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分娩本是古代的分娩方式,近來卻成為熱門話題。那么,這種方式為什么能重新得到推崇?究竟有怎樣科學的理論?
立式分娩的印記
在古老的非洲部落,那里的孕婦分娩是在野外,她們借助一棵大樹,分娩時,孕婦的雙手握持一根與樹干垂直的樹枝,站立著或半蹲著,依靠臂力、腹力、產力分娩。旁邊有一位接生婆保護,無需保護會陰,孩子生下后,由接生婆來處理臍帶,這就是立式分娩。
埃及法老宮殿中有一座浮雕,描繪的是埃及末代女王克婁巴特的分娩瞬間,她是跪式分娩。
俄羅斯最早正式用立式分娩接生的是產科主任尼娜·庫茲涅佐娃。她曾幫助數百名孕婦立式分娩,這些曾經體驗過立式分娩的經產婦,她們都體會到了立式分娩的好處,那就是,產程縮短,疼痛減輕。
為什么立式分娩更容易?
專家認為,處于立式狀態的產婦能分泌更多的內啡肽,即天然的鎮痛和抗休克物質,因此分娩會變得更快。陣痛的時間能縮短一半,從平常的6~10小時減少為3~4小時。分娩后產婦不需要服用任何催乳藥物馬上就能為嬰兒哺乳。
此外,由于嬰兒在母體內都是腦袋朝下,受地球重力的吸引可以減輕陣痛,實施剖腹手術和使用手術鉗的概率相應減少。以立式分娩法出生的嬰兒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更強,在學說話、走路、身體發育等方面都明顯超出同齡兒童。
立式分娩姿勢全解析
立式包括坐、蹲、跪、站以及騎依著助娩球等。立式分娩可以在產程中不停地改變生產姿勢,增加順產率,減少疼痛、減少難產。目前這種分娩方式已越來越受到國內外不少準媽媽的青睞。
坐或蹲坐式
產婦借助產房工具而坐或蹲。產道寬度會最大,與仰臥式相較,產道橫斷面的面積可增加30%。子宮口打開后,借助重力的作用,可以自然地讓孩子更容易出生。
貼心提示
這個姿勢產婦會比較累,累的時候可以站起來或者向后靠坐。采用半蹲或完全蹲下時,陪產者須給以產婦支持,必要時以跪姿協助支撐。
前傾跪式
產婦將手放在床上或者支撐物上,兩腿分開。這種姿勢可以減低陰道撕裂或者進行會陰切開術的幾率,有助于長期臀位的胎兒順利分娩。
貼心提示
這種方式,產婦膝蓋所承受的重力較大,時間過長可能會受不了。可放些枕頭等在膝蓋和手下面墊著會舒服一些,緩解疲累。
站立式
產婦直立站著,手抓握欄桿或有人攙扶等。這種姿勢可以不用施加麻醉劑,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先露部直接壓迫子宮下段的宮頸部,可反射地使子宮收縮強而有力,有效地縮短第二產程。且胎兒重力與產道方向一致,宮縮能使胎頭在產道中旋轉得更順利。
貼心提示
有急產傾向及進程較快的產婦不應采取站立式分娩。累的時候可以改變姿勢。
水中分娩
實際上,水中分娩也是立式分娩的一種方式,現在,在世界上有八十多個國家,提倡水中分娩。
在分娩池里或浴缸里,產婦可采取自由體位,站立、蹲位、半臥位等,依靠水的浮力、沖力,無需借助任何的產科干預,也無需保護會陰,讓寶寶在水中誕生。目前上海的長寧婦產醫院已在水中分娩了四千多例嬰兒。
貼心提示
水中分娩對產婦的身體素質及胎兒的體重都有要求。分娩前應充分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