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開課教學中,常常看到不少教師只注重對教科書“正文”內容的講解與傳授,忽視甚至取消書中的“圖文材料”內容,而另外補充其它材料來教學。此現象被美譽為“對教材的二度開發”。《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優化教學過程”。其實,教科書是師生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藍本和依據,是編寫者依據課標反復打磨出來的精品課程資源,其中的“圖文材料”包括照(圖)片、漫畫、故事、情境問題探究等幾乎都是經典范例,每幅插圖、每個故事都具有特定的教育功能,是學生最方便的學材。
我認為,所謂“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指課堂教學設計和過程要有效地引導學生認真探究和理解教科書的全部內容,包括“圖文材料”,以此讓學生掌握知識獲取的方法和過程,形成相應的情感和價值觀,克服對政治課死記硬背進而導致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的現象,減輕學習負擔,同時也減輕老師自己的負擔。下面以粵教版思想品德《自立自強》一課教學為例,說明如何活用教科書“圖文材料”來實現教學的低負高效。
活用教科書圖文材料的策略方法
思想品德課教科書中的“圖文材料”是學生學習的最直接、最方便的學材,發揮其教學效能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實踐。
1. 直用圖文材料,創設最佳的學習氛圍
學生的學習心理是在外界環境影響下建立起來的。高效的課堂首先應該是學生感興趣的課堂,所以,如何在教學一開始就讓學生想學,激發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興趣越濃,主動學習的愿望和動機就越強。
教學《自立自強》這一課,課前我布置一個任務給科代表和班長,要求他們組織部分同學在校園內或校園網站上對同學的“自立自強”進行調查。上課時,教師直接利用教科書中的“思考與討論”欄目,先讓學生認真閱讀欄目中《自立歌的啟示》,然后,請班長上臺發布“來自校園的報道——我心中的自立形象”:自己洗衣服、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間、自己上學、自己購買學習用品、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自己做好值日生工作……班長用響亮的聲音發布完報道,又把調查情況向同學們作了匯報,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時我再用課件打出陶行知的《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真好漢。”并引出思考問題:①陶行知的《自立歌》對你有什么啟示?②說說你對中學生自立是怎樣理解的?③作為青少年學生,我們應怎樣學會自立?
如此直接利用圖文材料巧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自立的含義,使其學習從盲目適應轉變為主動追求,將課堂探究氣氛引向深入,就為實現低負高效的課堂奠定了堅實基礎。
2. 巧用圖文材料,激發自主探究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情境分析等方式,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中的問題,在合作和分享中擴展自己的經驗,在自主探究和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增強道德學習能力。”我想,要“用好教材”,教師就要認真研讀教材,不僅要讀懂教科書正文內容,弄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而且還要研究教科書中的圖文材料,明白編輯意圖,讓教科書真正成為學生最方便的學材。
《自立自強》這一課,教科書中有兩個故事,一是甯加馳:面對災難,堅強樂觀;二是洪戰輝:自立自強的楷模。這兩個故事都很有教育意義,可如果我用直接講故事的形式去講述,學生肯定不想聽,肯定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但如果教師靈活運用這兩個故事資源,效果就大大不同了。因此教學中,我把這兩個故事設計為“心情故事”,利用多媒體,通過視頻把主人公故事展現出來。同學們在靜靜的觀看中,心靈被震撼。這時我及時啟發學生思考: 甯加馳、洪戰輝的事跡對你最大的觸動是什么?從這兩個故事中,你怎樣理解自立和自強的關系?我們應如何做一名生活的強者?
