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自我調節能力差 需要更適宜的室內環境
新生寶寶的體溫中樞尚未發育完善,體溫調節能力差,早產寶寶更是如此,體溫常隨外界氣侯冷熱和室內溫度而變化。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對于早產寶寶來說,最適宜的室內環境是:溫度保持在24~26℃,濕度控制在60%左右。
在這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家長擔心寶寶受涼,總是把寶寶裹得嚴嚴實實的,加上早產寶寶由于汗腺尚未發育完善,即使很熱也未必會有出汗的表現。所以,常會有家長將其誤認為“并不熱”。但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因為這樣會妨礙寶寶自身散熱,易引起發燒等不良反應。
要判斷環境溫度和寶寶的穿著是否適宜,關鍵是查看一下寶寶的后頸和胸部是否溫熱。若溫熱,則說明這樣的溫度和穿著對寶寶來說是最適宜的。
肌膚較敏感 清潔要謹慎
早產寶寶的肌膚發育尚未完善,清潔護理要格外謹慎。炎熱的夏季,建議每天為寶寶洗澡;冬季可以一周洗2~3次,不洗澡的日子要為寶寶擦身,以便及時發現肌膚問題。注意洗澡水溫要保持在37℃左右,過冷或過熱都會對寶寶的肌膚造成不良的刺激。
在洗浴前,家長先用手腕內測測試一下水的溫度,也可以使用嬰兒沐浴溫度計,確保溫度適宜后再為寶寶洗澡。同時要注意腹股溝等皮膚褶皺處的清洗,以免細菌感染而引發肌膚疾病。洗浴后,要充分擦干,涂上嬰兒專用潤膚露。
在這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臍帶未脫落前,洗浴時要避免寶寶臍部浸水。可以上下身分開擦洗,也可以在洗澡時為寶寶戴上護臍貼。若洗澡時臍部不慎浸水了,要用酒精消毒,再用棉簽擦干,保持臍部清潔干燥,以免引起感染。
吮吸能力差 母乳媽媽要有耐心和信心
人體是非常神奇的,早產媽媽的母乳中所含的營養物質和氨基酸比足月生產的媽媽更多,能充分滿足早產寶寶生長的營養需求。所以,對于早產寶寶來說,母乳喂養顯得更為重要。但由于發育不完善,早產寶寶的吮吸力比較弱,每次吮吸的時間可能比足月寶寶更長,每天喝奶的頻率也可能比足月寶寶更高。母乳媽媽一定要有耐心和信心,嚴格遵守按需哺乳的原則,盡一切可能讓寶寶吃母乳。
對于還不會吮吸的早產寶寶來說,媽媽可以將母乳擠出來后再喂寶寶。為防止母乳分泌的減少,擠奶的頻率建議不要少于三小時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早產寶寶的吞咽功能尚未完善,為防止吐奶、溢奶和奶液逆流,喂奶時,要讓寶寶與平面成45°,切不可平躺;喝奶后,要將寶寶豎抱拍嗝,以排出胃部多余空氣;拍嗝后,再讓寶寶側躺20分鐘,以防奶液逆流而引發吐奶。
免疫力低 避免外界細菌感染
早產寶寶免疫力低、抵抗力弱,比足月寶寶更易遭細菌病毒的入侵。所以,需要家長更加注意寶寶生活環境的清潔。
寶寶的臥室要經常通風換氣,若擔心寶寶被風吹到而受涼,可以在通風的時候將寶寶抱到別的房間;待臥室通風結束,室內溫度回暖后,再將寶寶抱回來。
母乳媽媽在喂奶前,要清潔乳房、洗凈雙手,避免寶寶細菌感染。
為了避免外界細菌病毒的入侵,寶寶的臥室除了專門照看寶寶的人外,盡量避免其他人頻繁出入;也不要將還未滿月的早產寶寶經常抱給親戚鄰居看,以減少感染的幾率;此外,家人外出歸來,抱寶寶前,要先洗凈雙手,換上干凈的衣服,避免交叉感染。
堅持每天撫觸,刺激神經發育
撫觸可以給寶寶的神經系統傳遞適宜的刺激,不但有助于促進寶寶智能的發育,還可以增強免疫力、減少哭鬧、增加睡眠,對寶寶的好處不言而喻。
早產寶寶在宮內未發育完善,為了使生長能更快地追上同齡寶寶,早期撫觸顯得更為重要。每天洗澡后,家長將嬰兒潤膚油均勻地在掌心抹開,給寶寶揉揉手臂、揉揉小腳,讓大量良好溫和的刺激通過皮膚的感受器傳到中樞神經系統,促進寶寶健康地成長。
Tips:早產寶寶的發育評估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早產寶寶的發育情況,要按矯正月齡而非實際月齡來評估。矯正月齡的計算方式為:矯正月齡=出生后月齡-(40-出生時孕周)/4
矯正月齡通常要使用到寶寶滿24月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