。
雞脖皮氣管:這個部位肉很少,可血管和淋巴腺體卻相對集中。偶爾吃些解饞是沒有問題的,需注意的是,吃時不要帶皮,淋巴等一些排毒腺體都集中在頸部的皮下脂肪。有些人吃鴨脖時習慣咬碎,要注意不要把鴨脖骨架內部的氣管誤食,因為氣管要進行氣體交換,容易存在細菌。
豬血脖:就是脖子下面血淋淋的部分,大多是淋巴節和肥肉。這個部位的有害物質和病原微生物含量較其他部位多很多。另外,豬脖子的肉疙瘩不能吃,即稱為“肉棗”的東西。食用時應將這些灰色、黃色或暗紅色的肉疙瘩剔除,因為它們含有很多細菌和病毒,若食用則易感染疾病。牛羊也是如此。
民間流傳母豬肉不能吃,特別是母豬奶頭不能吃。這個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只是母豬的肉質比較老,很少用于家庭烹調。魚“黑衣”不能吃:魚體腹腔兩側有一層黑色膜衣,是最腥臭、泥土味最濃的部位,含有大量的類脂質、溶菌酶等物質。
雞尖或鴨尖:又稱“雞屁股”、“雞臀尖”。指雞、鴨、鵝等禽類屁股上端長尾羽的部位,肉肥嫩,學名“腔上囊”。這個部位是淋巴腺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細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致癌物質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因而都會沉淀在臀尖內。臀尖是個藏污納垢的倉庫。
羊“懸筋”:羊“懸筋”(又稱“蹄白珠”),一般為圓珠形、串粒狀,是羊蹄內發生病變的一種組織。
畜“三腺”:豬、牛、羊等動物體上的甲狀腺、腎上腺、病變淋巴腺是三種“生理性有害器官”。
兔“臭腺”:位于外生殖器背面兩側皮下的白鼠鼷腺,緊挨著白鼠鼷腺的褐色鼠鼷腺的褐色和位于直腸兩側壁上的直腸腺,味極腥臭,食用時若不除去,則會使兔肉難以下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