3. 變用圖文材料,演繹精彩課堂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受知識和參與程度就越高。教科書編寫者在教科書中設計、編寫的“圖文材料”活動形式多樣,為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創造了條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變用教科書中的“圖文材料”,根據學生實際,創設符合學生情況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參與活動,在活動體驗中進行學習探究。
喜歡模仿和表演是初中學生的特點,也是學生學習精彩生活的方式。《自立自強》一課中,教科書設計有題為“人生多艱難,唯有自強路”的小論壇,要求學生根據各自不同的生活背景、經歷過的不同艱難,圍繞“如何自立自強”寫一篇演講稿,在班上演講交流。從總體上說,教科書的圖文材料本身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根據本校學生來源看,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比較優越。考慮到生源的不同,在學習“學會自立”這一內容時,我變用“小論壇”材料,把小論壇改為讓學生自編自演“情景劇”,劇名為《交作業》。主要情節是:上課前,科代表收作業本,甲、乙兩位同學很快交了,科代表作了登記并把作業本放在桌子一邊繼續收作業。這時,丙同學繞到科代表后面偷偷拿了一本作業去抄。之后科代表開始檢查作業,發現乙同學的作業沒有完成。乙同學說,“昨天媽媽出差沒回來,沒有人督促我做作業”。這時,科代表又發現了正在抄作業的丙同學,就批評他……表演者投入,觀看者認真,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教師提出討論的問題:(1)情景中哪些同學的表現是不對的?他們存在著哪種心理問題,缺乏哪種精神和能力?(2)聯系實際,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表現?
通過活動探究學生懂得了:學會自立,就必須克服依賴心理,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只有自立才能走向自強。不難發現,學生很喜歡上述情景劇,因為情景中發生的事情正是學生自己或身邊同學做過的事情。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意義的教育內容,將教材資源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就能演繹出精彩課堂。
4. 借用圖文材料,給力自主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就是學生自我參與、自我實踐的過程。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借用教科書中的“圖文材料”,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平時,我知道學生喜歡講故事,所以就充分利用《自立自強》教科書中的“陽光行動”小欄目,課前布置學生閱讀其中的內容,圍繞“自立自強”主題,要求尋找一個人生故事,并把它推薦給同學。課上,我讓學生按照“我推薦的人物、故事簡介、推薦原因”三個方面向同學推薦自己尋找的人生故事。然后,教師提出探討問題:請你說說從故事中可以概括出培養自強精神的途徑有哪些?由于學生課前通過閱讀課文、讀課外書、上網查閱等方式尋找到自立自強的人生故事,認識了自立自強的人物。故學生結合故事,比較容易總結出培養自強精神的途徑:志存高遠;要勇于面對困難,做生活的強者;在磨礪意志中自強進取。
活用教科書圖文材料應注意的問題
實踐表明,重視和發揮《思想品德課》教科書中“圖文材料”的教學效能,對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教材,掌握教材內容,減輕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是有現實意義的,反之則有舍本逐末之嫌。但是,重視“圖文材料”的教學也是有條件的,應注意如下三個原則性事項。
1. 要交給學生閱讀、分析材料的金鑰匙。教師往往發現,初中階段的教科書,最容易吸引學生眼球的就是書中的漫畫、圖片和故事等圖文材料,但大多數學生都是看完就完了,因為,他們不懂得怎樣去閱讀和分析這些材料,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圖文材料的方法。例如,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漫畫、圖片或文字材料中的人物言行、場面背景,學會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在觀察的基礎上思考并分析材料中所反映的現象或問題。
2. 要啟發學生理解材料與正文內容的有機聯系。教科書中的圖文材料是學生獲取知識、探索問題、提高能力、升華情感的載體,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分析材料的同時,要善于啟發學生將圖文材料與正文內容有機地聯系起來,準確把握基本觀點和基本原理,正確把握基本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例如上述《自立自強》一課,在“思考與討論”欄目《自立歌的啟示》探究活動中,教師提出三個思考問題,要求學生討論分析,啟發學生進入“心靈導航”正文內容的學習,歸納出自立自強的含義、自立與自強的關系以及自立自強對人生的重要性。這樣,學生對自立自強基本知識的認識,就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3. 要引導學生把材料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教科書中的圖文材料是教材編寫者依據課程標準精心編寫的,所選取的主要素材也是學生關心的具有教育意義的問題、事例。但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新問題、新事物不斷出現,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利用教科書材料,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對教科書材料進行分析歸類、整合與重組、補充等,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組織教學,增強教學說服力和可信度,讓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學習,為學生的思想道德成長服務,為思想品德教學更好地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提供良好的平臺。
(作者單位:廣東湛江師范學院附屬中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